悬平录

第368章 檀渊之盟案(五十一)

字体:16+-

+++

当晚,崔辞留守在客栈,耶律述和李暧悄悄潜入了衙署。这衙署是地方性的,远不及京城里的气派,巡防也不严密,二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潜入了衙署的架阁库。然而,当他们开始查找陈孤鸿当年在此地任职时的相关信息,却吃了鳖。因二人翻找了整整一个时辰,也没翻出任何结果——陈孤鸿在此地八年间的档案信息全然没有。

李暧找的慢,她抬头看见耶律述渐渐急躁起来,手上翻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不由问道:“没有么?”

耶律述道:“陈孤鸿在任上的信息全部消失了。就连官员名录也没有。几乎是一片空白。”

李暧凑过去来帮着一起翻找:“消失了?你确定?”

耶律述将手上的文书一摊:“不用找了,已经被人删掉了。看来,陈孤鸿在此地为一方父母时,确实发生过不可告人之事。”

李暧急道:“那现在咱们怎么办?”

门外传来深夜巡防的脚步声,二人同时噤声。

等脚步声过去了,耶律述抿嘴沉思了片刻,道:“既然是有人故意为之,那就找不回来了。只能再看看贴黄,但从贴黄中能得知的信息也有限。”

宋朝贴黄继承了唐朝贴黄在公文制度上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出现了新的功能,便是开始与官员的铨选与任命相联系。保荐官员改升官阶是宋政府从基层官员中逐步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耶律述要翻找的正是陈孤鸿在任期间的贴黄,因整个任期的信息可被删除,但是人员具备延续性,或许能从中找到线索。

其实耶律述原本并不保有太大的期望,但当他比对了陈孤鸿任前与任后官员的名单之后,还真的有所发现,不由大喜过望:“有了!”

李暧忙凑过去道:“有了什么??”

耶律述看着贴黄,道:“陈孤鸿在任上时,曾亲自保举过一个叫做文征远的人,可是这人在陈孤鸿卸任之前就消失了。”

李暧皱眉道:“若是亲手保举的,便是亲信,照理说不会无缘无故消失。难道没有同他一起回东京城?”

回东京城?耶律述脑中突然一道闪电划过,一个人影在他眼前晃动一下,道:“我觉得这个人咱们可能见过。”

“见过?”李暧一脸茫然,“在哪里见过?”

此时,门外巡防病又绕了一趟回来。二人同时噤声,屏息静气,等着脚步声离开,才又恢复交谈。

耶律述道:“此地不宜久留,咱们回客栈再商议。”

李暧点了点头,二人将档案文书照原样归位,悄悄溜出房门,出了蜀衙。

+++

耶律述跟李暧回到客栈,径直奔向崔辞的房间。

崔辞从入睡便没怎么睡熟,耳边听见有人推门的声音,便从梦中惊醒。李暧和耶律述将门掩上,崔辞早已经披上衣服坐了起来,问道:“怎么样?有什么发现?”

耶律述道:“我们在衙署的架阁库翻了一个时辰的文书档案,发现陈孤鸿在四川期间的信息全部都被删除了。”

崔辞皱眉:“都删了?”

耶律述道:“虽然这段记录被删了,但我从黄贴上发现,陈孤鸿曾保举过一个叫文征远的亲信,可那人在他卸任之前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陈孤鸿与你爹共事多年,你知不知道他身边有这么个人?”

崔辞道:“我三岁就认识陈太尉,他身边从未有过一个叫文征远的下属。这人想必是没有同他一起去京城。”

耶律述道:“你记得白天那个文疯子么?”

崔辞立即明白了,他眼睛一亮,道:“不会那么巧吧?”

耶律述道:“掌柜的白天说,此人是节度使一手保举的,却被节度使夺妻入狱,一直留在四川,没有去京城。这么巧,他又姓文。。。。。。”

不等耶律述说完,崔辞已经从**一跃而起:“走!去问问掌柜的。”

耶律述道:“只怕他不肯说,白天就吞吞吐吐的。”

崔辞从腰间拿出银袋晃了晃,笑道:“有了这玩意儿,哪有撬不开的嘴?”

于是,三人大半夜的就把掌柜的从房里拖起来,说是有要紧事找他。那掌柜的也是好脾气,一边睡眼惺忪的打着瞌睡,一边问道:“什么要紧的事,非得大半夜的说?”

崔辞从怀里摸出二两银子塞进掌柜的怀里,笑嘻嘻道:“对不住,掌柜的,扰了你的好梦。只是此事机密,我们思忖着不耽搁你白天做买卖,夜里找你问话正合适。”

掌柜的接了银子,困意全无,精神抖擞的说道:“有什么话,你们就问吧。”

崔辞道:“白天,我们这位姑娘,”他指了指李暧,“问你是哪个节度使强抢了文疯子的夫人,你就闭口不谈了。现在能告诉我们吗?”

掌柜的捏着银子,面露难色,低着头半天不说话。

崔辞见他犹有顾虑,便道:“你放心,我们虽然是从京城来的,但却不是坏人。你有什么话,只管放心大胆的说就是,那个文疯子,是不是叫做文征远?”

掌柜的一惊,连忙抬头道:“不错!他就是文大人!你们已经知道了,还问我做甚?”

崔辞道:“我们只知道文疯子是文征远,那保举他的节度使就是陈孤鸿!可是陈孤鸿为什么要保举他?又为什么会与他翻脸?这其中的原委我们一概不知,还请掌柜的告知。”

掌柜的手里攥着银子道:“我若告诉你们,你们回了京城,可别对人说是我说的。”

崔辞道:“你放心就是,我们这番要是扳不倒陈孤鸿,也回不去京城了。更不会告别别人是你说的。”

掌柜的听罢,缓缓坐下,语气沉重的说道:“此事说来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宋军破川之后,命陈孤鸿担任节度使,坐镇四川,收拾残局。因为当年他在平定四川时,便是出了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见朝廷派他来当节度使,当时川中百姓不服者甚多,起势者比比皆是。陈孤鸿急于抢功,便隐瞒朝廷,大肆镇压,种种手段惨无人道。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事件,便是火烧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