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南:中國考古探秘紀實文學叢書(全11冊)

末章 大招

字體:16+-

銀雀山漢墓竹簡埋藏於地下沉默了二千多年,在大千世界的滾滾凡塵中,一代代生活在這裏、整日忙得滿頭大汗的芸芸眾生,卻不知小小的銀雀山下埋藏著一個巨大的利益桃花園,更“不知有漢”。而一旦天機泄露,這個桃花園揭去千年風塵織就的麵紗,被天下蒼生們窺知“漢”的秘密,圍繞著這個新鮮而神奇的寬闊場地,在用竹簡搭就的人生舞台上,便上演了一樁樁、一幕幕、一場場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恩恩怨怨、離奇驚險的正劇、醜劇、鬧劇與滑稽劇。那蠅營狗苟、追名逐利的欲壑與文化良知,連同鐵肩道義的疾呼交織而成的刀光劍影、愛恨情仇,使原本聖潔光亮的銀雀山蒙上了一層花花綠綠、說不清道不明的青苔,那燦爛的光芒也漸漸被層層迷霧所掩蓋。這個結果,是當年漢墓最早的發現者、和後來竹簡的發掘、研究專家們都未曾料到的。隨著歲月的流逝,有些是非曲直已經辨明,有些恩怨情恨尚未了結,有些新仇舊恨又摻雜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絲絲窩窩地纏綿於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欲罷不能,令人久久無法釋懷。在這堆紛繁迷亂的世事情緣中,關於銀雀山漢墓出土文物的最後歸宿,便是其中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個難以繞開又令人心中隱隱作痛的情結。

吳九龍(右一)與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竹簡研究專家楊玲(右二)交談《孫子兵法》竹簡從北京運回山東之後的情況(宋開霞攝)。

想當年,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於1974年正式成立後,麵對大多數久已失傳的人類文化瑰寶,首先對學界廣泛矚目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二書進行了整理,隨後又將全部竹簡整理編成《銀雀山漢墓竹簡》,分三輯出版,其中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吳九龍等專家參加了第一、二輯工作的始終,隨後吳九龍又擔任了第三輯的全部整理考釋工作。當研究成果正式公布後,整理小組宣布解散,參加整理的人員各回原單位上班。因工作需要,原墓葬的主要發掘者之一吳九龍,於幾年後,由山東省博物館正式調入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工作。整理後的包括《孫子兵法》在內的竹簡,按照王冶秋當年的承諾,於1974年6月底全部退回山東省博物館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