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溫度:法醫手記

序言 向死而生

字體:16+-

小時候,我特別愛看書,不隻看小說與散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業著作也是來者不拒。隻是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我會提筆寫書。那些著名作家如夜空中閃耀的繁星,而我隻是仰望他們的凡夫俗子,滿足於汲取他們的學識和創意。村上春樹讀到平庸的作品會感慨“這樣的書我也能寫”,而我可從不敢有這樣的想法。

那麽,是什麽促使我寫這本書呢?一切要從我在首爾大學冠嶽校區擔任修養課教授開始說起。修養課有些特別,叫作“對死亡的科學理解”。

2012年秋天,時任首爾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現任首爾大學醫院診療副院長的金研洙教授向我提議,在首爾大學冠嶽校區開設一門修養課。我沒有類似經驗,正在一籌莫展之際,腦海中突然浮現出自己本科時期初學法醫學時的感受。法醫學不像常規醫學那樣教人救死扶傷,而是帶領人們解讀“屍體的語言”,這曾極大地激起了我的學習興趣。

因此,我向首爾大學基礎修養學院提交了選修課開設申請,目的不是向學生傳授法醫學知識,而是希望把自己這些年在驗屍、谘詢、研究過程中對死亡的感悟分享給學生。但是,當時首爾大學基礎修養學院提出了質疑:學生還年輕,不宜過早地向他們講述死亡這樣的話題。

當時,我是這樣回答的——

“死亡,是任何人都逃脫不掉的宿命,是我們人生的最後階段,也是自然法則。隻有真正了解死亡,才能成為一個熱愛生活、關懷他人的人,這是作為一個人應具備的品格和修養。”

就這樣,我的修養課獲批,並且於2013年上學期正式開課,定員60人。不到兩天時間裏,選課人數就超過了60,郵箱裏向我要求追加額外名額的郵件蜂擁而至。

這是我意料之外的,我嚴重低估了學生對“死亡”這一話題的關注度。當然,這與當時CSI等犯罪題材電視劇的超高人氣息息相關,追劇的學生想更深層地理解劇情。但不論如何,有賴於學生的關注和積極互動,我的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