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私房历史书:先秦篇(全6册)

第四十七章 从妓女到王后,秦始皇母亲的传奇

字体:16+-

在前边的赵国女性的故事中我提到了《赵悼娼后》的故事,她是《女史》中出现的第一个妓女形象 。

因为她的形象和作为并不突出,所以,我在那一章中并没有花费时间为大家考证妓女这个职业。

不要笑,也不要有歪想法,这是个比较严肃且客观的话题。

因为妓女这个行当,在中国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而我们熟悉的秦始皇,其实她的母亲也是一位妓女。

而鄙人这本书后边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妓女形象,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下关于妓女问题的研究。

妓女的研究

在前年我看了一部香港电影叫《性工作者十日谈》,这部电影很想表现妓女的一些职业特点,及他们生活的状态。

但是这部片子并不成功,原因就是它并没有能说清楚产生这个行业的背景,还有它为什么会屡禁不止,它的社会根源到底是怎么样的?

而不弄清楚这些问题,单单拍出一部电影来,就显得很单薄了。

其实,最早的妓女是为宗教服务的,公元前3000年的巴比伦王国就出现了妓女,在汉摩拉比王(公元前1750年)当政时,神殿里除了男祭司、佣仆、工匠外,还有不少很受人尊敬的女祭司,她们通常来自优裕的家庭,他们是居于“神”与“祈祷者”之间服务的“圣职妓女”。

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描写巴比伦神殿里的妓女时说:“每一个当地的妇女在一生中有一次必须去神殿里,坐在那里,将她的身体交给一个陌生的男人,直到有一个男人将银币投在她的裙上,将她带出与他同卧,否则她不准回家,女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她一定要和第一个投给她钱的男人一同睡去。当她和他共卧,尽到了她对女神的职责后,她就可以回家。”所以,在古代西方做妓女并不是种耻辱,而是一种像成人似的仪式。

在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妓女起源于殷商的女巫,并把那个时代称为“巫娼时代”。

但是,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和西方的妓女起源问题上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因为史书与宗教典籍中找不出一条关于殷商女巫卖**的确凿材料,这点和西方不同。

中国最早的妓女,实际是战俘和奴隶。《史记.匈奴列传》中,就有“夏桀蓄女乐、倡优”的记录。

而此后,王孙公卿都有在自己的府中养大量的女子的习惯,一来是为了**乐,二来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周礼》上提到的“女酒,女舂抭,奚以下千人而弱”,其实都是指供帝王**乐的女性。

而这种妓女统一的被称作官妓,但是我一直认为官妓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妓女,其实他们是奴隶,和其他奴隶不同的是他们的工作只是献身和献技而已。

而到了春秋时,齐桓公的时候,我们熟悉的管仲改变了这一切,他单独把妓女列为了一项职业。

《战国策.东周策.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一文中,写了这么一段话,“齐桓公宫中女市七,女闾七百。”

“闾”是门的意思,齐国常常在宫中以门为市,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在齐恒公的宫中,一共拥有七个做**易的市场和七百多个倚门而站的妓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妓女和交易相联系的记录。而从这里看,关于妓院的记载要比西方早上五十多年,在这种事情上,泱泱中华,也绝对不输给外夷。

而这个“天才”想法的创始人,就是被孔子和诸葛亮奉若神明的齐桓公的大管家管仲。

清朝的褚学稼说:“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花粉钱之始也。”现代学者黄现璠著的《唐代社会概略》也持有这种观点。

以上不仅证明了这些女人不但成为了交易的商品,而且他们还要把自己**易所得的一部分交税,这是一种典型的性服务合法化。

看来管仲背上这个不光彩的发明记录是在所难免了,我在第一卷的《齐桓诸妻不如管仲一妾》的文章中详细说了管仲这个人物,不要以为他脑残,故意搞出了这么个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产物来,恰恰相反管仲很优秀。

首先说,管仲并不是一个眼光很差,人尽可妻的男人,他的小妾婧是个多么聪明且美丽的女人啊?这还只是管仲的一个小妾而已。

所以说,管仲开办这种营生,并不是为了性欲的需要,其实他是有着很深层次的考虑的。

《韩非子.外储说》上说:“桓公见民行年七十而无妻,以告管仲。对曰:‘臣闻上有积财,则民必匮乏;宫中有怨艾,则民有老而无妻者。’桓公:‘善。’令于宫中女子未尝御者出嫁之,乃令男子年二十而室,女子年十五而嫁。……桓公之伯也,内事属鲍叔,外事属管仲,被发而御妇人,日游于市。”

在齐国有很多男性没有纳礼的资本,娶不起媳妇。许多男子又因为无处发泄性欲而苦恼,而另一方面,由于齐桓公和管仲的连年征战,获得了大量的女性奴隶,这些女奴也需要安置。而这样的性服务的交易场所的形成,满足了两方面的要求,男性可以找到心仪的女性(价钱肯定比纳礼要低的多),而女性也可以凭借服务得到报酬。这一来,使社会上有些男子无妻的矛盾缓和了。

而发展国内的经济,也是这个特殊市场的一个重要作用,特别是搞活跨国经济,这种**易是非常有作用的。

很多各国的名士和公子,都愿意到齐国来看看这个国家经营的妓院,这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比招商引资更好的效果。

而齐国的这种妓女产业的经营模式,很快被各国所效仿,各国在其经济产业中都增加了性服务这一块内容。

而在大国之间的外交,甚至政治领域,也多采用用这些妓女作为政治筹码和交易的事件。

《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秦穆公问内史王缪:“人们说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现在西戎有大臣由余,是个圣人,对我们构成很大威胁,该怎么办?”

王缪说:“西戎处偏僻之地,没有见过中国的声色,你要送女乐给他们,使他们沉湎于声色,其政必乱,他们的臣下就会和君主疏远,不能发挥作用了。”

于是秦穆公送西戎女乐二列,戎王果真耽于声色,不理政事,国力和兵力都大大削弱,由余多次进谏无效,就离戎去秦。秦国为了争取这个能人,派公子迎接,拜为上卿。这一来,秦国国力大大增强,史载秦国“并国十二,辟地千里。”

而妓女行业在日后的发展中,也分出了新的行当,他们并不只是以卖身为主,很多妓女都身怀绝技,《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齐国送给鲁君的妓女都是“皆衣文衣而舞唐乐”。《汉书.地理志》上说:“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女子则弹弦跕躧游媚富贵,遍诸侯之后宫。”《史记.货殖传》说:“越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妓女中的一部分不再是以单纯的卖身作为自己的生存手段,他们在向艺术靠拢,并且可以以艺术的方式更加直接的打动那些上层社会的男人,而不再是只为底层的男人服务。

而妓女此时也出现了两极分化,像一些长相出众,身材合适并富有艺术细胞的妓女,便被挑选了出来,加以训练变为了艺妓,这些妓女在后来是可以不卖身的,日本艺妓和韩国妓字都保留古汉语的原意,本意是指女艺人,即歌舞表演中的女演员,并非只当卖身的女人讲。

而另一些长相平庸的女人就变得悲惨起来。

在战国后期,由于媵妾制度逐渐被取消,再加上商业的繁盛、都市的兴起和井田制的被破坏,妇女流落为妓女的日益增多,而在战国时期社会通用金属货币,使嫖娼更加简易化了,“私娼”就蔓延开来了,而这些妓女的命运大多数是非常悲惨的。

而这些女人还有的被输送到军队去“慰安”,这到汉代,就逐渐发展成了营妓制度。

在中国的几千年发展中,妓院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许多艺术和文学都与中国的妓院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

而青楼文化和妓女产业一直到晚清,甚至民国的时候,还有古时的遗风。

但是,自从中国共产党取得天下后,政府就着手进行了一系列行动,并且在1960年宣布在中国大陆根除卖**业。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却形成了后期的一种社会**易的畸形的变异。

妓女是一种剥削制度的产物,在有剥削制度的社会里,妓女多是出生与穷苦的布衣之家,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不至于被寒冷和饥饿夺去生命,不得不从事出卖肉体的生涯,这种生涯是带有一定的强迫性质的,并不是她们所愿意接受的,她们的内心世界是相当痛苦而不被理解的。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它只是基本消灭剥削,并没有完全消灭剥削。所以,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在现有阶段完全消灭妓女。

而在这种在根源上消灭的同时,其实我们也消灭了妓女存在的一些积极的意义,把现在当下的一些暗娼,生生的拖进了低俗的境地。

很多人都在分析,妓女的根源是什么,专家用什么私有制啊、农村经济的城市化等等理论去解释。

其实,大可不必把圈子绕的这么大。

《金瓶梅》中,潘金莲说过西门庆两句话,“属皮匠的,缝着的就上”,“若是信着你意儿,把天下老婆都要耍遍了罢!”这两句话无疑说出了妓女不幸的本质,实际还是那些臭男人的欲望。而这种欲望会随着自己财富的增加而越发强烈起来,这就为性服务行业提供了广泛的市场根基。

妓女,在今天的社会里,仍然被大多数人所鄙视。嫖客们是花了钱玩弄她们的,却对她们没有好印象,反而有一种憎恶的心理。其实,大多数的妓女也应当受到尊重,受到同情的。妓女大多数都是十分可怜的。我们不应该把妓女过分的敌视,反而应当正确的开导她们,使她们逐步走到正规的职业上来。

所以在这里我要郑重的说一句,妓女也是人,请尊重他们。

奇货可居

在这一章中,我们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秦始皇将要走上历史舞台,但是别着急,这位大人物在鄙人这本书中,只是个配角(情节需要才会出场)。

在上章中,我们谈到了秦昭襄王母亲秦宣太后的事迹,可以说秦昭襄王在本书中也个配角,但是这位君王没有人怀疑他的伟大。

因为他做到了奠定统一基础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长平大战,消灭了赵国的所有有生力量。

但其实在先前,赵国和秦国的实力是相当的。

赵国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曾经两度击败了秦国的进攻。而且,赵国的宰相蔺相如也以其惊人的胆略和智慧在政治和外交上两次给秦昭襄王下不来台(也就是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故事)。

军事和外交上的失利,让秦国在这一时期和赵国的比拼上处于了劣势。

秦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为了国家的稳定,他们会牺牲自己人的性命,甚至是幸福,秦宣太后都可以把自己献出去和义渠王私通,而稳定北方的局势。

而秦昭襄王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心软,他立即把一个孙子送到了赵国去当人质,这是一种姿态,那就是我服软,你厉害。

兵法上讲,这叫示弱。

而被送到赵国的人质是秦昭襄王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叫子楚(《战国策》上叫异人,也有人说子楚是后来他回到秦国时华阳夫人给他取得字),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待遇却不相同,像子楚的母亲叫夏姬,她就没有得到安国君的宠爱,所以当要挑选人质的时候,这个脏活累活,自然就落得了子楚这里。

而秦昭襄王,似乎也没拿这个孙子当回事,死就死呗,所以他对赵国依然是想打就打,甚至是在长平之战爆发后,秦国也没有想营救子楚的意思,这时的子楚绝对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人质,他唯一等待的就是赵国撕票。

而有些时候,看似没有用的废物,如果可以加以再利用,也可以成为价值连城的宝物,而发现子楚价值的人叫吕不韦,他是靠各国之间低价购进货物,又高价卖给他国起家的一个国际大商人。

子楚在赵国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他整天遭受的是赵国公卿的白眼,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会被杀,这就是子楚的处境。但吕不韦却不这么认为,他用敏锐的商人眼光看到了子楚的价值。

吕不韦首先确定了战国未来的走向,他认定秦国一定会统一天下。

在这个大前提下,吕不韦又分析了秦国国内的形势,安国君是太子,而秦昭襄王已经年纪很大了,将会不久于世,而安国君不出意外会成为秦国未来的继承人。

而安国君宠爱的是华阳夫人,这个女人虽然是正室夫人,但是她最大的弱点就是她虽然美丽,却没能生孩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孩子,而这些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安国君的下一任君王。

而吕不韦虽然非常富有,但是想要接触到秦国那些养尊处优的公子们,一来投资巨大,二来那些公子们绝对有自己的团队,即便自己能打进去的话,也只是个配角而已。

赔本的买卖,不干!

但是,很意外,吕不韦在赵国发现了子楚,秦国安国君的正牌公子,而且无依无靠,如果自己可以拥立他即位的话,这买卖可就真做大了,收益极大啊。

吕不韦当时还年轻,自己拿不准这桩生意,所以就来请教他的父亲。《战国策》中记录了当时两个人的对话。

“农耕获利几何?”

吕父回答说:“十倍吧。”

“珠宝买卖赢利几倍?”

“一百倍吧。”

“要是立一位国王,控制这个国家的一切呢?”

吕父被儿子的话说的兴奋了起来,心说话这小子,比我强,我是敢干,他是敢想。

“若能这样,那得到的利益就没法计算了。”

吕不韦望着父亲诡秘地一笑:“好,这笔生意我就拿定了!”

吕不韦先是见到了子楚,在这个时候还能来看望子楚的人,是令这个身处异乡的苦命人非常感动的。

而眼前这个人子楚从来没有见过,吕不韦见到子楚后,非常高兴,但是他还是压住了心中的那种喜悦,因为子楚住地周围肯定有许多赵国的眼线。

“我能够给公子开一道门。”吕不韦严肃的说。

“那是别人的门,不是我的门。”

“公子不知啊,我这扇门就是为公子而开的。”

这几句话说的都是暗语,如果子楚听不明白,其实吕不韦也就没有什么好投资的价值了,因为那是彻底的垃圾股。

但是子楚不但明白吕不韦的话,还非常想得到吕不韦的帮助,所以他让吕不韦坐下,屏退了左右,密谋详谈。

吕不韦果然没有看错人,在子楚的心里,他是有着最起码的那种事业心的,他想摆脱现有的环境,让自己能成为秦国的主宰。

而这也正是吕不韦所需要的。吕不韦为子楚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并肯定地说:“你爷爷年事已高,你父亲安国君早晚会继位。你虽有二十几个兄弟,全都是庶出,一旦你父亲死了,你秦国的那些兄弟为了王位必然是人脑袋能打出狗脑袋来。”

子楚非常真切的问道:“那您说我该怎么办?”

“公子您现在的处境很危险,如果秦赵开战,那赵国必然是拿您开刀。不过,我有办法让您脱困,我吕不韦愿意散尽千金,收买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恳请她立您当太子。”

这几句话,让在赵国受尽欺辱的子楚,眼眶湿润润的,差点没留下泪来,他对吕不韦顿首道:“如果先生的计策真能成功,那么我会和先生共同治理好秦国的。”

吕不韦也感动了,作为商人,他知道子楚现在的许诺是真诚的,而至于这样大胆的计划能不能成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吕不韦出发了,他临走前给子楚留下了五百金,告诉他,在赵国你也别闲着,用这笔钱笼络赵国公族,还有各国的使者。

而吕不韦此时又花了五百金在各国采购了很多珍奇玩物,然后便向秦国出发了。

刘备去娶孙夫人,诸葛亮告诉他,必须先去找乔国老。

而吕不韦想见华阳夫人,有两条途径,一个是去见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这个会见的过程被原原本本的记载在了《战国策》上。

吕不韦前去游说秦孝文王王后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说:“阁下可知?阁下罪已至死!您门下的宾客无不位高势尊,相反太子门下无一显贵。而且阁下府中珍宝、骏马、佳丽多不可数,老实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今大王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太子执政,阁下则危如累卵,生死在旦夕之间。小人倒有条权宜之计,可令阁下富贵万年且稳如泰山,绝无后顾之忧。”

这是让人家抓住死穴了啊,阳泉君赶忙让座施礼,恭敬地表示请教。

吕不韦献策说:“大王年事已高,华阳夫人却无子嗣,有资格继承王位的那些公子一定重用他们自己的人,到那时王后的门庭必定长满蒿野草,萧条冷落。现在在赵国为质的公子子楚才德兼备,可惜没有母亲在宫中庇护,每每翘首西望家邦,极想回到秦国来。王后倘若能立异人为太子,这样一来,不是储君的异人也能继位为王,他肯定会感念华阳夫人的恩德,而无子的华阳夫人也因此有了日后的依靠。”

阳泉君一拍大腿,有道理啊。便去找姐姐说及此事,华阳夫人也认为弟弟说的有道理,就下令把子楚召回国内。

而《史记》上说的并不是这个版本,吕不韦找到的是华阳夫人的姐姐,而不是弟弟。而华阳夫人这个姐姐不用分析什么时局,她只爱财,吕不韦给钱她就办事。

华阳夫人的姐姐,收了吕不韦的礼物和金子,立即变为了吕不韦向华阳夫人传话的话筒。

华阳夫人的姐姐对华阳夫人说:“子楚非常敬重夫人,在赵国日夜思念父亲安国君和夫人您。”华阳夫人一听大喜,自己没有孩子,而在秦国的这些公子对自己也是颇为不屑,还真有个好孩子惦记自己呢。

而吕不韦紧接着教给华阳夫人的姐姐一段话,让她背熟,说给华阳夫人听。

作为商人,吕不韦是成功的,因为他善于把握每一个消费者的心理。

吕不韦教她说的这段话是这样的“我听说,以美色博得男人的喜爱的,色衰则爱就淡了。现在妹妹你侍奉太子,虽然得到宠爱,可是你没有儿子啊,所以妹妹你当务之急,是要在诸多的王子中选一个立为嫡子。这样丈夫才能尊重你,他死了之后,你立的嫡子当了秦王,妹妹和咱们家才不会失势啊!现在我看子楚是个好孩子,他是这些王子中比较厚道的,而且他的母亲早死了,他自己会依附妹妹你的,如果妹妹你把他立为嫡子,咱们家族世代都会在秦国发达了。”

吕不韦把一些政治上的分析,巧妙地用运用在了女人那种个人利益的小算计上,借一个贪财的女人的口,说的是那么自然和流畅。

华阳夫人同意了,他本来就没有孩子,而且这些日子来老有人说子楚的好话,亲戚远来香,面对远在赵国的子楚,华阳夫人决定把他弄回来,所以华阳夫人哭着对安国君说:“我虽然有幸得宠,但是却没有孩子,我现在觉得在赵国的子楚不错,想把他立为嫡子。”

安国君同意,刻了玉符给华阳夫人,约定让子楚来做嫡子。得到了这样的许诺,吕不韦赶回了赵国。

合同谈成了,但是还有许多难题,比如子楚怎么离开赵国等等,但是当吕不韦到了赵国的时候,他却要面对着一个选择,非常有难度的选择。

赵姬登场

做了很长的铺垫,终于把今天的主角介绍给大家了。

她叫赵姬,是邯郸的一个妓女。

这个女人自从和国际大商人吕不韦结识后,两人就一见倾心,打得火热。而此时一个让吕不韦两难的决定产生了,因为吕不韦从秦国回到赵国后,由于他超额的完成了任务有点得意忘形了。

他当晚就举行了盛大的舞会,让邯郸的很多绝色的妓女来献舞,当然这个赵姬也在其中,而当子楚看到赵姬的时候,他惊呆了,世间还有这样妩媚动人的舞娘。

子楚一边和吕不韦喝酒,一边向吕不韦索要赵姬。

子楚这话一出口,吕不韦便大怒,但是他最后还是强压了怒气。

吕不韦与赵姬的感情甚厚,他舍不得赵姬,但是,商人的本质是奸诈的,在他们那里什么都可以出卖,只看愿意买的人的底价到底是什么。

既然子楚已经花费了这么多的资金去抬高他的价值,难道就为一个女人而与子楚闹得不愉快吗?

有的人宁死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女人,比如楚霸王。

有的人只要有人出合适的价格就可把自己的女人送给别人,比如吕不韦。

赵姬被送给子楚当了夫人,大约不到十个月的时间,赵姬生了个孩子,男孩,取名子政,赵姬也因此被立为了正室夫人。

而关于赵姬生子的讨论,也就从此刻开始了。

其实有时,历史学也挺八卦的,赵姬所生的孩子到底是谁的,引发了后世众多史学家的争论。

有的说,孩子是吕不韦的,吕不韦知道赵姬怀孕故意把赵姬送给子楚,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儿子未来继承大统。这基本上是同意司马迁《史记》上的记载

也有的人说,孩子就是子楚的,他们批驳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有误。

比如卜德的《中国的第一个统治者》一书中认为,这明显是汉朝人为了栽赃秦始皇所作的故意涂抹,为的就是把秦始皇说成是一个商人的儿子。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下的,这就是为了说明秦始皇即位的非正统性。

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提到,比《史记》更早的《战国策》上并没有提及此事,这说明很有可能吕不韦献妻生子的故事是虚构的。

反正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辩论了很多年。

就我个人而言,我现在没法提取到秦始皇和吕不韦的DNA,所以,你要让我判定秦始皇到底是谁的儿子,我还真不好说。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吕不韦在献赵姬的时候,并不知道赵姬怀孕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吕不韦开始时对于子楚索要赵姬的事情是非常生气的,开始时他不愿意把赵姬给子楚,只不过后来迫于形势而被迫将这样美丽的舞妓送给了未来的国王。

还有,如果吕不韦知道赵姬怀孕了,还会让她去给子楚献舞吗?

一个怀孕的女人去做剧烈的运动,很可能会造成流产,这是常识,走南闯北的吕不韦不会不知道。

所以,我个人认为,即便赵姬是在嫁给子楚之前怀孕,吕不韦和子楚也都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

那么事件的可能性就变成了下边这三种可能了。

第一,赵姬是嫁给子楚后怀孕的,子政是子楚的儿子。

第二,赵姬是嫁给子楚时并不知道自己怀孕了,大家都糊里糊涂的把吕不韦的儿子当作了子楚的儿子。

第三,赵姬知道她嫁给子楚的时候已经怀孕了,但是她把这件事情隐瞒了下来,包括吕不韦和子楚都不知道,因为她知道别管这孩子是谁的,为子楚生下长子是当务之急。

从现在的情势来分析,哪个可能性更大呢?

司马迁的本意是同意第三种可能,而并不是大家猜测的那种吕不韦故意把怀孕的赵姬献给子楚,所有关于吕不韦隐瞒赵姬怀孕的这方面的说法,都来自后人对《史记》的注解。

而《史记》中最直接的说法,原文如下:“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史记.吕不韦列传》)很明显太史公做了本人之上的分析,认为赵姬是自己把这件事情给隐瞒下来的。

但是就我个人来讲,我比较认同第二种解释,赵姬其实也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是谁的。

首先说,子楚是一个健康的男子,他并没有不育症,虽然他的儿子很少,但是秦始皇有个王弟叫成蟜,足见子楚在这方面没有啥问题,不能怀疑他的生育能力。

而赵姬本身的生育月份也比较正常,史记的索引上硬说赵姬怀胎十二个月才生了子政,这显然没有什么意义,这岂不更说明了子政就是子楚的亲儿子?其实,《史记》上说的很明白,至大期,子政就出生了。

而赵姬本身就是个早已失去贞操的妓女,从她后来又为嫪毐生孩子的记录来看,她的男人从头至尾都不会少,她对生孩子这种事已经没有什么顾及了,爱谁是谁的,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吕不韦、赵姬、子楚谁都不知道子政这孩子是谁的。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谁能说子政,也就是未来的“虎视何雄哉”的秦始皇不伟大?

这和他是谁的儿子又有多大关系呢?

所以说,我们对于历史研究的瓶颈就在于我们总在一些旁支问题过于纠缠,其实那只是普通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作为我这个级别的业余研究者,在业余时间研究研究,那是乐趣,如果是被职业历史学家们当成主要课题去研究,就有点浪费国家给他们的经费了。

历史学家的作用应该是为国家的政策和发展献出最宝贵的计策和预示,而并不是没事找事吃饱了撑得似的研究些无关紧要的历史话题。

秦始皇

长平之战爆发了,后来王齮又派兵包围了邯郸。

而此时,子楚的处境变得危险了,而吕不韦对这一切早有计划,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时能用钱解决得问题都是最简单的问题。

吕不韦是个善于解决这种简单问题的人,他用了六百金买通了看守,和子楚两个人趁着月色逃走,奔着城下的秦军而去,见到秦军他们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以得归秦国。

而赵国此时正在紧张的城防,谁也没想到还有一位秦国的质子在他们的控制之中。

而吕不韦及其他子楚的女人和儿女全部留在了赵国。而这些留在赵国的女人和孩子也安然无恙。

《史记》记载,“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这是个十分让人费解的记载,这里的子楚夫人到底是谁?

赵姬是赵国豪强的女儿?这和她之前的妓女身份是不是有些矛盾了?还是说子楚后来又娶了一个赵国豪强的女儿做夫人,而子楚确实也有其他的孩子。

这一切都是个谜,但是我觉得赵姬和王子政在赵国的生存方式是非常艰难的。但是赵姬作为妓女来说是有她的优势的,因为她可以凭借自己的美貌攀附新的权贵。

黄易的《寻秦记》是一部非常低质量,烂的出奇的小说,但是她对赵姬生活状态的描述,我感觉是用心去分析了。

赵姬很可能把自己所生的儿子藏匿了起来,然后周旋于各大赵国权贵之间,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王子政的性命。

而这对母子,在子楚逃亡后,整整呆了六年,这六年这对母子的生活是怎么过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做为母亲,赵姬是伟大的,作为妻子她却是失败的,因为她把一顶顶绿帽子毫不留情的扣在了子楚的头上。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超长的执政年限),在这一年他离开了人世,太子安国君被立为王也就是秦孝文王。而子楚在回国的这段期间,他对这位只比自己大三岁的华阳夫人比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还要好。

所以没有孩子的华阳夫人在秦孝文王即位后,马上就将子楚立为太子。而在华阳夫人的授意下,秦国展开外交手段,将尚在赵国的子楚家眷尽数弄回了秦国,赵姬和王子政当然也在其中。

而子楚的运气简直是太好了,好的有点像是阴谋。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只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而子楚顺利成长的成为了秦国的统治者,也就是秦秦庄襄王。

而此时,在赵国饱受欺凌的王子嬴政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太子。当然这里最高兴的莫过于赵姬和吕不韦。

而秦庄襄王在位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就驾崩了,年仅三十六岁。这里面到底有没有阴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在赵姬回国后的两年内两位秦国君王都莫名其妙的死去了。

这难道都是巧合吗?

当然,我们没有证据,只是猜测而已。

但是以谁受益,谁最有嫌疑这条亘古不变的推理理论,最有嫌疑的还是吕不韦和赵姬。

嬴政即位了,这个中国历史上号称众多第一的君王,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但是这时他只有十三岁,年龄太小,所以他只能依靠吕不韦。

吕不韦被封为秦国的丞相,封十万户,爵位是文信侯。而此时,吕不韦开始招致宾客游士,为把六国彻底消灭做最后的准备,李斯就是这个时候来的。

秦始皇与天下,这个让后世的中国人兴奋了几千年的话题,而吕不韦、秦始皇和赵姬,此时这三个人在历史的旋涡中被纠缠在了一起。

那么这三个人对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答案:

吕不韦:策划者

秦始皇:完成者

赵姬:添乱的

添乱

吕不韦为秦国的谋划着一切,平心而论,虽然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但是吕不韦却身负大才,深通治国之道,从他的名著《吕氏春秋》中就能看出这一点来。只可惜秦始皇后来很讨厌吕不韦,也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起吕不韦的学说,所以秦国失去了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的机会。

而秦始皇呢?凡是伟大的人物都有点特点的,无一例外,而秦始皇的特点就是早熟。

因为他从小就要面对死亡的威胁,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但是他却比同龄的孩子更能感受到威胁的存在。

而他从小就感觉到他最大的威胁不是六国,而是天天在他身边为他处理政务的,自己还要叫他仲父的吕不韦。秦始皇深刻的感觉到,这个王国的最高统治权一直都在吕不韦手中,而秦始皇知道,即便是自己长大,权利也不会好端端的回到自己手上,即便吕不韦和传言一样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因为对于权力而言是没有父子关系的。

只有十几岁的秦始皇,开始学会培养自己的势力,想要有朝一日能和吕不韦抗衡。李斯、尉缭子(注释1)都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的秦始皇的身边,而一些旧公族势力,由于痛恨吕不韦这位新贵的当权,蒙骜、王齮、麃公等旧势力也逐渐向秦始皇靠拢过来。

吕不韦不是傻子,他有着良好的经济头脑,政治思维也差不到哪去,看着他在秦国的朋友越来越少,这时他感到了恐惧,可是他选择的方式确是逃避。

他先是改变了自己专横跋扈的样子,收敛了自己的言行,而秦始皇所要求的事情,他也常常装聋作哑,到后来,他竟然躲得清闲,把朝中大事全部都交给秦始皇处理了。

从这点上看,抛开血缘关系不论,吕不韦确实是拿嬴政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的,因为只有父亲才会真正用心培养自己的继承人。

吕不韦和秦始皇的表现都不差,可是赵姬呢?

在这三个人中,她的表现是最为拙劣的,他没有像秦宣太后一样把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而是把偌大的秦王宫变成了自己自娱自乐的宫殿。

赵姬是妓女,是那种土生土长的妓女,是那种职业素养很强的妓女,长期在无数男人之间周旋的感觉,比起太后这个新角色来,她觉得还是和男人常常做肉体交换来的更刺激一些。

而赵姬的头顶上还有两个人哪,一个是华阳夫人,一个是夏太后。

赵姬此时虽然也是太后,但是比起那两位来,咋说也算是个晚辈,所以她开始还不敢过于造次,所以,赵姬最初选择的对象是她的老情人吕不韦。

吕不韦作为秦始皇的仲父,出入秦宫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和赵姬见面的机会也自然越来越多。

最开始,吕不韦和赵姬的奸情,还是出于那种最初的缠绵之情,但是,后来吕不韦觉得越来越不对劲。

因为有的时候,过度的情爱,是对男性的一种伤害,而这对已经上了年纪的吕不韦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煎熬,而不再是乐趣。

而且,嬴政一天天的长大,而他对自己的眼神却越来越怪异,自己是他父亲的恩人,是他的“父亲”,而现在他霸占着他的一切,甚至是他的母亲。这难道不会引起一个孩子的恨意吗?

吕不韦越想越害怕,但是他却不能拒绝,因为拒绝了赵姬的欲望,就代表他放弃了最后的政治希望,而当年他那一招奇货可居的效力,也正在逐渐丧失它的光芒。

吕不韦不行了,但是他想了一个两全的办法,他为赵姬找了一个新的男人,如果这个男人都满足不了赵姬,那就没人能满足赵姬了。

这个新男人叫嫪毐(lao,四声ai,三声),后来古代人一提这个名字,就会跟什么**棍、色魔之类的词联系在一起。

历史上是怎么记载这个男人的呢?

《史记.吕不韦列传》:“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这是个啥意思呢,有点难以启齿,但是这种事记载在了正史上也实属罕见,所以说虽然有忌讳,但是还是要说一下,就是嫪毐可以用他的**推动一辆车走。

而吕不韦听说还有这样的男人时,高兴极了,嫪毐满足他的所有要求,性欲强,且不要脸。

这嫪毐本是市井小人,有此机会,正求之不得。于是,吕不韦一方面进宫密奏太后,一方面出具告示,说嫪毐是**邪之徒,有伤风化,当处宫刑。拔其须眉,作为宦官,进宫陪侍太后。

别说是宦官了,在秦汉太后有男宠都是合法的,秦宣太后,吕后这些强势的女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男人。而赵姬这样遮遮掩掩的,完全是因为她还要顾及一些秦始皇的脸面。

可是很多事情再怎么隐瞒也难以掩盖,因为那时没有比较完善的避孕措施,即便有,把两个性欲极强的放在一起,天天的搞那种事,也难免不会出事。

结果真的出事了,赵姬怀孕了,这可坏了,如果是找个男人来玩玩,大家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现在硬生生的给秦始皇搞出个“便宜弟弟”来,这玩笑开得似乎有点大了。

没办法,赵姬就告诉秦始皇自己身体有恙(实话),想要到雍宫去住两天,这雍宫距咸阳西北二十里,这座宫殿是从秦昭襄王开始就建造的,环境清幽、建筑别致,是个非常好的**之地。

赵姬与嫪毒在这里,更加无所忌惮,俨然正式夫妻,朝欢暮乐,不久赵姬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又过了三年,赵姬行将五十,但青春不减,月事如常,情欲不退,却又生了一个男孩。

赵姬连生两个男婴,嬴政均不知晓,反而在母亲的要求下,还封蔽长信侯,赐他数千奴婢。

而嫪毐此时也是野心雄起,他大肆发展亲信党羽,阴谋发动政变,然后让自己的儿子来当秦国未来的继承人,复制吕不韦的经典。他私下与赵姬密谋,打算将他们的私生子立为嗣王,而废掉秦始皇。

当然像这么秘密的事是应该秘密的去谋划的,但是嫪毐只是个性欲工具而已,他不是政治家,他赢得太后的宠爱后,变得不可一世起来。

小人得志,往往忘乎所以。

据《说苑》上记载,一日,嫪毐与朝里的王公贵臣饮酒,喝得酩酊大醉而与大臣们发生了口角。嫪毐依恃皇太后的势力,目中无人,他对着那位大臣嗔目大骂道:“你们算什么东酉,敢顶撞老子?我乃秦王假父,你有眼无珠,不识高下,今后这大秦天下,都得听老子的。”

乖乖,还有意外收获。

这些贵臣听了,把嫪毐这些话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秦始皇,嫪毐的谋反之意昭然若揭。

秦始皇近日刚听说雍宫里传出太后有两个私生子的消息,正半信半疑之中,此时又传出了嫪毐口出狂言,看来这事是坐实了的。

但家丑不可外扬,秦始皇本想忍而不发,静观事态的发展。但是嫪毐心虚了,平白无故的给秦王弄出两个弟弟,假冒宦官**太后,这哪一条拿出来,都够剁了他十回的。

所以,嫪毐反了,他想通过叛乱,杀死秦始皇,然后把自己的儿子推上王位。

嫪毐造反还是有资本的,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私自招揽了死士数千人,而在那时,吃不上饭,想当太监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大有来求嫪毐,加入太监行列的人,这些人挨了那一刀后,大部分也受嫪毐的操纵,这些死党太监也有千余人,而且嫪毐在汾河之西还有自己的封国,可以作为大后方。

这些人加在一起,如果时间合适,地点合适,人员合适的话,是非常有可能颠覆秦宫的。

但是,他们遇到的是秦始皇,自从秦始皇得知这样的丑事后,便暗中派人调查,一调查之后,简直是气坏了心肝肺,搓碎了口中牙。

母亲竟然干出这种不要脸的事,原来自己封的那个长信侯是个假太监,还有原来他们早就想谋反了,最令人郁闷的是这个嫪毐是仲父吕不韦推荐的,天晓得他和造反有没有什么关系。

在早年经过种种磨练的秦始皇,嘴角露出了奸邪的微笑,他等待着嫪毐的出招,他想用这个阴人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用人扶持的娃娃国王,而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并站立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强势人物了。

嫪毐终于反了,他假作了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假造诏书召集他周围的士兵和守军,名正言顺的想要干掉秦始皇。

而他手下的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聚集了上千人,想要攻克秦国的咸阳。

秦始皇早就等着这一天呢,他命令相国昌平君(后被项燕立为荆王)攻击嫪毐的军团。

嫪毐的军队是由不正规的士兵,守卫组成的,而且还有一部分主力是太监,这些人当个拉拉队也就将就材料了,搞这些大规模的集团化冲锋,不可能和精锐的秦军相比。

而当嫪毐把这个应该秘密的阴谋变成阳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要是败了。嫪毐军当场被杀几百人,包括嫪毐在内大部分叛军做鸟兽状奔逃。

嫪毐想跑,但是没跑远,因为秦始皇下令“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

秦国对于战功的奖赏一向不含糊,这次还是加倍的封赏,很快所有的叛乱者都被缉拿归案,而且包括嫪毐在内大部分都是活捉的。

参与叛乱的秦国官吏比如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

而其他被迫胁从者,带着老婆孩子发配到四川去受罪,这个处罚算是想当轻的了。而这种处罚也充分说明秦始皇的心情在当时是非常愉快的,因为他并没有把这次叛乱放在心上。

而据刘向的《说苑》中记载,嫪毐被车裂。紧接着,秦始皇派人闯进雍宫,把他那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摔死(两弟扑杀之),然后把赵姬又迁出咸阳,软禁了起来,这很明显是秦始皇不想与她再相见。

秦始皇还下令说:“想要给太后求情的,格杀勿论,死了还要在他的背脊上刺青。”

可是那时候的人是比较认死理的,不认老娘,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因为给太后求情,死的人有二十七人。谏者杀了又谏,谏了还杀,前仆后继。

而秦始皇不想再见他这位母亲的决心显然要比当年的郑庄公要大的多。

可是很多事情,都是有转机的,关键是看去说的人。从齐国来的有个叫茅焦的大臣,就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茅焦上来就对秦始皇说,我是为了太后的事来的进谏的。

秦始皇纳闷啊,真有不怕死的,然后指着朝下刚刚被处死的进谏者说道:“不见阙下积死人耶?”

茅焦说道:“陛下车裂嫪毐,有嫉妒之心;摔死两个弟弟,有不慈之名;迁母咸阳,有不孝之行;杀害敢于进谏的人,有桀纣之治。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

在秦始皇心里,此时没有比统一天下更为重要的事情了,即便是他并不喜欢他的母亲,但是如果这是秦国统一天下的障碍,他还是愿意去把母亲接回来。

秦始皇被打动了,他亲自迎接赵姬回了咸阳,复居甘泉宫中,并立立茅焦为傅,又爵之上卿。因为一件事情,有的人被杀,有的人升官,这就是能力问题啊!

赵姬回到了咸阳后,大喜过忘,她可能真的以为儿子不会原谅自己了,当她回到咸阳后,她深情地说道:“安秦社稷,使妾母子再相见,全赖茅君所作的努力啊!”

这话出口后,不知道茅焦会不会打一个寒战,这样的太后要是招惹上可摆脱不了干系,这样的女人只能给自己惹事啊。

茅焦怎么想我们不知道,但是吕不韦此时却在极度的郁闷之中。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吕不韦和这次嫪毐叛乱有关,但是嫪毐是吕不韦推荐的是证据确凿的,而且嫪毐是假太监也是吕不韦一手操办的,这些事吕不韦都脱不了干系。

秦始皇一开始是想干掉吕不韦的,但是吕不韦手下能说会道的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都来给吕不韦求情,秦始皇只好免去了吕不韦相国的职务,还是封了个文信侯的爵位给他,俸禄十万石,让他去河南老实呆着吧。

但是吕不韦是个不甘寂寞的人,诸侯们知道吕不韦大才颇有才干,都纷纷写信和派人请他去主持国政,以便抗秦。秦始皇知道这些后便派人来质问吕不韦:“君于秦究有何功?得封国河南,食邑十万户?君于秦究有何亲?得为仲父?今可率领家属迁居蜀中,毋得逗留!”

吕不韦接到秦始皇的指责书,长叹数声,想想当年的美好岁月,再想想今天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受待见的老人,而且自己确实有种种说不清楚的事情,让真相和自己一起长眠地下吧。

秦王政十二年,吕不韦饮鸩自尽!

这个充满了无数谜团,以投机起家的政治家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因为是写女人的书,他的功过是非,我想大家自会有个评判,这里就不再以太多的笔墨描写了。

吕不韦死后,葬于河南洛阳北邙道西大冢。因为吕不韦的妻子先葬,所以此冢也称“吕母”冢。

吕不韦死了,秦始皇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的把精力投入到了统一战争中,而那些当年随着嫪毐叛乱的人也被他特赦从蜀地放了回来。

秦始皇十七年,在秦始皇登基后就沉寂的华阳夫人也死了,死后她与秦孝文王合葬。我对她的评价是她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一个重要的弯道。

而秦始皇十九年,赵姬这个女人终于死去了。她的谥号是帝太后,她和庄襄王合葬于茝阳,我不知道她如果能见到她死去的丈夫,还有什么话好说。而在秦始皇七年去世的庄襄王的亲妈夏太后也葬在了茝阳,这是个可怜的女人,有亲生儿子却要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分走,女人,特别是那种普通的母亲,总是充满了悲伤和无奈的。

赵姬这个女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诠释了妓女这个职业,她做的是那么投入,虽然她的身份在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但是在她骨子里那种****,迫切追求**的本质从没有改变过。

这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错,更是一种诠释。

但是有些时候,有的人,一生只要做对一件事情就是无比伟大的了,即便这件事情是她无心为之,比如赵姬生下秦始皇,并且能够保住这个孩子的性命,这就是一种伟大的历史贡献。我们不管赵姬、吕不韦还是秦庄襄王那些不清不楚的关系,我们只知道,秦王嬴政将会站在中国历史的岔路口上。

秦始皇灭掉赵国后,下令处死了那些曾经给过他们母子痛苦回忆的人,这是一种他对自己童年不堪回首的抹去。

秦始皇!

他将亲手开创一个时代,也将亲手毁灭一个时代。

而围绕着他一个重要的女性也会登上历史舞台。

注释1:尉缭子,秦国著名军事家,他并没有留下姓氏,尉是他的官名,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缭是他的名,子是德高望重的人的意思,他著有兵书《尉缭子》,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