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升早上从汉口新华路长途车站上车,过了七八个小时才回到县城。他原以为当天回不了家,下车后一眼看见到西河镇的客车还未开动,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跳上去,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来。旁边的一个人有些不高兴地提醒他,说这座位已有人了。胡长升也不客气地回答说等人来了他就让。说完他望望那人,见是一副干部模样,就后悔自己方才语气太冲了。稍待一会儿,他从荷包里掏出一包“阿诗玛”,抠出一支递过去,并随口问那人贵姓。那人说他姓徐。说时他接过“阿诗玛”在鼻底下细细闻了闻,然后问胡长升怎么舍得抽这么好的烟。胡长升说七八上十块钱一包,他当然舍不得,这是他的大儿子让带回来过年的。正说着,有人过来让他买票。买过票,客车就开动了。老徐抽了一口烟说:“你坐吧,这位子的人不来了。”
车一出站,胡长升便开始睡觉。
他正睡得迷迷糊糊时,觉得有人推了自己一把,并说:“到西河镇了!”
他一惊,睁开眼睛,见车窗外面的房子不太像西河镇,就说:“我还没老糊心,别蒙我。”
推他的老徐笑一笑说:“那你就往前坐吧,我不陪你了。”
说话时,客车已经停稳,不少人站起来往车门挤去。胡长升见老徐不像是开玩笑,也拿上自己的两只大包,跟着下车。站到地上,他往四周一看,大大小小的山和大大小小的田,果然是西河镇的。
胡长升忍不住骂一句:“狗日的,才5年时间,硬是盖了这么多的高楼大厦。”
老徐在一旁说:“屁,我怎么看也觉得像日本人的炮楼。小农思想作指导,还能盖得了真正的高楼大厦!”
胡长升看了看那些孤立的小楼房,也看出了炮楼的模样,但他没说什么,只是笑笑。
这时,几辆机动三轮车冲过来,几个驾车的人同时张开嗓门大声招呼:“喂!去哪儿?坐我的车吧!”
胡长升在城里住时,大儿子胡文革就经常埋怨,说三轮车最“宰”人,要钱时心黑得很。胡文革的家在建设大道后边,那儿不通公共汽车,只有三轮车出入,但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时决不去坐。胡长升偶尔出门溜达,听到三轮车上的人在揽客就赶忙躲得远远的。
胡长升不敢答话,提上自己的包,找准方向,飞快走开,任凭开三轮车的人怎么叫唤也不回头。
走出几十步,见老徐也在前面走。两只大包都是大儿子胡文革从柜里清出来的旧衣旧物,提在手上很沉。胡长升想让老徐帮忙提一程,就紧走几步追上去,在身后搭讪说:“这种车,城里人管它叫‘麻木的士’。”
老徐回头瞄一下说:“在这里,大家都叫它‘三马儿’!”
胡长升说:“三马儿?三只脚的马?”
老徐却换了话题说:“你是哪个垸里人?”
胡长升说:“胡家大垸。你一定是八八年以后来这儿工作的。”
老徐说:“你怎么知道?”
胡长升说:“八八年以前在镇上工作的人,没有不认识我的。”说着话,胡长升脸上泛起了红光。
老徐怔了怔说:“那你一定是西河镇那位连续当了二十几年的老劳模了!老胡!胡长升!”
胡长升笑眯了眼说:“说胡长升可能没几个人知道,说胡劳模,别说是西河镇,就是全县也有一半人知道。”
老徐笑一笑说:“老胡你这两大包都是些么家伙,拿得动吗?拿不动我帮你拿一包。”
胡长升一得意,便说:“我还没老,这点东西还能拿得起。”
老徐只是口头上说说,并没有真的动手帮他提包。老徐说:“我一来这儿,就听说赫赫有名的胡劳模,到城里享清福去了。”
胡长升说:“也不完全清闲,带了整五年孩子,连回来看看的时间也抽不出来。”
边走边说,不觉进了老街。老街上比从前热闹多了,两旁尽是商店和货摊,女人们都穿得花枝招展的,模样比汉口的有姿色多了。胡长升知道这是山里水土好的缘故。一进老街,认识他的人就多起来,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问他这多年去哪儿了。有年纪大的还和他开玩笑,问他是不是给谁当上门女婿去了。胡长升马上反问,说我给你当上门女婿你要不要。那人说,怎么不要,我家老母猪正缺一个做伴的。笑骂一阵,胡长升又继续往前走。他见老徐走远了,才想起没问他在镇上做什么。
越往镇中心走,街上的人越多,都是周围垸里的人,来镇上买年货,人人手上提着小包,肩上扛着大包,几个人就堵住一截街。胡长升提着两个大包更是走不动,到处是磕磕绊绊的。没办法,遇到人多时,他干脆站下来歇一歇。歇的时候他就想,小儿子信上说家里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看来这话不假,日子是比以前好多了,不然地上就不会有吃不了扔下的白面馒头。胡长升认出脚边一块黑乎乎的东西是白面馒头着实费了一番功夫,他开始还以为是一团破棉絮。待他认清以后,再往周围细看,发现油条、包子都有。那些年,他到县里开劳模会,总是将早餐的馒头偷偷攒起来,散会后带回家给孩子们作礼物。他没想到才几年时间,馒头就不稀罕了,可以丢在街上垫路。
一辆三轮车开到胡长升的跟前停下,开车的冲着他叫一声:“喂,徐镇长让我开车送你一程。”
胡长升环顾四周,并无他人答理,知道是在问自己,就开口说:“哪个徐镇长?”
开车的人说:“就是刚才一路和你说话的那一位。”
胡长升恍然大悟,心里顿时生出许多感激之情。他边说谢谢边上了三轮车。
三轮车在人群中穿行一阵,胡长升在路边的人群中寻见了老徐。他急忙叫停车,也不待车停稳就跳下去,直奔老徐。
胡长升跑到老徐的面前说:“徐镇长,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你大人莫见小人的怪。谢谢你想得这么周到,还派个车送我。”
老徐对他的话反应不过来,茫茫然地不知怎么说好。这时开三轮车的人凑过来,递上一支烟给老徐,并指指胡长升说:“我送送他。”
老徐似乎明白过来,说:“李国勋,你别用我去蒙人。”
这时,一个人从街边的屋子走出来说:“徐镇长,吃年饭的人都到齐了,就等你。真怕你今天赶不回来呢!”
老徐摆摆手让那人先去,自己转身走几步,又回头对胡长升说:“老胡,一回生,二回熟,以后你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胡长升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老徐进屋半天,他还站在那儿发愣。后来李国勋挖苦他,问他是不是也想和徐镇长一起吃年饭。胡长升上车之前回头看了看,见那家餐馆的招牌上写着“沁园春”三个字。
上了车,李国勋问:“你还没说去哪儿呢?”
胡长升说:“胡家大垸。”又问:“徐镇长没告诉你?”
李国勋说:“说了,我怕自己记错了。”又说:“你是胡家大垸的人?我怎么没见过?”
胡长升说:“我还没见过你呢!”
说着话,三轮车已开出镇子。天色暗下来,靠山边的旧房子看不怎么清楚,看得清的都是些新盖的小楼房。胡长升一路数着那些小楼的数目,数到一百以后,三轮车越颠越厉害,他就不再数了。他心里说:“楼房有钱盖,路却无钱修。”
天黑之前,三轮车到了胡家大垸对面的小河上。李国勋不肯往前开,停下来找胡长升要钱。胡长升愣了,问:“不是说徐镇长让送的吗?”
李国勋说:“就是徐镇长坐我的车也得掏钱买票。”
胡长升知道自己上了他的圈套,不给钱是不行的,就和他讨价还价。最后还是掏了五块钱,才算脱身。
进垸时,天已完全黑了。
胡长升走到自己家门口时也没碰上一个人,天气冷,大家都缩在屋里烤火。一如小儿子在信中所说,旧房子不见了,原来的地基上真的盖了一座小楼起来。胡长升又惊又喜,听到屋里有动静,就上前去叫门。
胡长升叫了一声:“卫红,我回了!”
屋里没人应,倒是旁边的牛棚里传出几声牛的叫声。
一听到那熟悉的“哞哞”声,胡长升心都醉了,他冲着牛棚大声说:“触人佬,你还能听出我的声音呀!”
他正要去牛棚,门开了,小儿子胡卫红站在门口,望见胡长升,不觉一惊,说:“父,你怎么回来了?”
胡长升说:“不是你写信叫我回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