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清朝順治皇帝,我們對他的印象大多來自清宮戲。大多數人認為,順治皇帝隻是個為了董鄂妃拋棄皇位出家為僧的多情皇帝而已。
其實曆史中的順治皇帝並不簡單,白壽彝對他的評價是八個字“乾綱獨斷,銳意更新”,這完全是一個對強勢皇帝的評價,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那些認為順治是個好欺負的軟柿子的人,應該改變一下對這位皇帝的認識。
順治帝福臨是個刻苦學習,想要勵精圖治的帝王。
《清世祖實錄》中記載了他曾經說過的兩句話:
“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宴駕,皇太後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坐此失學。年至十四,九王(多爾袞)薨,方始親政。閱讀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發憤讀書。每晨牌至午理軍國大事外,即讀書至晚,然頑心尚在,多不能記。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誦。計前後讀書讀了九年,曾經嘔血。”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
從這兩句來看,無不顯示出順治皇帝對於中原文化的熱愛,還有他刻苦學習的決心,這些對他的後輩,康熙、雍正、乾隆都有著很深刻的影響。
順治帝博聞強記,對經書也頗有研究,他尤善於思索,常以致用。大量的漢文典籍對他影響極深。在研讀典籍中,他對孔子的儒家思想有極大興趣。他想從這位聖人的思想中,汲取營養,得到自己治國安民的道理,這些都說明了順治最少從思想上很想有一番作為。
但是事與願違,順治帝的夢想被一些現實無情的打破了。
各地抗清鬥爭連綿不斷,其中南明永曆政權得到張獻忠餘部孫可望、李定國等的支持,在雲、貴、兩廣一帶活動,鄭成功此時也脫離了父親,率部堅持在閩浙沿海一帶鬥爭,這兩股抗清勢力,不斷威脅著清朝的統治。清兵在戰場上也不斷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