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的腳步

《永遠的風景》是怎樣寫成的

字體:16+-

張玉清

1996年的一天,我在家裏看電視,一個采訪下崗工人的新聞,其中一個女工講她下崗之後的生活,動情的說到她陪兒子去看電影,就是我在這篇作品裏寫的內容。整個過程完全是真實的,包括“爸爸跟媽媽戀愛的時候帶著媽媽看了一場又一場的電影,進了一家又一家的影院,全市幾十個大小影院他們全去過,爸爸全憑了一場又一場的電影才把漂亮賢惠的媽媽娶到了手裏。”“媽媽買了票回來,塞在他手心裏,小聲說:“兒子,你自己去看吧,媽媽在這裏等你。”“媽媽一定在這裏等你,等你出來時你準會看到媽媽在這裏等你。”

我隻是按照她的講述形成了文字。

那麽現實和作品的不同之處在哪裏呢?

在作品裏我沒有寫下崗,因為作品的主題是寫“媽媽的愛”,在有限的篇幅裏寫下崗的內容會不好安排。

還有就是作品裏麵的描寫部分是我寫出的,不是那位女工講述的。比如:“路上,媽媽高興得有點像個年輕的姑娘,仿佛一下子年輕了十歲,臉上平時總也抹不掉的抑鬱一掃而光。媽媽腳步輕快,牽著他的手,有一點把他往前緊拽的感覺,好像媽媽比他還要更迫切地想馬上走進影院。”

還有這一段描寫:“媽媽!他猛地在心裏叫了一聲,隻覺胸腔裏猛地塞滿,堵得難受,呼吸也在喉嚨裏哽住。他撞開前麵的人,幾步撲到了媽媽跟前,雙手猛地把媽媽的一隻手臂摟在懷裏。媽媽慈愛地微笑地望著他的臉,問他:“好看嗎?”

他說不出話,鼻腔酸得難受。他點點頭,就勢把頭埋下去,眼淚在眼眶裏沉沉地打著轉,他拚命地咬緊腮幫,才不讓自己的淚水落下來。他想叫一聲媽媽,但他隻在心裏叫著,他此時隻要稍一出聲就會哭出來。”

下麵這一段是作家慣用的手法,所謂的表現主題:“他永遠記住了媽媽站在影院門前等他的身影。這身影是那麽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記憶裏,時間越長,歲月越久,這身影越牢固,越清晰。隨著歲月的流逝,媽媽的身影在他的心裏站成了一道永生不忘的永遠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