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孙策军撤退了。”李俊在击败蒋钦后走了过来。
“知道了,让我们会会这个笮融。”太史慈说完便带着军队缓缓走向豫章。
而此时的豫章城上,笮融在得知援军赶来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时候究竟会是谁会派人来救援。
“笮融!我乃刘扬州帐下,东莱太史慈!还不快快开城!”太史慈走到城下看到笮融后开口喊道。
刘繇,想不到他居然会来救我?真是没想到啊,不过这也难怪,我和他都有共同的敌人,便是孙策,一定是这样。
“快开城门!”
想到这里,笮融立刻下令。
城门缓缓打开,李俊看了一下太史慈的脸色,太史慈依然十分平静,于是下意识的握了握手中的飞虹。就在大门大开之后,太史慈脸色突然一变。
“冲!!!”
“冲啊!!”李俊听到后立刻冲进城中,开门的守军门都懵了,显然是没有意识到原本的援军怎么会突然开始发动进攻,只见在太史慈和李俊的带领下,趁这些守军都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发起进攻,大军瞬间涌入城中,笮融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是如此结果。
“大人!他们是敌军!”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大人!大人!”
面对众人的发问,笮融仿佛没有听见了一样,而是缓缓的闭上眼睛
“我命休矣……”
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屠夫天天宰猪,一个僧人天天念经,后来屠夫和僧人相识,僧人想要感化这个屠夫,因此天天到屠夫的家里把他叫醒给他念经,而屠夫却天天当着僧人的面杀猪宰羊,后来两个人都死了,屠夫因为天天听僧人念经的缘故,死后上了西方的极乐世界,而僧人因为天天叫醒屠夫的缘故死后却下了地狱。
为什么会这样呢?和尚觉得很不公平,于是向阎王申冤。
阎王听后笑了笑:“很简单。因为屠夫天天做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相反的,你却是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和尚顿时哑口无言。
你做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认为对的,却不一定是对的。
讽刺的是,笮融生前作为人人唾弃的卑鄙之人,死后却受到众多佛教徒的追捧,生平污点也逐渐被世人淡化。如今,世人只知笮融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的诸多功绩,而不知其生前的种种恶行。笮融在下邳所兴建的佛祠和佛塔,具有“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结构特点,为我国早期佛塔(唐代以前)的基本塔型奠定了基础。他生前命人制作的黄金佛像,也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如此卑鄙残暴之人竟然能被后世视为“佛教杰出人物”,实在令人唏嘘感慨。
太史慈已经成功的占领了豫章,笮融死后豫章的守军战斗力瞬间涣散,很轻松的便被太史慈击溃,投降。
收编好军队后,太史慈便向远在曲阿的刘繇写信,他已经攻占了豫章,而李俊这边在战场上捡到了一把风嘴刀,感觉十分得心应手。
发现了笮融的尸体后,太史慈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命人将笮融好好安葬起来,到底也算是个人物,就不能让他当个孤魂野鬼。
李俊走到太史慈的营帐后,却发现太史慈的脸色十分阴沉,丝毫没有打胜仗的喜悦。
“将军这是怎么了?为何愁眉不展?”
“我军虽然拿下了豫章,但是兵力依然单薄,若是孙策派遣大军前来攻城,豫章根本就首不住。”太史慈严肃道。
李俊坐到一边,问道:“主公那边怎么说?”
“我已经派传令官前往曲阿告知主公,但愿用不了多久,主公就会派援军赶到吧。”
李俊看了看正堂上的太史慈,这段时间在刘繇的营地里面打听到了太史慈并不受刘繇重用,而且可以说是正处在边缘化的地位,这让李俊十分好奇为何太史慈不选择离开。
“此次击退孙贲,你有大功,我会一五一十告诉主公的。”
“太史将军,在我眼里那刘繇并不是什么明主,依我看不如弃他而去,另寻新主如何?”
“住口!”
太史慈严肃的看相李俊继续开口道:“忠臣不仕二主,这点道理你难道不知?况且刘扬州对末将有恩,况且现在又是最刘扬州艰难的时候,此时离去岂不是毫无良心可言?”
李俊叹了口气,但是心中倒是十分敬佩这位将军,之后也不在劝说,毕竟这种想法也只是突然想出来的。
李俊走出来后,突然感觉出一丝的迷茫,父亲让他效力刘繇,可是自己在刘繇的帐下根本就不受重用,就比如他的主角太史慈,武功无人能敌,可刘繇依然却不重要他,相反却处处刁难他,这样的主子,有何效忠的理由?
“父亲,跟着刘繇真的能振兴家族吗?我为何觉得刘繇不是什么明主。”
相比与太史慈和李俊的顺利,刘繇这边的正面战场却是惨败,可以说是北孙策按在地上摩擦,而刘繇在得知攻占豫章的消息后,并没有丝毫的高兴,而是立刻命太史慈出兵支援曲阿,毕竟曲阿比豫章重要百倍。那可是自己的首府,觉不能丢了。
孙策这时一路上高歌猛进,直逼曲阿。
夜晚,孙策与周瑜一同就餐,孙策和周瑜从小一起长大,所以关系特别好。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建安三年,江东小霸王孙策在智囊周瑜的辅佐下攻陷皖城。当时孙策与周瑜都是二十来岁的单身青年,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节,两人情同手足,又逢战胜,志得意满,颇有些“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
孙策听说皖城乔公有两个女儿,都是国色天香的大美人,于是和周瑜一起上门求亲,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两人成了连襟。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曲阿便是刘繇的老巢,但是兄长此去切勿大意。”
“放心吧公瑾。”孙策边喝酒便说道
周瑜摇了摇头道:“兄长有所不知,这刘繇帐下有一员将领,叫太史慈,武功十分了得,切不可大意。”
“武功了得?那跟我比如何?”一听到武功高强的人,孙策来劲儿了。
“怕是在兄长之上。”
孙策一听顿时哈哈大笑
“果真如此照你这么说,我倒是真想好好的会会这个太史慈。”
“看来兄长求人心切啊。”
“哈哈哈…………”
就在这时,门外有人求见,孙策和周瑜一看,居然是从豫章回来的孙贲。
“伯阳?你也是怎么了?”
此时的孙贲十分狼狈,一看就是打了败仗,满脸灰尘,跪在地上。
“孙贲有负主公所托!”孙贲跪在地上,流着泪道,他实在是没脸见人,居然连一个小小的豫章都攻不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孙贲,你先起来。”
“孙将军,还是速速道来。”
于是孙贲便开始讲述自己进攻豫章,原本十分顺利,马上就能占领豫章,结果突然出现一个太史慈,趁他们攻城的时候,突然进攻,而且武功十分高强,蒋钦和周泰居然不是对手。
“太史慈?我越来越想会会你了。”孙策此时并没有孙贲吃败仗而生气,相反越来越对太史慈赶到好奇了。
而此时的豫章,太史慈接到了放弃豫章率军回援曲阿的回信。太史慈有些不敢相信,刘繇究竟在想什么,让我率领全军攻打豫章,攻进去之后又让我放弃豫章。
“我听说,主公要我们放弃豫章,回援曲阿?”
“没错。”太史慈一看,原来是李俊
“那岂不是攻占豫章牺牲的将士们都白牺牲了?”李俊想不明白,既然如此为何当初要下令让我们攻打豫章。因为是都是新兵的缘故,所以就算是占了上风,一人有上百人的伤亡。
“这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立刻传令全军,准备前往曲阿。”太史慈并不打算解释,因为解释无用,刘繇毕竟是自己的主公,身为臣子就应该无条件的听从主公的安排。
“可……诺”李俊虽然反对,但是知道自己根本决定不了,只能传达太史慈的命令。同时心中对刘繇这位主子更多的不满。甚至说是蔑视。他刘繇虽为汉室宗亲也有才华名节,虽有儒将之风,却没有统御万里的才能。他迫逐吴景孙贲或许是不想被地方氏族所左右,而支持朱皓则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正统权威。他在乱世之中依然奉朝廷为正朔,坚守着臣子的本分,却不懂际会风云之时的权谋与变通。这恐怕也与他直率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刘繇人生的感悟——人可以犯错,但不能没完没了的犯错!
可笑啊,这样的人,居然在曲县人人拥戴,这样的主子就应该被孙策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