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南:中國考古探秘紀實文學叢書(全11冊)

“吉壤”紛爭

字體:16+-

從1582年冬天到1583年春天的幾個月,萬曆皇帝的情緒陷入了紊亂。繼張居正之後出任首輔的張四維,洞察主人心理後,經過一番苦思冥想,終於得到了一條計策,他建議萬曆修建壽宮,以消除張居正事件引起的不快。萬曆皇帝欣然同意。

事實上,早在1580年3月,不滿18歲的萬曆皇帝第一次到天壽山謁陵時,就開始考慮建造自己的陵寢了,隻是當時擔心張居正等人勸阻諫爭,所以此次謁陵並未公開提出預建自己壽宮的想法。張四維的建議,正中他的下懷。此時不允,更待何時?於是,在張居正病故僅七個月後,他就急不可耐地發布諭旨:“朕於閏二月躬謁天壽山,行春季禮並擇壽宮。”

許多年之後,人們才真正明白,對於剛剛步入21歲青春年華的萬曆皇帝來說,這一看似奇特的抉擇,當然並非是他認為自己死期臨近。有研究者認為張居正的去世,使他越來越感到群臣閣僚們並沒有把皇帝當作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是把他當作一個機構來看待。萬曆雖然缺乏堅強的意誌和決心,但並不缺乏清醒和機靈的頭腦。如果仔細地回憶萬曆的人生,就不會遺漏這件事以及萬曆在這件事情中所表示的思想脈胳及人生感悟。那是1583年春,恰值三年一度的會試,按照傳統,皇帝要親自主持殿試。這次策文的題目出人意料地竟多達五百字。他詢問那些參加會試的舉人,為什麽越想勵精圖治,後果越是大臣更加腐化和法令更加鬆弛?

答案顯然是無法靠幾個參試的舉人能準確地找到的。此時的萬曆皇帝陷入了更加沉重的精神重壓中,他唯一的希望和寄托,就是接受這精神上的活埋。

這次預築壽宮出乎萬曆意料的是,不但沒有遭到廷臣的勸諫和阻止,反而得到了極力迎合:“我皇上欲因春禮預擇壽宮,宏度卓識,其與三祖(明太祖、明成祖、明世宗)同符。臣等不勝欽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