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

22回憶

字體:16+-

徐樹軍、任之良一行,陪同郝民宣下鄉視察邊界問題協議的落實情況和災區重建情況。到了現場,與事發時的情景完全兩樣,鐵絲網已經完全修複,遠遠看去,它沿著山脊宛延曲折,頗為壯觀,使人很容易聯想到幾千年以前的萬裏長城。細細想來,不論是長城也好,還是鐵絲網也罷,都是人們生活領域的分界線,都是人工製造的,均為生存競爭的產物,是人類的本能使然。

鐵絲網這邊,牧民的帳篷恢複了原樣,成群成群的牛羊散落在這片幾乎被它們啃光了的草原上,頑強地保存著它們的生命體。郝民宣他們隨意進了一頂帳篷,一個男子盤腿坐在火爐口,正在用火皮袋吹火。

生活在這一帶的牧民,生火做飯都用牛糞。在帳篷的一角,用就地挖來的土垡子壘成一個簡易火爐,火爐不用任何金屬爐齒和爐口,下麵留三個洞,用於清理爐堂和吹風,上麵做三個墩子,用於支撐灶具,本地人把這種火爐叫做“三叉”,在自然或半自然條件下使用,既方便,又實用。做飯和燒水時,放一把芨芨草,劃根火柴點燃,然後放入曬幹的牛糞,再用火皮帶吹。

火皮袋是牧民自製的鼓風工具,它用整張羊皮製成一個袋子,在袋口的一端紮上一根金屬管子,另一端完全暢開。用時,把管子從三叉下端的洞裏伸進爐堂,一手撐住管子,一手撮往袋子的一角,很有韻律地抖動抖動,袋子便鼓滿了氣,然後輕輕地壓下去,氣便吹進了爐堂,隨著袋子一抖一壓,火苗便一竄一息,一會兒,爐堂就燃得通紅。

那男子臉上黑黑的,鼻子上沾滿了灰。他見有人進來,不自然地站起來,用衣袖擦擦臉上的灰,尷尬地笑笑,站到一邊去。這時,隨郝民宣來的鄉上的領導對那人說:“哎,這是郝市長,來看看你們,你們有什麽困難,就盡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