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着秦昊和朱棣在聊天,他边抚摸着胡须边考虑,其实他的心中还有一个疑惑,因为多年之前秦昊在教育这几个孩子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
人要脚踏实地走一步看一步,这样才能够让每一步都走得异常的坚实,绝对不能够做好高骛远的事情。
这和秦昊现在灌输给朱棣的概念并不一样,但他没有追问,毕竟朱棣也都考虑到了未来的事情,而且他坐在皇位上的时候也会考虑一些长远的事。
这时,秦昊对着朱棣说道:“在人的不同的成长的阶段,就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让自己能够有收获。”
“记得当初我告诉过你,实践出真知,任何的事情不仅仅是要听理论,而是要让自己结合着实践去考虑,有机会的时候还要真正的去实践对比。”
“你这一路的成长,有了不少的实践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能看到你犯了错,又能看到你的成长,这都是会成为你的宝贵的财富的。”
朱棣兴奋的点点头,因为秦昊说的没错,这一路走来,他不仅仅是让自己的性格得到了磨练,就算是去带领着军队争讨这个过程,也让他收获颇多。
如果当初他的性格能像如今这样,他的头脑的成熟能像如今这样,那他也不会在战场上犯下孤军深入的错误。
他也不会执迷不悟的认为,让自己必须要消灭所有的敌人,才算是获得最后的胜利。
那一次如果不是秦昊提了建议,然后后面又有人去帮助他,或许他已经死在了那茫茫大山之中。
秦昊曾经说过,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说,如果当初他死在了茫茫大山,那只能是赖自己的愚蠢。
自从那一次朱棣就已经开始逐渐的转变了,一路走来到现在,每当回忆起那段时间的事情,他还是在不停的唏嘘感慨。
今天秦昊又谈起实践出真知这个话题,他确实是非常的认可,而且他也知道纸上谈兵根本就没有用。
只有一腔热血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先生,你教给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没有你,我这一路不能走得如此的顺利,或许我早就夭折了。”
“你不仅仅是给大明王朝做了贡献,就算是在我们这些人身上付出的也不少,不管是任何的人,对你都必须要感恩。”
“不管到哪一天,也不管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份教导之恩。”
朱棣说的是真情实意的,而且还有些动情了,这也是因为他从秦昊的身上看到了另外的影子。
正常情况下,一个孩子听从别人教导的时候,或许会把这个人当成自己的父亲,但是朱棣的心里却明白秦昊的作用远远的已经超过了父亲了。
毕竟朱元璋的教导的方式只有那几招,而且当初也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如果没有秦昊出现,只是有朱元璋来教导他们这些兄弟,他都不敢想象,他们这些人现在是什么样子。
也许会变成兄弟手足相残,也许皇族内部早就已经变得混乱了。
也许他现在还是那个性格直爽,脾气又带着暴躁的人,根本就不像是现在这样做事情会考虑很全面。
其他的几个兄弟或许也只会成为皇族内部的蛀虫,也会成为让人唾弃的对象,毕竟即便是有了秦昊的教导,其他的人也有走上弯路的。
即便是朱元璋也拿其他的几个儿子没有办法,如果不是秦昊又在这其中穿针引线的帮忙,或许这几个儿子都已经被他放弃了。
朱棣深深的知道这一切,所以内心才会对秦昊如此的感恩。
秦昊轻轻的摇摇头,他可不想沉浸于这样的气氛当中,而是今天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他是另外有其他的目的。
既然现在朱棣都已经成为了太子,而且做事情已经形成了固有的风格。
他愿意在朱棣做的对的事情的道路上继续的扶持一把。
“不要说这些,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更何况有一句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秦昊笑了笑又继续表示:“你们每个人的成长除了我领路之外,还有你们个人的觉悟在这其中。”
“现在给你们的教导和之前又有所不同,因为你们已经不再是孩子了,你作为太子,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大明王朝的皇上,所以我更要送给你一句话。”
朱棣用力的点点头认真的听着,他真想从秦昊这里获取更多的治国的理论和经验,他发现听从秦昊的话,只要是再仔细的琢磨,一定会让自己有一番收获。
朱元璋也在想着秦昊这时会说出怎样的话语来。
秦昊淡淡的一笑,然后开口说道:
“咱们大明王朝现在高速的发展,而且又在不断的进步,不要沉浸于这进步和发展的喜悦之中,而是一定要把眼光看得长远。”
“今天我要告诉你的这句话,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秦昊再详细的解释着,为何这么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必然会有遇到麻烦的时候。
因为只看着脚下的路,不抬头看看眼前的那条路,总会有半跟头的时候或者总会有走进死胡同的时候。
这时再要想着自己当初为什么不仔细的看看路,那就已经晚了。
所以不管一个人在走路还是在生活的时候都必须要往前看,而一个家族也是同样如此。
作为家族的领头羊更是要考虑的长远,不管是为了家族的发展,还是为了家族的一些,其他的细节都是要让自己多想想,然后再多设定更远的目标。
只有沿着这些目标去做事情,这样才能更加的符合发展的需求。
作为一个皇帝更是如此,如果一个皇帝只考虑着处理别人提出来的问题,或者是只处理眼前看到的问题,那这个皇帝并非是合格的君主。
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一定要让自己用发展性的眼光和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