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盛宴

§第三十七節 評書

字體:16+-

書總得有人來評,沒有評論就沒有反響,沒有反響,無疑就等於嬰兒一生下來就夭折了,這是寫書人的悲哀。

寫書人是曆來重視書評的。但是他們的心態又是各不相同,有的人真誠地希望通過書評,能得到社會的承認,同時,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以期寫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有的人則希望通過名人的評,把自己捧上天去,以實現名利雙收。在當今社會,前一種人日漸少矣;後一種人則趨之若鶩。我認識一位老兄,國語水平大概隻有初中程度,楞是出了一本書。他給某“評論家”送了一個紅包,作“讀書費”,請他寫了一篇序。他問我,書中哪些文章最好,我說有一篇最好。他急不可耐地追問道:“哪篇?”我說是序。他一聽,幾乎氣暈過去。評書人評書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通過評書,引領文學發展的方向;有的是為了獎掖後進,培育文壇新秀;有的則是揮舞評論的大棒,去作殘酷的棒殺。更多的則是沽名釣譽、大撈錢財。上麵提到的給那位老兄作序的評論家就是衝錢而去的,所以,盡管文章寫的不怎麽樣,還是說了個天花亂墜。更可悲的是,當前,又有一些人為了抬高自己,大撈鈔票,不惜喪心病狂地大批大師,如批魯迅、老舍、錢鍾書;他們對已故大師可以傾巢出動,聯手胡批,等到他們名揚四海、大把鈔票撈到之後,不管讀者怎麽罵娘,他們則全然不顧了。

寫書評是需要比寫書人更高的修養和學識的。沒有修養,會利令智昏;沒有學識,就沒有真知灼見。讓沒有修養的人來評書,要麽把你“捧”殺,要麽把你“棒”殺,寫書人終將“死路一條”。沒有學識,把你亂評一氣,讓你和你的作品人不是人,鬼不是鬼,慘不忍睹。宋人“方仲永”是被捧殺的,今天的“韓仲永”也難逃被捧殺厄運。被棒殺的更是不乏其人。當年,汪靜之出了一本書,叫《惠的風》,一些封建的衛道士們就揮舞著評論的大棒,想致作者和作品以死地。即便“一步一回頭地瞟我意中人”都被視為“輕薄”和“墮落”。汪靜之是幸運的,因為有魯迅等真正的評論家。魯迅先生也利用書評作武器,向那些封建的衛道士發起了反攻:“我以為中國之所謂道德家的神經,自古以來,未免過敏又過敏了,看見一句‘意中人’,便即想到《金瓶梅》,看見一個‘飄’字,便即穿鑿到別的事情上去。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飄’,以至於‘飄’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金瓶梅》了,又何有於《惠的風》?”試想,若沒有魯迅先生對青年的愛護,對優秀作品的賞識,以及對棒殺者的有力反擊,中國詩壇能有汪靜之這顆燦爛之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