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倒不至于。
听了如雪的话,许轼露出一抹微笑,“普通的官哪能买的起?这可不是小数目,是十二万两白银!”
“绝大部分家庭一辈子也赚不到。”
“清官哪里能有那么多俸禄?”
如雪眨巴了两下眼睛,若有所思的看着许轼。
“哪个朝臣敢买,无疑是在告诉陛下,自己的家底连十二万两白银都不放在眼里,才会买一个不必需品。”
“陛下那么看重清官的人,不得杀了这些贪官?”
要说这朝堂上哪个大臣买不起?
可以说绝大多数都买得起,但是在应天府的眼皮子底下谁敢买回去?
他敢保证,只要是买回去,隔天必定会被老朱抄家。
老朱一向是赏罚分明,嫉恶如仇,不然当初也不会那么在意自己卖官的事情。
“哦,我明白了大人。”
如雪点了点头,这下他她算是明白了,在应天府内任职还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许轼站在一边微笑着,所以从一开始他的定位就不是朝中大臣跟百姓们,而是那些走南闯北的富商们!
也只有那些走南闯北的富商们才买得起,他们可是知道来往的商旅富得流油。
翌日上朝,朱元璋还没来,一些大臣在看到许轼后,便开始冷嘲热讽起来。
“呵呵,许大人还真是有商业头脑。”
“听闻在西街店铺开的是如火如荼啊?”
“许大人这几日赚了多少银子?”
此人是四品大臣,李善长的门徒,准备借着机会来讽刺许轼的。
一旁一个三品大臣靠近,面露难色,“哎呀,子长你说什么呢!”
“许大人店铺的事情你还没听说吗?”
“哦?柳大人是我消息闭塞了,倒不知在许大人身上发生了什么?”
子长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许轼,得意的笑着。
“呵呵,自然是店铺乏人问津了!”
“不愧是许大人啊,一辆自行车竟然卖到了十二万两一辆!”
“啧啧啧!”
那柳大人直接竖起大拇指,眼神里带着嘲讽。
许轼跟徐达站在一起,并未在意,甚至当他们在放屁。
徐达凑近许轼,小声提醒,“许大人,莫要在意,这帮人就是嫉妒你。”
放眼整个大明,那个朝臣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在应天府赚钱?那不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情吗?
可偏偏许轼就敢!还利用两位皇子!
这说出去,不得随机吓死一个朝中大臣?
就在这时,朱元璋上朝,威严的目光扫视着众人。
许轼微微一笑,上前一步,将带来的布包捧在手上,“陛下,这里是我卖自行车赚的银子。”
“听闻北边出现了旱灾,臣愿意将收入捐献给有需要的百姓们。”
嘶!
此话一出,众臣倒吸一口凉气,北方干旱的事情不过是昨日传到朱元璋这里的,五品以下的官员甚至不知道这回事。
可许轼却知道!他一个小小的县令消息如此灵通!
还拿出了赈灾款!
许轼低垂着头,嘴角带着笑容,卷吧!卷死你们!
你们不是想揣着银子看我的好戏吗?既然这银子我赚不了,你们也别想装清高!
不给我赚,就奉献出来给朝廷。
昨日傍晚,朱标跟朱棣来许轼的宅子了,一边喝酒一边将北方旱灾的事情告知。
知晓今日上朝的许轼,脑海中就蹦出了一个计划。
这帮大臣们总是喜欢针对自己,不给他们放放血,不知道自己的厉害。
就在朱元璋准备夸赞许轼的时候,有人跳出来呵斥许轼。
“许大人,此番不妥吧?难道说是想要逃税漏税?”
“呵呵,许大人赚的轻松,哪里顾得了那么多。”
“许大人,你这是何意思?”
一声声的指责出现,众人怒斥着许轼的不道德。
然而他们却没发现朱元璋愤怒的神情,北方大旱粮食颗粒无收,他焦头烂额一宿,原本就准备今天上朝询问各位大臣。
众臣可好,却指责许轼捐献银子?
荒唐!可耻!
砰的一声!
朱元璋一拳砸在了龙椅上,一双眸子带着愤怒。
见状,众臣安静下来,心脏吓得突突的,不明白朱元璋为何生气。
“同为大明子民,有人心系国家安危,有人对他人之事幸灾乐祸!”
“在其位,不谋其事!”
李善长抬眸,仅是看了一眼朱元璋便知道是生气了。
于是,李善长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北方灾情严重,粮食颗粒无收。我朝方才经历了水灾,天灾人祸,百姓们生活的水深火热,臣怜悯!”
“陛下,臣愿意捐献白银十万两,外加一千石的粮食。”
此话一出,众臣对视一眼,明白李善长的意思。
“陛下,臣惶恐!臣愿意捐一万两!”
“臣五千两!”
“一千两!”
捐献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些大臣匍匐在地上。
朱元璋扫视一眼,压下心中的怒火,眼下是平复旱情要紧。
“记录下来,按报数去收取!”
说完,朱元璋起身,深深的看了一眼许轼便离开了。
“散朝!”
散朝后,许轼悠闲的走出去,看着众大臣吃瘪的样子,他就乐开了花,回去后一定要如雪做顿好吃的。
这时,李善长黑着一张脸出现在许轼的面前,冷哼一声道:“许大人真是好本事啊!”
“赚不到我们的银子,还不允许我们银子傍身!”
李善长是何等精明的人?眼下算是看出了许轼的计划。
要借用陛下的手来对付他们,当真是可恨!这世间怎么还有如此之人!
可惜现在有陛下护着他,他无法对许轼下手!
等着吧!等你不受圣宠,届时他李善长定要将许轼千刀万剐!
许轼皮笑肉不笑,“李大人哪里的话?我昨日听闻北方旱灾,心痛难忍,怎忍我大明百姓受苦?”
“思来想去,便决定将赚来的钱财上交。”
“哼!”
李善长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其他的大臣更是愤怒的看向许轼,这一遭他们也跟着遭殃了。
心情大好的许轼准备去国子学看看老朋友们,刚到国子学就碰到了宋濂。
宋濂再次看到许轼很是兴奋,他消息闭塞,并不知道许轼来到应天府多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