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千年戰日本

成敗白江口

字體:16+-

中日兩國就像是坐在棋盤前的棋手一樣,等待著對方的招數,但唐軍還是失算了。獲得先手的是日軍,因為又有將近三萬日軍,分兩批先後抵達了朝鮮半島,至此朝鮮日軍的總數已經達到了六萬餘人。

日軍在上毛野君稚子等將領的率領下,隻用了幾個月就將剛剛被新羅占領的百濟南部諸城又重新奪了回來。這種主動進取,勇於進行軍事冒險的戰術成為了此後日軍的固定模式,被日本軍隊世代沿襲,即便是到了二戰中他們還保持著這種戰爭理念。

這樣的勝利,讓日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性優勢,因為它把新羅與唐軍徹底割裂開來。唐軍的主力部隊陷入了聯軍的重重包圍,已經變成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隻好困守泗沘城。

日軍此時情緒高漲,前方的日軍將領們立即達成了共識,樸市田來津所率領五千人,阿曇比邏夫率領一萬七千人,上毛野君稚子、阿倍比羅夫率領的兩萬七千人,廬原君臣率領的一萬人等水陸部隊在白江口重新集結,然後向泗沘城發起總攻,徹底將唐軍勢力從半島上剿除。

如果,這個戰略目標得以實施,唐軍必敗無疑!但是,為了爭奪百濟喪失的領土,日軍部隊散落在了百濟各地,集結需要時間,這就給唐軍贏得了一個比金子都珍貴的時間差。

劉仁願、孫仁師、劉仁軌都很清楚,如果日軍集結完畢後出擊,唐軍在人數上的巨大劣勢將會直接導致唐軍的失敗,唯有主動出擊,奇襲白江口,痛擊還未集結完畢的日軍,才有可能逆轉戰局。

三人經過細致的分析,做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決定,那就是不在陸地決戰,而是要以水戰定勝負。唐軍做出這樣的決斷是充分分析了敵我態勢,因為唐兵人數上處於絕對的劣勢,但是在戰船的數量上卻跟日軍相當,本來分四批運送日本士兵的船隻共有一千多艘,但是日軍艦隊沒有戰略後方,還要負責陸上部隊輜重運輸任務,要往返於日本及各朝鮮港口之間,還有一些船隻是地地道道的非戰鬥性船隻,打起仗來隻能壯壯聲勢,根本起不到什麽作用,日軍的戰船數量實際隻有二百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