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告訴二人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在打天下的階段,任何的君王都能包容官員的缺點。
因為這個官員是和君王共患難的人。
君王隻看到了這個人的浴血奮戰,而這個人也沒有時間去想這些細支。
這時君王和官員的目的都很簡單,那就是開創一個時代。
君王隻恨自己身邊的人才少,怎麽可能去責備這些有個性的人。
這個時候的君王是懷著一顆包容的心。
等待一個朝代建立之後,君王和官員都隨之轉變。
官員想讓自己變得位置更高或者想法全能實現。
這時候有的人是為了天下蒼生,有的人是為了一己私欲。
這些人極力的想要讓君王認同自己的見解。
這時君王已經是高高的坐在王位上的那個人。
他要尊嚴和威嚴,他想要讓自己成為萬人之上。
這時官員抵觸了君王的想法,這個君王又怎能不生氣。
大多數的君王不會接受直言。
隻想著讓官員都聽話。
哪怕他的決定是錯誤的,也不能被人當麵拒絕。
隨著王朝的建立,有更多的人才湧現。
當初那些有性格的人才,在君王的眼中的缺點越來越多。
這時君王就會想著找聽話的人才取代其他人的位置。
有時又不能寒了老臣子的心,所以隻能把這些人放在不重要的位置。
隻有那些知道奉承,又知道如何委婉的提建議的人才會被留下來。
忠言逆耳,這句話說的很好,但又有多少人願意聽逆耳的忠言。
“就算有君王當時虛心接受忠言,但心裏也有疙瘩。”
“說的是忠言的話,但也要有漂亮的裝飾。”
“所以誰聰明一點,就不用我說了吧。”
朱棣聽到這話撓了撓頭誇讚。
“先生說的就是有道理,原來是這麽回事兒,怪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