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三國傳

第202章,漢朝末路(2)

字體:16+-

公元220年十月,太史丞許芝、太尉賈詡、相國華歆、侍中陳群、尚書令階桓等幾十位魏國重臣來到許昌,拜見獻帝。

獻帝已有好多年不見有這麽多臣工來拜見自己,今日忽見有這麽多文臣武將前來他倒顯得十分窘迫而有些害怕。自從曹操立魏國後,曹操將朝庭內的大臣都遷到了鄴城,當然,這些大臣大都是曹操一手栽培起來的,也無可非議,獻帝自那時就被架空了,名義上是皇帝,可再沒有朝會之事了。

今天忽見有這麽多大臣來朝拜,獻帝早就心知肚明,無事不登三寶殿,善者不來,來者不善啊!

“愛卿有何事要奏?”

華歆奏道,“陛下,如今漢家氣數已盡、國之不國,我等勸陛下將皇位禪於魏王,以平民心安天下。”

獻帝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顫微微地道,“朕並沒有失策之過,愛卿怎麽能勸朕禪讓皇位?”

太史丞許芝上前奏道:“皇上,《易》經上雲‘聖人若受命稱天子,當有黃龍出現,若聖人仁德可比天下,仁恩恰普世人,則麒麟則以己日出現,今黃龍出於鄴城,麒麟過境臨甾,這無不說明魏地當是龍興之地;前白馬令李雲上書雲:許昌氣見於當塗高,當年漢武帝在朝堂上曾對眾臣發下讖言道:漢有六七厄,法應再受命,我宗嗣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當塗高指的就是魏,在路上又高又大的就是魏,魏當代漢,天命注定,還望皇上順應天意禪位於魏。”

獻帝哭道,“自高祖立漢至今四百餘年,漢之江山如在我手上殞毀我怎能對的住列祖列宗呢?”

許芝又道,“這是天意,天意難違。《孝經》中黃讖雲:‘日載東,絕火光。不橫一,聖聰明。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歸功,致太平,居八甲;共禮樂,正萬民,嘉樂家和雜。如此,魏王的名諱已見圖讖(日載東,絕火光,指的就是‘曹’字;不橫一,指的就是‘丕’字)。又《易運期》讖雲:‘言居東,西有午,兩日並光日居下。其為主,反為輔。五八四十,黃氣受,真人出。’‘言午’就是‘許’字。‘兩日’就是‘昌’字。漢當以許亡,魏當以許昌。今際會之期在許,是對應讖語的明證。又雲:‘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臣聞帝王者,五行之精華,易姓之符兆,代興之時機,國祚以七百二十年為一軌。有德者可超過此數,達到八百年,無德則減到四百年。因此周朝享國八百六十七年,夏朝享國四百數十年。漢用夏曆,立國至今四百二十六載。高祖雖受命於乙未年,但漢興的征兆始於獲麟。自從獲麟以來已七百餘年,天之曆數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