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部長.第3部

第十五章 從無到有

字體:16+-

經過第一輪群眾民主推薦,比較順利地產生了衛生局長候選人八名、副局長候選人二十四名。

與此同時,其他九個部門也同樣產生了正副職的候選人。然後將候選人的基本情況、在各推薦單位得票情況向社會公布。

按照實施方案,接著將對候選人進行公共基礎知識測試(筆測)和演講測評,候選人競職演講後由專家組提問。按民主測評、演講回答問題、公共基礎知識各占30%,組織考察占10%的分值比例,將綜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取前三名,最後由全係統職工無記名投票,按得票最高且過全體投票職工半數以上者當選。若第一輪中三名候選人均不過半數,則將得票較多的前兩名,再進行一次差額選舉。

這樣的程序,從理論上說應該是能想到的都已經表述得很清楚了,簡明扼要,可操作起來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雖然已經有了那次全市公開選拔四十四名副縣處級、四名正縣處級的經驗,然而上次能夠借鑒照搬的操作並不多。市委書記常友連、副書記姚雨生,以及組織部長賈士貞每天除了到各個部門的現場去親自指導外,遇到問題還要隨時碰頭。

這天下午,常友連和姚雨生、賈士貞剛剛研究了正式召開各係統大會投票的問題,常友連和賈士貞幾乎同時接到市工商局的電話,原來在群眾投票之前,一部分群眾因為各自觀點不一致發生了爭執,現在,在工商局院內已經聚集了很多群眾,而且人也越來越多,矛盾在不斷升級。接完電話,賈士貞立即返回常書記辦公室,於是三個人乘車趕往現場。

市工商局時任局長黃東平是三年前由北山區委副書記調上來的。黃東平當上工商局長後,不斷從北山區和他家鄉下臾縣調來一部分幹部,而且工商局本身的中層領導和下屬單位的負責人大都是黃東平一手提拔的。當然黃東平並沒有想到,局長會由全係統職工來投票決定。當他明白了如今市委新一輪幹部人事製度改革真的以民主為核心時,自然有些膽戰心驚起來。從市委公布了市工商局作為第一批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的單位時,黃東平不止一次反複研究了那個方案。當他確信他這個工商局長將要由市工商局那三百多名職工來投票產生時,心裏開始不踏實起來。除了他親手從北山區和下臾調來的那幾十個人,以及這兩三年一手提拔的幹部之外,能有多少人投他的票,他的心裏還真的沒了底。其實,在第一輪民主推薦決定候選人時,黃東平在局機關裏的一百二十三人的投票時,他獲得52.6%的票,以最高票成為一位正式候選人。但是最終成為局長候選人的對手有十二人。本來,黃東平認為,如果候選人僅限於工商係統的話,他認為尋找能和他抗衡的競選對手實在是很難的。可是,當他拿著那個方案去市委組織部時,賈士貞解釋說,工商局領導不像衛生局和教育局領導專業性強,所以縣區符合條件的同誌也可以報名,最後還說,黃局長不也是區委副書記當市工商局長的嘛!一句話說得黃東平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