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溫度:法醫手記

科技開啟未來之門

字體:16+-

相信大家都對納米技術有所耳聞。納米與厘米一樣,是長度的度量單位。1納米等於10億分之一米,比頭發絲還要細小,小到肉眼不可見。在醫學領域,渺小的事物往往能發揮巨大的功效。目前,醫學界正在研發一項將小機器人通過輸液注入人體細胞中的醫療技術,目前雖未取得明顯成效,但最新醫療技術的發展方向由此可見一斑。

這項技術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電影《驚異大奇航》(Innerspace)的劇情,《驚異大奇航》講述了主人公縮小後進入人體,展開一場治病救人的奇幻之旅。當今時代的手術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大家多少應該有一些了解,現在的腹腔鏡手術,無須切開患者的腹部,隻要將安裝有攝像頭的腹腔鏡通過微創切口伸入手術部位,就可以利用特殊工具進行手術,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小創傷,減少出血量。我們甚至可以想象,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像操作無人機那樣遠程操作醫療設備進行手術。

庫茲韋爾作為穀歌工程總監,對技術變革的洞察力極為敏銳。他曾預言人類將在21世紀30年代中期實現納米技術的應用,而這一預言具備一定合理性。

首爾大學金晉秀教授於2016年4月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基因剪刀”的論文,論文內容十分深奧,簡單來講就是疾病的根源可以被“基因剪刀”剪斷。論文中的“基因剪刀”是指一種人工酵素,能夠通過與基因相結合來截斷基因的個別部位,因此可以作為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技術截斷基因中的致病部位,用於疾病的臨床治療。

基因剪刀能夠截斷病源。

“基因剪刀”技術治療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性已經在對小白鼠的實驗中得到了驗證。該項技術使小白鼠視網膜下血管的增生得到扼製,視網膜狀態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