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及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不勝,走亦未遲。”
——《三國演義》第九回
如果說誰是三國時代的真正締造者的話,恐怕隻有一個人配得上這種說法,你相信嗎?三國亂世的開啟竟然是因為他說了上麵那句比較多餘的話。
誰的表演秀?
三國這段傳奇的曆史,是要從一個普通的孩子說起的,這是我對這段曆史的理解。
這個孩子不是大名鼎鼎的奸雄曹操,也不是還在賣草鞋的劉備,更不是那個可以在話劇中演外國人不用化妝的孫權。這個孩子出生在東漢末年一個叫武威姑臧的地方,直到今天這個地方也還叫武威,在甘肅省境內。
他叫賈詡,成年後,取字文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那種幾歲就能認識幾千個漢字的神童,他少年時極其普通,普通到幾乎沒人知道。比較幸運的是,與那些窮人家的孩子相比,他可以從小讀書,不過在學習方麵好像也沒有什麽天賦,一直默默無聞。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孩子,沒什麽特別的,至少在年少的時候沒有人會認為他將來能成為什麽厲害的人物。
成年後,賈詡依舊是個默默無聞的青年,除了在家孝敬父母,一直無事可做,可是此時卻有人卻認為他是個人才,而且是大才。
當時的東漢王朝已經內憂外患,政權動**不安,外有黃巾起義,內有宦官專權。車騎將軍皇甫嵩在廣宗城(今河北威縣)斬殺三萬多黃巾軍,而不久前在曲陽,黃巾軍的重要領袖地公將軍張寶,被皇甫嵩打敗後自殺。
皇甫嵩以屠城等殘忍的手段,將曲陽周圍的黃巾軍勢力徹底鏟除,威震天下。漢陽名士閻忠勸皇甫嵩,黃巾軍既然已經滅掉,就應該利用手中的重兵和威望去洛陽把那些掌權的太監順帶消滅掉,以正漢室,結束東漢混亂的局麵,而這個建議沒有被皇甫嵩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