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盛宴

§第三十一節 湖溪沉月

字體:16+-

距平陰縣城以北5公裏的田山北麓,有一泉。泉水匯而成溪,聚溪成湖,故日湖溪泉。湖溪清澈平靜,月影入水宛然如碧,舊誌稱之為“湖溪沉月”,為平陰八景之一。

然而,我問過很多身邊的人,是否目睹過這一景象,大都回答沒有。更有人說,半夜三更去望月,得有三分精神病。可是,誰人能知,這一溪“水月”,給人的無盡的詩情和“禪思”。

古之文人名士對此多有吟讚。

溪光月影融,河漢象渾同。

沙鳥浮天上,銀蟾落境中。

(明·張宗旭《溪光月影》)

溪色蒼蒼少篆平,更堪向晚月華生。

小星依約漁燈隱,仿佛人於鏡裏行。

(明·張承寬《溪色蒼蒼》)

溶溶月色,玉光浮動,沙鷗翔集,平沙映雪,曲浦淡煙,這情這景,如詩如畫,怎不惹人愛憐?

我曾於一個明月之夜,獨自來到湖溪賞月。太陽落山不久,月亮就升起來了。不一會,水中的月亮也“升”起來了。天上珠弄銀漢,水中碧玉如懸。天茫茫,水茫茫,茫茫水天,唯有水天明月,一派浩**!

這水天明月,讓人產生無限遐想。月亮是美麗的:她皎潔如玉,明明如鏡,清輝萬裏,美若嬋娟。月亮是智慧的:她善假於物,借太陽的光輝,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人間。她不與太陽同步,不迷失自我。月亮是慈悲的:錯時而出,以不掩其星輝;驅逐陰霾,為行人指點迷津。月亮是一部哲學: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月亮是一部經書:佛之《法華經》後十四品就是以水月之理說佛法的。佛來人間八千往返,這就是“跡”;佛在此前,已是佛,這就是“本”。這猶如“千江有水千江月”,開跡而顯本;“月印千江”,從本而垂跡。溪水無月,隻是水;溪水有月,是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