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师

第193章 危机?机会?

字体:16+-

于嘉虽然考中了状元,但因为没当几年官,按照常理来说,吏部要让他先历练一下,担任六品左右的副官,经过考核后,才能重分官职。

这样一看,他这个状元,最多分官也就是个正五品,和自己这个正三品的兵部侍郎差了不止一点半点,想替女儿出气,还是很容易的。

夏侯夫人担忧的说:“真对咱们女儿不好又怎么办?他是皇上的红人,你官职虽高,如今,还能得罪起他?”

记得当时,他让人买通了于嘉表弟,带他去抛绣球的地方,故意设计于嘉还联系上这门婚事。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都不知道于嘉是不是真看好自己的女儿,如今,于嘉飞黄腾达了,这门亲事还很难说。

“我不管,大不了我这个官就不当了,我不能让女儿受了委屈,心里的气还出不来。”

这时,管家跑进了内堂。

“老爷,夫人,新科状元带着小姐,来府上提亲了!”

嗯?

夏侯幌和夏侯夫人,互相看了一眼,同时皱起了眉头。

“你说什么?来府上提亲了?”

“对!老爷,夫人,他们现在就在外堂等候呢。”

哼!

夏侯幌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他还敢来?正好省得我去找他了,走,去看看!”

“哎呀,老爷,你可千万冷静呀老爷!”夏侯夫人连忙跟了上去。

可到达正堂之时,还没等他发脾气,夏侯瑛眼含热泪地便跑了上来,扑进了夏侯幌的怀里。

“爹!”

于嘉躬身作揖:“参见兵部侍郎大人!”

夏侯幌没有回话,而是白了一眼于嘉,心疼地摸着女儿的头,垂头问道:“这一年多,怎么不给父亲写信,在那边过得怎么样啊?”

听见这话,夏侯瑛瞬间联想到丘福的话,爹可是在家生气呢,连忙说:“爹,女儿进城后听到不少传言,说官人在京师对我横眉竖眼,不想要我。那都是假话,爹,你不要相信。官人对女儿很好的,姐姐也对女儿很好!”

哦?

夏侯幌瞄了眼于嘉和满新雨,又垂头问道:“是真的吗?”

嗯!

夏侯瑛乖乖地点着头。

依偎在父亲的胸膛上,夏侯瑛诉说这一年多来的事,有等待,有心酸,有被邻里嘲讽,有失落,有眼泪,有欢笑,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等到了于嘉归来提亲。

于嘉也表示,自己愿意娶夏侯瑛回家。

要说两年前,他和这姑娘没什么感情,仅仅是大官的女儿,仅仅有过几面之缘,娶回家就太儿戏了。

可这一年多来,夏侯瑛无微不至的照顾,陪在他的身边寸步不离,出去打了几个月仗,这姑娘就傻傻地等了自己几个月,已经有了感情了。

之前,于嘉还鄙夷三妻四妾的人,而此时一看,哪个达官贵人不是三妻四妾?入乡随俗,穿越到古代了,还拘泥于后世的思想?

夏侯幌这才笑了起来,先将几人安顿了下来,而后几天,在府上挂满了红灯笼,邀请京城所有的官员来到了府上,看于嘉八抬大轿娶走了自己的女儿。

而后,夏侯幌带着一家老小,在初春的艳阳中,跟随接亲队离开了京城,向永平府夕阳县进发。

马车日夜兼程,颠簸了两日,第三日一早才进入夕阳县的水泥路上,车也稳了下来。

锦衣卫先行快马报信,知县苏毅带着夕阳县全体百姓在道路两旁迎接,百姓们都是由心而发替于嘉高兴,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嫉妒说风凉话的都没有。

毕竟,是于嘉让他们吃饱了饭,过上了今天这样的日子。

听到消息,大雁乡其他乡里百姓和宗族族长也都来迎接于嘉,看着高头大马上,穿着红袍胸前背着大红花的状元兼新郎,掌声越来越激烈。

于嘉拿出事先托锦衣卫准备好的嫁衣,也交给了满新雨。

“娘子,把它换上!”

满新雨一脸疑惑,说:“我换上嫁妆干什么?”

“娘子,四年前咱们俩穷,嫁给我的时候,你连件新衣服都没有,头上只有一个红盖头,也没有礼堂,相公心里有愧呀。今日,我给你补回来,咱们三个一起拜堂!”

听见这话,满新雨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相公竟然还惦记着这事儿,竟然没忘记她,成亲时候多么的寒酸。

拜堂成亲,礼成,满新雨和夏侯瑛被送入了洞房。

忙忙活活一天之后,各乡各里的百姓都散去了,于嘉也被推入了洞房。

人生四大喜嘛,这时候的心情,不亚于金榜题名的心情啊,具体是怎么洞的房,场面不太美观,就不细说了……

次日一早,夏侯瑛也将披在身后的头发盘了起来,这也就证明了,他从姑娘彻底变成了女人。

于嘉本想着,今天带满新雨和夏侯瑛回趟山北里,让那些大嘴的婆娘都好好看看,他们说的丧门星,此时距离诰命夫人只差一步,而当时,他们传的卧龙先生,现在也变成了天策先生。

不仅是山北里,长水里也要转一转,虽然说现在关系缓和了,可于嘉心里一直没过去那个劲儿,当初你们爱答不理,现在让你们高攀不起!

可正在收拾东西之时,于嘉慌慌张张地跑进了夕阳之家,快步跑上了三楼,摇响了楼顶的钟。

不多时,夕阳县两千人,聚集在了夕阳之家的周围。

苏毅高举着双手,大声喊道:“夕阳县三级警戒,谁家里还没有兵器,去铁匠工厂领!”

啊?

好端端的,怎么就提上武器了呢?

于嘉爬上楼顶,疑惑地问:“舅父,这是怎么了?”

这个警戒的等级,是于嘉临走之前定下来的,为的是保护县里每一个人的安全。

三级警戒,关闭夕阳县旅游,对进出城的陌生百姓要严加询问,本县百姓没有特别急的事情,不要离开夕阳县。

二级警戒,关闭夕阳县大门,百姓们不准进出城内,并配合军户们守护夕阳县。

到了一级警戒,不仅所有人不得进出,配合军户们守护夕阳县外,还要和衣而睡,床边放着刀枪,一有事,确保第一时间就能集合起来。

“大郎,辽东都司军报,要传至行在兵部!正好,夏侯大人在夕阳县,我就不用派人送去迁安县了。”

哦?

这时,夏侯幌走上楼顶,疑惑的问:“怎么了?”

苏毅双手拿着军报,快步走上前来,单膝跪地:“启禀兵部侍郎,山海卫传来消息,蒙古大规模掠夺辽东!”

“什么?”

夏侯幌拉起苏毅,接过军报筒,抽出里面的纸。

只见夏侯幌眉头紧紧皱着,本来平静的脸上挂满了愤怒:“鞑靼简直太放肆了,公然挑衅大明!”

于嘉向前凑了凑。

那军报上说,就在两日之前,鞑靼部几千骑兵大肆掠夺了辽东,山海卫有长城隔断,倒是没什么损失,可辽东就遭殃了,掠走了几千人!

辽东为军事管理区,不属于北直隶,而是归山东都指挥使司管辖,军报也不是往顺天府送,而是往济南城送,苏毅拿的军报只是山海卫探子打探的消息。

山海卫指挥使文书中写道,辽东布政司的都指挥使叫王毅带一万骑兵追击,反倒遭了鞑靼部的埋伏,主将一死,一万军队成了一盘散沙,也被鞑靼部都给俘虏了。

于嘉对永乐时期的几场战役比较熟悉,但永乐五年,鞑靼部大规模掠夺辽东,历史上没有过多的记载,仅仅就是一行字,也找不到可用的信息。

可永乐七年的复仇之战,倒是记载得很详细,但也是以惨败而归。

永乐七年,朱棣让年近七旬的老将丘福挂帅出征,重击鞑靼部,然而,因为丘福决策上的失误,导致大军全军覆没,他自己也死在了漠南的草原上。

正是因为丘福之死,导致朱棣在永乐九年亲自挂帅出征,这才有的天子守国门的典故。

其实,早在永乐元年三月,于嘉穿越来的前两个月,鞑靼部就大肆掠夺过辽东一次,当时,朱棣大为恼火,认为都指挥使沈永是个无能之人,便下令斩首了他。

朱棣当时还询问,北方防御如此之弱,蒙古军队竟然如入无人之境,这样下去还怎么得了,谁该为此事负责。

百官都不说话,但却没有胆怯,反而愣愣地看着皇上。不难想到,辽东经常被掠夺,最该负责的就是皇上!

原来,那里是宁王朱权的封地,靖难时候皇上把宁王骗来,并忽悠走了朵颜三卫,造反成功了还不让人家回去,辽东无王爷镇守,蒙古肯定不老实了。

于嘉看到这篇军报,眼睛不由得一亮。

他被封为了夕阳侯,可要等到下次建功时候才能公告天下,现在,他只不过是个状元,身上连官职都没有呢。

这是个机会,也是个挑战!

于嘉想都没想,抱拳作揖,单膝跪地:“岳父,于嘉请求即刻带兵出征,重击鞑靼部!”

嗯?

即刻出征?

夏侯幌自然知道,于嘉在安南战场上有多么的猛。

当时违抗军令,不需要粮草,不需要供给部队,打到哪吃到哪,八百人仅仅用了几天时间便深入安南几百里,攻下了名声赫赫的多邦城,并冲散五万守军,生擒了胡氏父子。

可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