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中旬,位于北纬40度以南的金海市,天气才算刚刚有点热,大街上的人群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穿长袖衣衫的,阳光照在身上依然是暖暖的感觉,而不是炙热,让人通身都觉得舒畅。
方龄和张川眉眼中带着轻松的神情,走进市中心医院一楼门诊大厅。迎面扑来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各个窗口前都排着长龙,嘈杂声此起彼伏,几乎每一张脸上都写满忧虑和焦灼。方龄的好心情瞬间熄火,不禁吐槽说:“这医院还真是唯一不存在淡季和旺季,一年四季都人满为患的地方。”
方龄和张川此次出行,是来拜访医院的业务副院长邓怀杰。十几年前,他在神经外科做主任医师时,骆辛遭遇车祸后的脑部开颅手术,便是由他主刀,并且,骆辛最终能够奇迹般苏醒,也得益于他悉心的医治和照顾。
方龄和张川在分别对程莉和周时好进行问话后,这几天又分别找了支队里的一些老同志了解情况。有个女同志提到了邓怀杰,据说当年他作为骆辛的主治医生,对郑文惠非常照顾,两人走动也比较频繁,并且有人撞到过他们一起在一家高档酒店用餐。总之,无论这中间有什么暗示,作为全程见证了骆辛由深度昏迷到奇迹般苏醒的人,本就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询问的对象。
因为提前有过预约,方龄和张川没费任何周折,便在副院长办公室里见到了邓怀杰。这个邓怀杰,瘦高个,皮肤白而有光泽,戴着金丝边眼镜,快50岁的人,看着也就40出头,穿着白色衬衫,系蓝领带,外罩医生长袍,周身散发着一股儒雅而又从容的气度,就跟电视剧里那种具有完美人设的大叔形象差不多。
简单寒暄几句,方龄便把谈话引向正题:“据说当年您和骆辛的母亲郑文惠的关系很不错?”
“对,我们沟通比较多,文惠对儿子特别用心,除了交流病情,她也经常找我请教一些常识性问题,希望能把长年昏睡在病**的儿子照顾得更好。”邓怀杰不避讳他对郑文惠的亲切称呼,“文惠是我见过所有此类病患中最乐观积极的妈妈,她一直坚信孩子有一天会醒过来,我相信骆辛最终能够奇迹般苏醒,与她的照顾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除了骆辛的病情,她有没有和您交流一些私生活方面的事情?”方龄问。
“这方面聊得不多,大概只有那么一次,我俩在医院外面吃饭,我顺嘴问了一下她爱人的情况,她也只是简单地应了几句,没说太多。”邓怀杰说完,接着又解释,“骆辛伤得很重,他爸爸总也不来医院看他,我觉得很不合乎常理才问的。”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邓怀杰主动提到他私下与郑文惠外出吃过饭,张川便顺着话题问:“你们经常一起出去吃饭?”
“就一次。”邓怀杰伸出食指示意,紧接着一脸感慨地说,“实话实说,在医院里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情我们会经常遇到,有的人,就是想拉关系、套近乎,寻求多一些照顾;有的人,则发自真心,想对我们尽心尽力的付出表达感谢。文惠是后者,她提过很多次想要请我吃饭,每次都特别真诚,而对我来说其实只是做了医生的分内事,所以断然不会接受她的好意。不过,拒绝的次数多了,我心里也很不落忍,所以跟她一起吃了一顿饭。我想你们应该能理解,我不可能差那一顿饭,我只是想让文惠可以更安心些。”
这一番解释入情入理,确实让人挑不出毛病,方龄略微想了下,问道:“当年,对于郑文惠突然的不辞而别,您是怎么看的?”
“想不通,以我对她的了解,她是绝不可能放弃骆辛的。”邓怀杰干脆地说,“对了,时隔这么多年,你们怎么又问起她的事来了,是有什么新消息吗?”
黑石岛无名尸骨身份被确认为郑文惠的案件情节,至今并未对外界公布过,方龄当然也不可能向邓怀杰透露,便含糊地应付道:“她失踪的事件,目前已经被定性为‘刑事案件’,我们正重新开启调查。”方龄刻意提到刑事案件,一方面是想试探下邓怀杰的反应,另一方面也是想引起邓怀杰的重视,希望他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线索。
邓怀杰“噢”了一声,便闭紧嘴巴,陷入沉思。
“郑文惠在医院照顾儿子期间,除了你们医护人员,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人和她经常接触?”张川接着问道。
“那个年轻刑警啊,叫‘小好’的那个,隔三岔五来,有时候半夜下班后也来看一眼。”邓怀杰脱口而出道。
方龄知道他说的“小好”指的是周时好,便又问:“除了他,还有没有其他人?”
邓怀杰凝神想了下,摊开双手说:“其余的不太清楚。对了,你们可以找那个小好刑警问问,当年文惠突然不见了,他来我们医院调查过很多人,他知道的应该比我多。”
周时好的名字又被邓怀杰提到,方龄想起他先前提到过的那个保洁员,于是问道:“当年,你们医院有个叫张梅的保洁员,您还有印象吗?”
“你说张姐?”邓怀杰不假思索地说,“她在我们神经外科住院部做了很多年保洁工作,现在应该还在做。”
“那麻烦您帮我们找一下她,待会儿我们想和她聊聊。”方龄客气地说。
“这没问题。”邓怀杰抄起桌上的电话,一边拨号码,一边轻声说,“你们找她应该可以,当年她总在病房区晃悠,和文惠也挺熟的。”
不多时,邓怀杰放下电话,表示张梅今天正好当班,到住院部二楼保洁房可以找到她,接着又周到地表示他可以把张梅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接受问话。方龄不想再打扰,便礼貌谢绝,起身道别后,和张川一同离开。
所谓的保洁房,其实只是住院部二楼消防通道旁的一个小凹洞,里面放了一些清扫工具和一张供保洁员临时休憩的小木凳。由于邓怀杰提前打了招呼,张梅早早便坐在小木凳上等着,一边机械地抖着腿,一边转着脑袋东张西望,似乎有些心神不宁。
当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冷不丁有警察找上门来问话,心里多少都会有些打鼓。不过,当听闻方龄和张川是为郑文惠而来,张梅身上的拘谨瞬间没了,一脸惋惜地说:“怎么找了这么多年,文惠妹子还没个人影?”
“听说您当年曾看到过她被一辆黑色轿车接走?”张川问。
“对。”张梅轻轻点下头,“是我跟那个小好刑警说的,不过我一时心急,把日子搞混了,把日期记成文惠不见了的那一天,其实我是在前一天看到的。”
“您能再稍微描述一下那辆黑色轿车吗?”张川说。
“我不懂车,也说不出来啥,当时只是大概瞥了眼,感觉比一般的小轿车要长,油漆也特别亮,应该挺高级的。”张梅稍微回忆了下说。
“您刚刚提到的小好刑警,那时候他经常来医院帮着照顾骆辛吧?”方龄别有意味地问,“他跟郑文惠的关系是不是很亲近?”
张梅听出弦外之音,连连摆手说:“不是,不是,他们怎么可能是那种关系?小好那小伙子仁义,据说骆辛他爸是他师父,在公安局里当着一个小官,工作特别忙,小好是代替师父过来照顾孩子。再说,那会儿他和林医生正谈着呢。人家林医生大高个,杨柳细腰,长得特别像模特,漂亮得不得了,小好怎么会不要她而去勾搭师父的老婆?”
“林医生?”张川突然插话,“是林悦吗?”
“对,全名叫林悦。”张梅肯定地说道,“她那时刚到医院神经外科当医生不久,挺同情文惠妹子的遭遇,对骆辛那孩子的状况也很关注,时不时地来病房转转,一来二去和小好互相有好感,就谈上恋爱了。”
对于周时好和林悦之间的故事,张川在队里也偶有耳闻,但个中细节似乎没人能说得清楚,此时听张梅这么一说,忍不住追问道:“他俩后来为什么分手?”担心方龄笑他一个大男人还这么八卦,紧接着又找补说,“是跟郑文惠有关系吗?”
“跟文惠妹子有啥关系?是林医生的爸妈说啥也不同意她找个刑警当对象,再加上那时候我们院长的儿子也看上了林医生,她爸妈的态度自然也就更加坚决。不过,林医生表面看起来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其实性子刚烈得很,一度为了和小好在一起,连医生的工作都辞了,只不过后来还是没能招架住她爸妈一天天要死要活的苦苦相逼,最终还是和小好分了手。”张梅撇下嘴,一脸鄙夷地说,“再后来,林医生还真和院长的儿子结了婚,不过据说过得很不好,没多久便离了。”
这后面的故事,方龄先前听苗苗讲过,但没想到周时好和林悦是在照顾骆辛的过程中,也是在郑文惠的见证下好上的。如此看来,他和郑文惠之间的关系可能确实是清白的,方龄无意将话题再继续下去,转而问道:“您最后一次见到郑文惠是什么时候?”
“哎呀,这个真记不起来了,时间过得太久了。”张梅一脸诚恳地说,“反正,是我听小韩跟我说联系不上文惠妹子的前一天。”
“小韩又是谁?”张川追问道。
“也是个病号家属,叫韩方园,她儿子上初中,查出了白血病,那几年也是反复住院。”张梅介绍说,“咱这住院部二楼分两个区,北区是神经外科病房,南区是血液科病房,所以文惠和小韩这两个妈妈经常能在二楼碰见,慢慢便熟络起来,成了好朋友。”
“听您刚刚的意思,是这个韩方园第一个发现郑文惠行迹反常的,是吗?”方龄问。
“对,自打骆辛那孩子住院,文惠妹子每天都来医院,从未缺席过一天,所以那天小韩从上午,到中午,再到下午,三次去神经外科病房,都没看到文惠妹子,便觉得有些反常。打她手机又总打不通,她怀疑文惠妹子有可能出事了,便让医院赶紧联系家属问问情况。”张梅说。
“您有韩方园的联系方式吗?”张川问。
“没有,我跟她关系一般,不过院里肯定有。”张梅说。
“那在骆辛住院期间,您见过有陌生的面孔来找郑文惠吗?”方龄问。
“她男人算不算?”张梅讥笑着说,“这老爷们,真不是个负责任的男人,孩子住院两三年,他来医院的次数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文惠妹子那么好看,喜欢她的人多的是,我要是她,早考虑换个男人了。”
方龄听出话里有话,赶忙问:“当年曾有别的男人接近过郑文惠?”
张梅愣了下,眼神中闪过一丝犹疑。
张川跟着开导说:“无论您知道什么,哪怕是道听途说,都一定要跟我们说说,这对我们和郑文惠都有帮助。”
张梅又斟酌了一会儿,才不情愿地说道:“不是我不想说,只是我也不太确定,文惠妹子太不容易了,我不想往她身上泼脏水。”
“没事,您说说看。”方龄温和地说。
张梅凝下神,语气慎重地说:“在文惠妹子突然消失的一两个月前,有一天傍晚,我在厕所方便的时候,听到文惠妹子在外面讲电话。她当时故意把水龙头打开,具体说了什么我没听清,但她在挂掉电话前说了句‘让我再考虑考虑,你别逼我太紧了’,这句话我听得很真切。关键是,当时感觉她说这话的语气并不像是在生气。可是我没弄明白的是,随后她哭了,就是那种小声抽泣,至少哭了有那么两三分钟后才出去。”
“这档子事您跟别人提过吗?”方龄问。
张梅叹口气:“唉,文惠消失之后,小好刑警整天在医院里瞎转悠,脾气暴躁得很,还蛮不讲理;再有,骆辛他爸那会儿还活着,我怕节外生枝,没敢乱说话。”
“好,我们知道了,感谢您的配合。”方龄道声谢后,又特别强调,“今天我们之间的谈话,希望您能严格保密。还有,血液科怎么走?麻烦您给我们指下路。”
“我明白,明白。”张梅连连点头,冲斜对面电梯旁的走廊指了指,“走,我带你们过去。”
很快,在张梅的指引下,方龄和张川又来到血液科。只是时间太过久远了,虽然血液科有个别医生对韩方园母子有些印象,但都提供不出韩方园的联系方式,最后还是在医院档案科的协助下,找到韩方园儿子的病历,才从中获取到母子俩的一些背景信息。遗憾的是,病历资料显示,她儿子当年的骨髓移植手术并没有成功,最终在医院去世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同情韩方园的儿子,出了医院大门,自打坐上车之后,方龄便双眉紧锁,一言不发,看着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直到张川把车开进支队大院,把车停稳,坐在后排的方龄才没头没尾地问了句:“你觉得电话那头的人会是什么人?”
“什么电话?”张川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侧着身子说,“您是说当年郑文惠在卫生间中打的那通电话?”
“对。”方龄轻声说。
“我,我觉得……”张川思索着说,“我没什么根据,只是一种直觉,那个人应该不是会经常出现在郑文惠身边的那种人。”
“我懂你的意思。”方龄点点头,“你想说郑文惠身边亲近的人,应该都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对吗?”
张川“嗯”了一声。
方龄踌躇了一下,问话的声音略微大了些:“你猜你们周队知不知道?”
张川扭着脖子,不自觉地盯了方龄一眼,犹豫片刻说:“‘通话记录’,周队肯定会查郑文惠手机里的通话记录,如果对他来说是陌生的号码,他一定会追查下去。”
这也是方龄心中的答案,也是令方龄对周时好的信任度再度降低的一个答案。想想几天前两人的对话,周时好一副轻描淡写的模样,显然对她有所保留。她实在想不通周时好为什么要隐瞒如此重要的线索,想不通周时好在整个案件中到底扮演着何种角色,于是,越是想不通,心里越是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