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七子

34

字體:16+-

回顧新婚旅行以來發生的點點滴滴,猶如奇跡般的幸福。他們對彼此的了解大幅度地增加,就像大多數年輕的新婚夫婦都會經曆的一樣,他倆會發現雙方在某些特定想法、會好奇的事物,及精神上的怪癖等都有相同之處,確信對方跟自己本質上是相契合的。

但是,要將兩人的許多對話維持在討論的層次,卻是件相當費力的事。辯論,對赫本的個性來說是個致命傷。她所交往的朋友,不是智力層次不如她,就是貪圖她的美貌和身子、不敢忤逆她意見的男人。因此,當阿托昆博從她自認為正確無誤、毋庸置疑的定論中挑毛病時,定然激怒了她。

在兩人的共同點中最明顯的就是,他倆會以近乎變態的方式互相牽動對方的心。在愛的旅途中,兩人討論最多的話題是“良知”。在旅遊到筠連玉壺井畔,倆人倚坐涼亭,望著湖心的省齋辛亥革命紀念碑,他正試圖說服她:“格物致良知,格物就是正物,正心、正意、正知,即正見、正信、正行。格-天理、物理、地理、人理。良知易被名、財、色所迷惑,人多知勿貪色、貪財,殊不知,貪名俱毒,皆荼毒良知!”赫本反駁道:“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尚且如此,還談什麽良知?”他激論:“此聖人非彼聖人,是指古代的皇帝老兒,非真正的聖人。聖人和庸人的區別,主要是一個良知似明鏡、太陽,照耀人世間,一個良知蒙塵披垢,晦暗心間。”赫本不耐煩地問:“那要怎麽成為聖人?”“世人誤以為聖人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誤入歧途,專門在知識才能上尋求成為聖人的途徑,不著手在存養天理上下功夫。所以,有的人,書越讀得多,越邪惡,南轅北轍!”“存養天理是什麽?那要怎麽存養天理?”“存養天理就是煉金,煉的越純,心境越亮,良知越耀。減少一分私欲,就能得到一分天理!”看到赫本滿臉茫然,阿托昆博卻越發來勁:“你知道嗎?宇宙本無私、無理、無心。良知,是宇宙精神電子荷。我研究發現,誠身到了極限,就是至誠,誠意到了極限,就是至善,做人如做到誠暢天地間,即聖人。”她忍不住問:“良知,生來就有嗎?”“良知是天生的,本能。就如新生兒沒見過乳汁、**,生下來沒人教,天生本能就能吮吸母奶。”她想為難他:“那麽,理是什麽?”“理是心,真理在心中,心是身的主宰,心中的虛靈明覺就你是本然具有的良知,靈覺良知,良知治事,無往而不樂。”“那用良知就能拯救天下蒼生,就沒有戰爭、饑冷、仇恨、桎梏嗎?”“天下不用救,人自救,良知救!”“親愛的,良知要怎麽煉?”“事上磨煉,人事煉心。良知,是為人處世的秤,鏡子,心體良知是重心,有重心才能定。使無私欲、無欲,也是欲。無私,隻能無痕跡,不刻意,方能存養天理,顯良知。良知也是人欲、潛意識念、天理,是宇宙精神,正所謂良行、良果、良人。今遊曆十星球,發現人們隻求聰明,求贏在起跑線上,求補習充電,而不知道用至善來培養孩子,有的學生把學校看成是監獄而不願上課,實乃大人之惡、之誤!”“那要如何救?”“世行良知救,先誠良知再至,誠是電子荷、風。要用宇宙精神發出的念頭來行走世間。”“平常行良知的功夫是啥?”“常常保持快樂,眾樂久樂即功夫。吃了美食要消化,學了知識要消化,博聞多識而識滯留腹中,即積食傷識。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學習目的,即發現良知,保持內心明耀、常樂人生。千事萬事,隻依良知行一世。人生,要有血氣,血氣是身體電子荷的流動運行。當你要責怪別人時,你就運用這血氣除掉嗔。良知,不是知識,知識有時反而遮蔽良知,良知是-是非,知是知非,在是非上,你更容易體味、把握良知。”赫本刁難道:“請問阿托昆博先生,佛教十善道,與良知、中國儒教又有什麽關係?”“十善道→格物致良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事。格物即正心,正心即正人事,心是內心世界,即潛意識,位在腹部肚臍旁的太陽神經叢,鏈接宇宙精神,靈感即來源於內心潛意識。謙謹是是善的基礎,傲慢是惡的源泉。善心本能孝悌,透徹理解良知、行良知,你也就成為聖人了!”赫本吐吐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