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軍轉戰甘州

16、生活一如既往

字體:16+-

池窯戶回到煤窯上後,窯工們問起他紅軍的狀況。

“紅軍走了嗎?”

“嗯!走了。”池窯戶一邊回答,一邊點點頭。

“紅軍再打過勝仗嗎?”

“沒有!”池窯戶又搖搖頭。

“聽說窩藏了紅軍的人家被馬家隊抓去了?”

“嗯,紅軍被殺了頭,窩藏了紅軍的人被馬家隊裝進了大牢,交了大洋,賠了糧食後才放出來。”池窯戶說。

“唉呀!馬家隊真是凶殘啊!”大家聽得膽戰心驚。有人接著又問:“沒啥好消息嗎?”

“嗯,沒有。”池窯戶先點頭,後搖頭。

大家看池老板今天沒啥興趣,也就不再問了。仍就該幹活時幹活,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日複一日的重複著每天的生活。

袁家寶給池老板匯報說:“賀誌勇、賀誌堅倆人回家去了,七天了還沒回來。”

池窯戶說:“哦,我知道這事,他們給我捎來話了,他們幹別的事去了,窯上不來了,剩餘的工錢我已給他們結了,缺人手就再招倆人吧。”

到了晚上,沒人再談起紅軍,大家三五成群的在香油燈下相牛九牌、下象棋。玩了一陣,孟學儒又給大家念起《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寶卷:

楊宗保上山伐木,穆桂英山寨招親

且按下,楊宗保,伐木不表;再說那,牧柯寨,兵將回營。

穆桂英,她本是,一寨之主;好多事,都得她,料理完備。

辦完事,沐過浴,更換便衣;在書房,看兵書,坐臥不安。

她又想,剛才的,孟良說過;有遼國,擺下了,天門陣圖。

……

念了一段後,時間還是有點早,有人自告奮勇的要給大家來一曲甘州小調《小媳婦回娘家》,甘州民歌小調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創作並傳播的雅俗共賞的民間藝術形式,在民間流傳很廣,深深根植於人民群眾之中,具有濃厚的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是各族人民聰明智慧的藝術結晶,是一筆珍貴的社會文化財富,其內容多為懲惡揚善、匡扶正義、向往美好生活等方麵,甘州的地方民歌小調,是生活在甘州這塊熱土上的祖先創造的,是獨具魅力的本土化的民間藝術形式,具有很明顯的地方特色,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是中華民族音樂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研究絲綢之路樂曲方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對於莊稼人來說,演唱民歌小調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民歌小調都寄托和承載著人們的喜怒哀樂。在喜慶的日子和悲傷的日子裏,或在平常的親朋好友聚會、社會活動集會時,人們把自己掌握的歌曲演唱,這些歌曲有很鮮明的主題,讚揚什麽,批駁什麽,好的是什麽,不好的是什麽,還有一些是講道理的,告訴人們怎樣做是合適的,怎麽做是不合適的,怎麽做是受到社會肯定的,怎麽做是受到社會指責和否定的。通過這些歌曲,人們受到了教化,從形式上來說,甘州民歌曲調很優美,易於傳唱,易於記憶,沒有很多高難度的曲目,更加適合在城鄉的民間流傳。一般來說是在社火、大型活動、家庭喜事時演唱,有時在念唱寶卷時也會加上一些甘州小調。演唱的時候大多為清唱,不加伴奏,按照演唱者掌握的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節奏的強弱來現場演唱。有的時候也會有伴奏,樂器一般采用板胡、二胡、笛子、三弦,有時還加上鑼、鼓、鑔、梆子、木魚等打擊樂器。《小媳婦回娘家》窯工們聽過多次了,有些人還能完整的唱出或者唱上幾句,現在沒有專業的團隊,窩棚內沒有器樂,隻能主唱人唱出後,大家拍拍手合上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