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汉魏风云

第九十章 劝说华佗

字体:16+-

“你说什么?吕布他们要进攻谯郡?”卫兹在听到荀彧的话后震惊不已,刚才他一直在安顿卫异一家,所以并没有跟着曹操。

“这不是真的吧?”丁氏那双眉目瞬间有些失神。

卫兹见状连忙上前安慰

“别担心,小异一向聪慧,他绝不会有事的。”

“还望夫人放心,主公出兵了,我想用不了多久,便会赶到的。”荀彧连忙开口道。

“不担心,我怎能不担心,子青可是我的孩子,如今他生死未卜,我这个做母亲的怎能不担心?!”丁氏说道这里眼圈渐渐变红。

“这……”荀彧这时看了眼卫兹,自己是没办法了。

卫兹也是很无奈,毕竟如今的局势自己也不清楚,他也怕卫异会出事,一旦卫异出事,丁氏一定会痛苦不已。

“如今孟德已经派兵火速前往谯郡,况且谯郡固若金汤,子青绝对不会有事的。”

“真的吗?”丁氏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脸上的担忧之色根本无法掩盖。

“你放心吧,子青一定不会有事的。”

终于卫兹算是安慰好了丁氏的情绪,和荀彧走出了卫府,随即卫兹叹道:“文若啊,你真不该当着丁氏的面说出来啊。”

“你说的我又岂能不知,只不过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急了,你我应该都知道,谯郡一定守不住。”荀彧严肃道,现在的谯郡无异于就是一座空城,即使是兵圣在世也无力回天。

卫兹脸色阴沉,但是他依然不愿意相信子青会出事,他已经对不起一个兄弟了,难道还要对不起另一个吗?

“如今的城中应该只有不到一千人,但是吕布依然有上万的兵马,可从许昌到谯郡最近也要一天的路程,谯郡可能不保啊。”

他们二人的对话,却并没有注意到有人在偷听,而偷听的人正是蔡琰,其实早在屋内的对话,蔡琰便看出了卫兹的端倪,因为在对话中,可以看出卫兹有躲闪之意,听到荀彧的话卫异是凶多吉少了,不行,自己一定要去陪着她。

“母亲,您一直待文姬如亲生女儿,现在是文姬报恩的时候了。”

“蔡琰,你这是?”丁氏和秀儿有些惊讶

“如今夫君凶多吉少,妾与姐姐无时无刻都在担忧,一旦夫君有事,蔡琰也就不会独活,我想去找夫君。”说完蔡琰十分坚定的看相丁氏。

丁氏有些惊讶,而这时秀儿也跪了下来。

“母亲,琰妹妹说的对,秀儿十三岁嫁给夫君,夫君一直待秀儿极好,可如今夫君出事,秀儿无时无刻都在担心夫君,可如今秀儿才知道我们根本什么都帮不了,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前去陪着她。”

“姐姐……”蔡琰怔怔的看相秀儿,秀儿露出温婉的微笑。

丁氏看着二人,有些欣慰,自己的儿子果然眼光很好,只是如今的局势,自己去了又有什么用,去了也是添乱而已,若是可以的话,自己愿意立刻赶往那里。

丁氏摇摇头,轻轻抱住二女,感动于她们对儿子的关心,三个女人抱在一起,心丁氏的心中,早已将她们二人当做自己的女儿,而蔡琰和秀儿也将丁氏当做了她们的母亲。

而这边谯郡,夏侯渊亲自带兵前往就有许昌之后,卫异悬着的那颗心终于算是放下了,这段时间里自己都躺在**,哪也不能动,毕竟自己的伤实在是太严重了。华佗说他的刀伤距离自己的要害只有两公分,可以说是命大的很。

卫异静静地躺在**,一言不发,

看样子如今也只能做到这些了,兖州大部分都还在吕布的手里,我也只是守住了三城而已,我还是没有那种可以力挽狂澜的实力啊。

一想到这里,卫异还是叹了一口气。救在这时,夏侯兰端着碗走了进来,卫异的脸色瞬间就不好看了。

“将军,请慢用。”

卫异望了望碗里黑糊糊的中药,咽了咽口水道:“我已经好多了,这药就别了吧。”

“这可不妥,华神医亲口嘱托,这药将军必须要喝。”夏侯兰的脸色十分严肃,卫异可以看出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卫异无奈,只好一口将这碗黑糊糊的东西全部饮进。喝完之后,这股味道从嗓子眼里反了出来。

“简直是太难喝了。”卫异恶狠狠道,自己最讨厌的就是苦的东西,小时候感冒的时候,前世的母亲都会给我准备一颗大白兔,只是如今这个时代别说是糖了,中药也要比后世苦上万分,简直太难了。

而一旁的夏侯兰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自己这位将军,连打仗都不怕,居然怕喝药。

卫异瞪了一眼夏侯兰,便让他赶紧离开了。这段时间整个谯郡的事情都交给了毛玠办理,许褚也在毛玠的帮助下,找到了他的兄弟许定,原来他一直在夏侯渊的帐下校尉,兄弟相见,自然是一件十分感动的事情。

过来一会儿,华佗走了进来,卫异勉强的从**起来,看到这个老头儿,自己如今对他是爱恨交加,似乎明白了历史上曹操为何要杀了他。

“将军大病初愈,还是不在随意乱动。”华老头儿皱眉道。

“这你就不懂了华神医,人不能总呆在**,要适量的多走到一下,这样才好的快。”卫异脸色惨白,但还是对着华佗微笑。

“我看应该是伤口痛的快吧。”华佗仔细的看了眼伤口道。

这个老头子,简直就是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难怪曹操要宰了他,要不是我脾气好,估计我都忍不住。

”卫将军,老夫很忙,现在还有很多伤员要处理,你这么不在乎自己的身体,老夫都有些后悔了。”

见华佗生气,卫异连忙赔笑道:“华神医不必生气,我也是没办法啊,你想想,我一个大将军,整天只能躺在塌上,实在是无聊的很啊。”

“况且如今吕布依然在兖州作乱,我们一定要将吕布赶出兖州,要不然兖州的伤亡一定会更大,岂不是神医你又要奔波吗?”

“这就不牢卫将军担心了,兖州结束战乱后,老夫打算离开兖州。”

“离开?你要去哪?”

“只要那里需要我华佗,我便会去哪?”说道这里华佗将手背到后面,望向天空,但这一姿势倒是让卫异目瞪口呆,

“只是我不能让你如愿啊,华神医。”

“嗯?”

“你不用瞪着我,华神医,你有没有想过你只有一个人,可是这天下患病之人何其的多啊,你有没有想过你不在了会怎样?伤病会跟着你一起离开吗?”

卫异的话倒是让华佗开始沉思,卫异的话十分有道理。

“将军既然能说出来,那将军一定有办法对吧?”

卫异轻轻一笑:“正是,事成之后,我打算向曹公上书,成立一个医馆,给你调集学徒,这个馆长就由你来当,今后你就在许昌负责培养人才吧。”

卫异的话显然是让华佗震惊万分,毕竟这个时代,医生是贱业,不被人开的起,如今卫异的邀请,若是真像他这么说的话,那么自己的医术就会不断的被传承下去,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华神医觉得如何?”

“那卫将军可要说话算话。”

“当然。”

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华佗同意了留在兖州,这是个人才,有了他的帮助,曹军的伤病一定会得到治疗,

其实古代士兵死亡率高并不是因为敌人箭法高使人当场致死,也不是刀法无敌一刀砍中致命部位。这么高的死亡率是因为古代医疗水平很低,而且很多战争并没有携带正规的军医,看一些古代的资料上,就曾经有军医还用土木烧成的灰来士兵止血,这样的方法会导致在缝合术出现之前,很多士兵的死亡于大出血。

而且古代也没有麻醉剂,处理伤口的时候士兵都是硬生生的挺着,有的就被活活的疼死了。没有被疼死的还要在没有消毒剂的情况下等待感染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士兵是死于伤口感染。

在汉字中的“疾'字中有“矢”,“矢”就是箭镞,可见古代的医学起源就与战争关系密切,古代军队是以肉搏战斗为主,每次战斗之后除了阵亡的士兵之外还会有大量士兵受伤,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兵器种类的日益增多和杀伤力日益增大,战争中伤病员日益大量涌现,一场战役下来会有几万几万的伤兵,就算到了现代,救治伤兵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何况在古代医疗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治疗疾病尚且困难,更别说救治伤兵,古罗马军队只能以葡萄酒擦洗伤口,中世纪的西方治疗伤口的唯一办法是用烧红的烙铁或灼热的沸油直接对伤口烧灼,那古代中国如何处理伤兵的呢?,这要从三个方面说起,救人的医生,医治的方法,医治的体系。

先秦时代的军医其实就是巫师兼任,在《墨子·迎敌桐》有“举巫师、卜,有所长,具药,官养之”的句子,就是讲巫师经常准备药以迎敌之用,外伤治疗往往多是采用刮、锯、凿、拔等比较简单而且痛苦较大的方式。在战国时的兵书《六韬·虎韬·王翼》也有“方士三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百病”的记载,秦汉之后巫医才分开,三国时期的华佗是世界上最早用麻醉药做外科大手术的人,那时的军医都是临时客串,有战事就是军医,没战事就是民医,到了隋代军中才专门设置有“尚医军主”。携带外科手术器械(解剖刀等)、其它医药设备、药品、油、绷带或纱布等。还负责安排伤员的食物和饮水。

后来直到宋代才出现军医的完整体系,在宋金战争中在磁州(今河北磁县)设立了类似今天的医院式的机构“医药院”。可使伤病员能得到长时间的、稳定的治疗,磁州知州起将之还建议各州县都能设立这种野战医院似的“医药院”,使伤员“逐州医治,俟平愈日,逐施结队发遣”,明代的国家医疗每年都要轮流派出医师到边关担任军医的任务。

所以卫异作为一个后世人很愿意将这些东西提前出世,因为无论如何自己都是中国人,正当卫异高兴与未来的发展时一个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