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傳

知縣廬陵,事上磨煉

字體:16+-

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王陽明結束了三年貶謫期。在貴州多名官員推薦下,他被任命為江西吉安府廬陵縣縣令。這是王陽明龍場悟道後擔任的第一個正式官職。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那麽王陽明在廬陵知縣任上是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的呢?

江西廬陵是個人傑地靈之地,出過歐陽修、文天祥、解縉、楊士奇等眾多名人。

可是,按照當時官場普遍的看法,江西吉安府廬陵縣算是個民風強悍、盛行告狀之地。前任吉安知府許聰任職三年,身心俱疲。他在給上級的報告中說,如果世界上真有地獄,如果非要讓他在地獄和廬陵中選一個,那他寧願選前者。在他眼中,廬陵是個是非之地,無休無止的纏訟讓他簡直抓狂。

廬陵人特別喜歡告狀,先在廬陵縣內上訴,如果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就會離開廬陵層層上訪。許聰聲稱,他辦公桌上每天都會堆積一千份以上的訴訟案卷,令他生不如死,度日如年。後來許聰要求朝廷給他“便宜行事”的權力,效法一下漢朝的酷吏,整治民風。他采取嚴厲的手段,將告狀人關進監獄。可是一群流浪漢特意來告狀,為的就是進監獄後有吃有喝。最後許聰讓越級上訪、告到京城的當地鄉紳給告倒了,朝廷將他下獄論罪。

現在,這個燙手山芋留給了王陽明。王陽明下車伊始,縣府裏的師爺幕僚們就告訴了他當地好訟的民風。這廬陵是四省交通之地,魚龍混雜,是非極多,每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對此,官府隻能采取高壓政策,狠刹這股風氣。

王陽明卻不以為然。自古“民不與官鬥”,民眾好訟肯定是有他們的理由。畢竟平民百姓相對官府是弱勢群體,他們時常找官府麻煩,那問題肯定出在官府。那些老於世故的幕僚私下偷笑:看來這位縣太爺還隻是一介不知道廬陵刁民厲害的書生,太嫩了點,吃吃苦頭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