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南:中國考古探秘紀實文學叢書(全11冊)

一根骨針

字體:16+-

西郊公園會議之後,吳晗和夏鼐先後來到定陵發掘現場,察看了小石碑的形狀和位置後,和發掘隊一起製訂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在第二道探溝的西側,隔開二米寬的距離,並與第二探溝垂直,對準寶頂的地下中心方位,開掘一條東西走向的探溝。這樣可取捷徑找到通向地宮的隧道,直達地宮。

由於小石碑的出現,民工們不再像以前那樣鬆散,而且酷暑漸漸退去,秋風在園中吹拂,大家精神大振,幹勁倍增。

就在第三道探溝挖到二米深時,有個民工突然發現了一根約5厘米長的細棍。這根比鉛筆還細的東西,酷像皇妃頭上插戴的玉簪。民工用手擦去上麵的泥土和腐質,跑上探溝,高聲呼喊:“趙先生,我挖出一支皇後的玉簪,你看看。”

發現的骨針

趙其昌驚喜地接過來,仔細端詳了一會,欲說什麽,又沒有說出,最後鼓勵這個民工一番,就去找白萬玉。

“白老,你看這是什麽?”趙其昌遞過去:“我看這是根骨針,新石器時代的產物。”

白萬玉接過放在手中掂了掂,又擦了擦塵土,點點頭:“沒錯,是根骨針,幾千年了,怎麽在這裏出現呢?”

按教科書劃分,這骨針應屬於原始社會後期的產物,最短時間也應是三、四千年以前的,為什麽會跑到這三百年前的探溝中?它從哪裏來?它的出現與陵墓有什麽樣的聯係?

正當他們思索著這個謎時,夏鼐驅車而來。趙其昌把骨針遞上,詼諧地說:“夏所長,探溝裏發現了一支玉簪,你看看。”

夏鼐接過,瞅了一眼,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好一支玉簪嗬。”他沉思片刻,極其肯定地說:“這根骨針是隨著隧道的填土,從遠處遷移而來的。這就說明在陵區周圍,有新石器時代遺址。要想得到證實,你們不妨找找看。”當地傳說,各陵寶城內黃土堆成的寶頂,不是就地取土堆成的,而是來自十幾裏外。皇帝注重風水、龍脈,陵園內不僅不能取土,也不能用車運土,而是軍民工匠排成長隊,一筐一筐地從遠處傳遞而來。文獻記載,金代建立中都城就是用的這一方法,從百裏之外的涿州運土。明代文獻也屢有記載,陵園附近嚴禁破山取土損傷龍脈。看來這傳說可能是事實。但龍脈的邊緣在哪裏?小小的骨針把工作隊引向十幾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