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估计没人写精评了,我自己表一下小说里那些细节的地方。
人物侧写:
⑴女主:甄苓
其实后半部分,大概在九十章往后,特别着重地写了一下男主身不由己的种种行为。
但是全书中真正身不由己的人是女主。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在一开始的前半部分,女主因为自己的派别,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以至于中间有一段时间都弄不清自己真正的想法,直到最后才认清了自己的心意。
第二,在第一次死后,其实这个时候女主是悲痛欲绝的,但是为了所谓的传说,要保证自己不能死,只好寄居在别人的身体里度日。
第三,在女主回去后,她在跟白微谈条件的时候就预料到了白微后面的手段,所以有一阵刻意疏远了一阵子男主。
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没有逃脱闺蜜被杀以及自己被下药的事实。
全书中女主两次为自己做出决定后,一次是在天祭前一晚,一次是杀了白微,两次的决定过后女主都死了。
前面在女主给姐姐收尸的时候,她带着姐姐的骨灰,到了自己死得时候立的碑,打算把姐姐葬在那里。
那个时候她对着坟墓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如果可以,你一定不要再过这样的人生。
其实纵观全文,虞惜瑶的人生并不值得后悔,可以说是可惜,爱错了人,可是她一路走来,跟女主的行事风格上是天差地别的。
所以前面那句话看起来是说给姐姐的,实际上她是对自己说的。
在整本小说里,我对待女主的态度一直都是不满意的。
无论是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还是在人物的外貌塑造方面,都是差很多的。
无论是读者还是我自己,都没有体会到女主的人格魅力。
这也是这本小说的一大败笔。
如果可以,我想重新写一遍所有关于女主的桥段。
'
⑵男主:江习风
在刚刚一出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潇洒,可是在其亮丽的表面,背地里已是狼狈不堪。
对比最后,男主告诉好基友他被下了销魂蛊的事,时间线就在接近女主的那几天里。
也正是在那几天里,他的心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许有的人在看到天祭那里的时候就想问我,男主难得就不想和女主过过小日子吗?
答案当然是:他想。
但是他不敢想。
他在发现了销魂蛊之后对白微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他也当然明白白微不可能就此放过他们。
然而当时的男主只是臣服在白微的手段之下,没有想过要如何抵抗。
以至于在亲手杀了所爱之人时痛定思痛,最后用了巨大的代价换回了女主。
其实纵观全篇我们可以发现男主的智商一直都在线的。
真正导致他走到连自己背黑锅已经连被谋害都不知道,是他的羁绊。
表面上看起来,一个江湖人无牵无挂,但是实际上连自己的姓命都掌握不了,也没有任何措施。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我在写他的时候的心情,大概就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连续给男二以及白微背锅后,那个夜晚,其实可以联想到之前,他被秦易激怒后,打了秦易一嘴巴,然后自责地在房间里等女主的那一晚。
那一晚的他心气还是浮躁的,在猜测女主究竟会不会来的过程里,将点亮的蜡烛,剪了点,点了剪。
最后还是等来了女主的安慰。
可是相比于临走的那一晚,那时的他没有任何浮躁,蜡烛是一直亮着的。
然而却没有等到女主回来。
最后在弥留之际摔碎了玉佩,手中握着风铃,离去了。
到最后,他做了唯一一件想做的事,就是摔了玉佩,然后松了最后一口气。
整体来讲。
在前期的出场和人物塑造方面我对于我的男主评分还是比女主的高很多的。
至少能让人在脑子里有一个立体的男主。
但是这个立体到了后面,人设也崩塌得差不多了。
正是因为我意识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如果男主再带搭不起理下去,整本小说可能要全剧终了。
所以在女主死后,我给他加足了内心戏,将他的懊悔最大化。
这样也能为他后面的一个态度大转变做好铺垫。
就这样,男主的人设方面发生了一个转折,男女主的性格在女主的一次死亡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不过我觉得这个转变远没有其他的地方生硬,还能勉强算是为数不多的成功之一。
'
⑶男二:孟盼丹
相比于男女主来讲,他是书中最大的赢家。
然而我们仔细想,在女主天祭前,他曾经和会遇见未来的焉羽见过面。
两人说话的语气完全不是第一次见面,反而是老相识的样子。
这里其实是对他一直以来所有行为的一个概括。
一开始的女主对男主倾心的时候他只是责备几句,只惩罚了她一次,后面便再也不管了。
是因为在那个时候,男二就已经知道了未来所发生的一切。
男主会是帮助他铲除男主和白微的利器。
所以一切都只是照常发展。
这也解读了为什么他在一开始见到女主时就一万个看不上的理由。
就是因为日后这个人对于他没有任何直接的帮助。
自己所要的目标都会在她无形之中为自己完成。
好闺蜜的死。
在最后,孟盼丹说了一句:
只可惜了,甄苓到死也不知道温缎夏和秦易究竟是谁杀的。
有人说,温缎夏难道不是白微派人杀的吗?
当然不是。
当时的男主知道自己的家人在白微手里,一举一动肯定都听从白微。
如果白微真的想想女主和男主反目大可直接派男主去杀,没必要再用一个人顶着风险杀完再嫁祸给男主。
着急嫁祸给男主的除了白微还有男二。
再联系好闺蜜死前,十分祥和。
除了证明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外还能证明前来杀她的人是个熟人。
闺蜜有一句话说是在死前想要给女主,然而我们在看她被杀的那一段里并没有看到遗言。
说明了她的遗言是提前就说给了孟盼丹,另外,闺蜜是从掌门那里拿回的京书,而男二是掌门的徒弟,想要了解一封京书并不难。
所以,总而言之,好闺蜜其实是死在了男二的手里。
其实在整个的创作过程里,我在一开始对男二的印象,整体不太好。
对于精英人设一说呢,我只是感受到了很少一部分。
这也算是我在塑造人物上面的一大缺点,没能把孟盼丹的各方面优秀表现出来。而是只表现出了他在最后的阴险狠毒。
孟盼丹算是我在这个小说里的一大遗憾了。
'
④男配:尹决明。
在尹决明的前期出场和说话风格上来讲我是别有用心的。
这个人物与男主和男二截然不同。
他虽然也是门派之中一线的人物,可是从他身上的那种**不羁,以及各位洒脱的性格,在最初想这个人物的时候真是废了我很大心思。
扪心自问,这个人物是有我自己的影子在里面的。
在当初创作的时候,我处于期末复习阶段,压力很大,尹决明这个人物的行事风格和说话腔调上都是我那个时候极力追求的。
但是随着我假期的放松开始,到后来的网课,说实话对这个人物的感情就淡了很多。
说来惭愧,中期对这个人物的笔墨绝对小于前期。
包括在中后期的出场率,也偏向工具人化。
在后面的说话风格上,虽然还是有原来的模子在,可是精髓已经少了很多。
再从剧情上面谈。
在最后一章我给各位留了一个惊喜(惊吓)。
之前在魏法墨临死前,曾经跟常宁侯陆离说过,他有这样一个弟弟。
具体如何认出来的我没有在文字细表,只是单纯的填坑。
如果可以,我会在焉羽和陆离那个衍生本里提一下尹决明被认出来的全过程。
还有就是在前期。
大概就是女主没死之前,身为男主的好哥们,尹决明一直都是知道男主为什么被派到女主身边做卧底的。
他看事看得通透,可惜他没想到男主不知道那个在江湖上流传已久的传说。
所以在后来的一章里,尹决明原本要提起了那个传说,可是当他看到男主的神情后又憋了回去。
他当即心里明白,男主的不知道也是掌门有意控制的。
从这方面不难看出尹决明的心思是极为细腻的,可以从男主的一言一行上看出掌门的用意。
·想法的改变
在中期,女主被杀害后,男主的郁郁寡欢和后悔不已都被他看在眼里。
也是意识到了好兄弟的用情至深。
所以在那次男主醉酒后,他也是义无反顾地帮两人牵了回红线。
也是从那时起,对女主的态度也开始有所转变。
从之前的带搭不理到后来的以礼相待。
处事圆润的他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女孩已经真的走进了自己好兄弟的心里,也开始把她当做自己为来的嫂子。
只可惜在后来,男主被迫给女主下了蛊后,他那时看出了男主的心疼和无奈,在最无奈的关头选择自己将这个残忍的现实说出了口。
然而在最后看到了好兄弟的尸体,坐在昨天的地方一动没动,地上摔成四瓣的玉佩,心中对白微的猜忌和若有若无的怨恨也明了了。
也是直到最后,他才恍然大悟,害死好兄弟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掌门。
最后选择了和女主一起联手,打破了这个人一手策划的美梦。
在最后他拿着足够自己活二十年的销魂蛊,独自走了下去。
'
一首小诗
《枕上闻风铃》
剑脊斩月芒,镀星霜,
清风吟虹霞,眉眼凉。
落红微雨燕,袭前堂,
枕上闻风铃,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