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
狼骑军帐
此时卫异所训练的狼骑部队,在经过自己未来的一些经验,再加上匈奴的训练理念,渐渐有了起色,卫异看到他们脸色坚韧,皮肤古铜,从他们的眼睛中可以看到一丝杀气。
卫异满意地点点头,对一旁地赫连其赞道:“赫连将军果然对骑兵有一套啊。“
“多谢将军赞赏,末将也是听从了将军的安排才有今日之成果。”赫连其抱拳道,看来他们为了融入汉人,连礼都学得很认真。
这段时间的训练,也有很多收获,比如卫异在军中发现了一人,名叫文稷,文稷虽然并不出名,但是他的儿子文钦是曹魏名将,他的孙子文鸯更加著名,单骑闯营,吓得司马师眼球迸裂而死,更是有“小赵云”之称。于是得知后便立刻提拔了文稷。
卫异认为军队不只有枯燥的训练,还需要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于是卫异便让马球提前问世了。
马球,指的是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活动。马球在中国古代叫“击鞠”,发明始于汉代,兴盛于唐宋,在东汉后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诗句来描写当时人打马球的情形。
马球盛行于唐宋元三代,至清代始湮没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目前世界上对于马球的起源尚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以我国文献为史料记载的,我国马球运动应该属于本土运动并非外传而来。2008年6月7日,马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毬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毬的运动,所以又称“打毬”、“击毬”、“击鞠”等。骑马击鞠的运动是唐代时从西藏传入的。由于古代体育分类并不细密,而且前述《文献通考》、《古今图书集成》等将马毬归入“蹴鞠”部,也就使两者的区分更加复杂。马毬所用的球状小如拳,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制成,中间镂空,外面涂上各种颜色,有点还加上雕饰,被称为“彩毬”、“七宝毬”等。蹴鞠使用的球“以皮为之,中实以毛”,并是以步行足踢,且与马毬起源地点不同。更大的不同是,马毬用毬杖击打,足毬用脚踢。马毬的毬杖长数尺,端如偃月,形状有点像今天的冰球杆,杖身往往雕上精美纹彩,被称为“画杖”、“月杖”等
球状小如拳,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击鞠、打䎱或击䎱就属于马球运动。也有人认为,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后传入中国。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
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壁画全图高130~240厘米,宽600厘米;画面人物众多、背景宽阔,生动形象;参与击球者二十余人,皆着各色窄袖袍,足登黑靴,头戴幞头,手执偃月形球杖,身骑奔马,做出竞争击球的不同姿态。画面构图疏密有致,动中有静,有强烈的节奏感、运动感。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马球俑、描绘马球活动的铜镜,特别是在长安城唐大明宫含光殿发现记载修建马球场的刻石,证实了当时开展马球运动的盛况。马球运动有益于参与者的身心、骑术和技艺的锻炼。据文献记载,唐代的历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和参与者,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专门颁诏,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
马球
在唐代打马球风行一时,不仅成为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的《便桥会盟图》(辽陈及之绘制),有一专门描绘唐、突厥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画面以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可汗颉利,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之事实为背景,画中,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颇为热烈、壮观。直至宋、辽、金时期,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
历代记载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马毬的普及不限于男子,有许多女子打毬的记载。王建《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诗》中,有“十队红妆伎打毬”、《宫词》有“寒食宫人步打毬”之句。
马毬的流行也不限于中原地区。辽人从中原学去马毬,史载辽圣宗“好击毬”(《辽史·圣宗纪》)《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让士兵们从玩乐中增长骑射的技术,这是让所有士兵敬佩卫异的原因。
结束了今天的任务,卫异回到了家中,没事的时候,教授一下霍峻的兵法战略,之后享受一下蔡琰的弹奏,毕竟我也算是比较懂音律的人,蔡琰在一边弹奏,而我坐在一旁在案几上写字,内容是程昱临走之前交给我的案子,因为我擅长判案的缘故,那个老头子便将这段时间许昌堆积如山的案子全部交给了我,还真是让人头疼啊,这个糟老头子就是故意看我不顺眼。但一想这个老毒物敢拿人肉当干粮,自己就不寒而栗。
蔡琰这时也注意到了卫异的郁闷,于是轻轻改变曲子,换成了一首清爽清新的乐曲,卫异听到后瞬间豁然开朗,此时有些好奇地望向蔡琰。
蔡琰自然也注意到我的注视,于是冲我轻柔一笑,看到蔡琰的微笑还有清爽的音乐,心中的那些郁闷瞬间消散了。
音乐,等等。
卫异突然兴奋地靠了过来,吓了蔡琰一跳。
“文姬,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首曲子,我若是唱出来,能弹出来吗?”
夫君要唱歌?
不光是蔡琰,就连这时刚刚走来的秀儿都有些惊讶地看相卫异。
“琰儿愿意一试。”蔡琰说完十分期待,不知道他又能给我什么惊喜。
于是卫异起身缓缓闭上眼睛,开始回想那首经典的歌曲。
“昨日象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
今日乱我心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明朝清风四飘流。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是要问一个明白还是要装作糊涂,
知多知少难知足。
看似个鸳鸯蝴蝶不应该的年代,
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
花花世界鸳鸯蝴蝶,
在人间已是颠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温柔同眠……”
卫异开始唱起,蔡琰便准备开始弹奏,但是发现这首曲子自己居然从来没有听过,不知该如何弹奏,莫非是夫君他自己创作的?
渐渐地蔡琰和秀儿都有些呆滞地看相卫异,他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原本以为,卫异只是一名武将,却没想到他却这么懂音律,简直太让人惊讶了。
《新鸳鸯蝴蝶梦》在前世的时候广为传唱,这首歌曲带有浓厚的中国风色彩,古诗词以及佛经的引用使得歌词多了几分文化韵味。“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古文与白话文的完美结合,唱出了对爱情的释然,歌词的语言很简单,却有一种唱到人心坎里去的力量。
卫异唱完后,缓缓睁开眼睛,此时看相二女,都用崇拜地眼神看相自己,心中多少有那么一些小满足,人都是有虚荣心的,自己也一样。
“曲子怎么样?”
蔡琰先是缓过神儿来连忙开口道:“夫君,这真的是你做的曲子吗?”
“如果你没听过地话,就是我做的。”卫异微微一笑,看来自己脸皮越来越厚了,撒谎都没有感觉了。
“夫君,你真是太有才华了。”秀儿那双大大的眼睛一脸崇拜地看相卫异。
“不知夫君可否告知这首曲子的名字?此曲十分新颖,妾身想要多加练习一下。”蔡琰一脸痴迷地看着卫异激动道。
“这首曲子名叫《新鸳鸯蝴蝶梦》”
“夫君还会其它曲子吗?妾身很想听。”这时蔡琰又问道,蔡琰相信自己的夫君肚子里肯定还有很多秘密,忍不住追问道。
就连一旁的秀儿也连忙点头,自己的夫君简直太优秀了,一直给她们惊喜。
对此卫异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无论二女怎么撒娇,卫异就是不说,结果整地蔡琰秀儿气得嘟着嘴。卫异看到他们的样子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身为丈夫,最大的乐趣就是逗媳妇,简直有意思了。
后世,曾经有人评价东汉末年,出现了两位极为出色的政治谋略大师,分别是卫异和周瑜。他们二人品德高尚、忠义勇猛、有智慧谋略、才华洋溢、精通音律,对友情爱情忠心以待、长相帅气、二人都是风流潇洒的完美男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