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邮局

第七章 孤独的自由

字体:16+-

小忽走后,我没有再过什么节日了。春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这些曾经能让我仪式感满满地去对待的节日,如今却怎么也没法让我体会到旧时的心情了。

我曾在2021年新年来临之际,夜里坐在窗前听着烟花绽放的声音而感到一种可怕的孤独,我心中没有一点新年的喜悦。

比起窗外别家阳台上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我倒是更喜欢自家院落里的清冷之味。

看着花草依着月光,微微露出一些原本的色彩,在寒冷的冬夜里看着它们彼此簇拥,冷暖与共,我竟然开始羡慕一株植物。

自己选择的人生路,不需要别人的理解,因为别人所谓的理解其实是最摇摆的风。

我们自己才应该是人生勇敢的掌舵者,一旦我们有了坚定的目标,剩下的就是乘风破浪了。

虽然是我一直在保护着他、陪伴着他,但他也在一路治愈着我、温暖着我,我们俩像土壤和树木一样,相互滋养着彼此。

“人生大概也就四个二十二年吧,我们何其有幸走过了第一个,剩下的岁月,我都会在这个时空里一直陪伴着你,直到生命尽头。”

于我而言,新年和众多平凡的日子一样,不过又是新的一天。

当想念不再让我痛哭流涕时,我开始特别喜欢安静的环境。我理解世人在喜庆佳节时的欢愉,可我难以共情别人的快乐。

有时我也笑,可心中的悲伤终究难以掩埋,所以我并不愿意去勉强自己变得快乐起来。

如果可以,我希望在这些喧闹的节庆里,我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度过。就像新年时,我不会多热烈地狂欢一样;清明节时,我也能不过多地痛哭流涕。

每个节日、每一天,我都祈愿不要有多大的情绪波动,按照我的节奏慢慢生活就挺好。

我曾想过这个状态的形成,必然是和小忽的离世有关的,但也不是全部。经历一些事后,我深深地体悟到,身体在情绪大起大落之后会带来巨大的不适。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悲伤和幸福,它们俩无论谁的声音太大,都会吵醒另一方。如果各自都能平静些,似乎彼此便能和睦相处。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己的情绪要自己控制,不被世俗影响。

但这绝不是一种丧,丧是对任何人和事,都不再能提起兴致和热情。我并没有这样,我心中依然有燃烧的炽热,我依然想努力好好生活,步履不停,一路向前。但一颗心再也不会有曾经的那份张扬了,也更不会再无所顾忌地对人敞开了。

如果可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去好好享受,这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它应该和物欲无关,更多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心境。

爱的人,喜欢的事,不用太多,也别太执着。世事无完美,终有遗憾留。我们的心里可以装下遗憾,但不要装下后悔。

明白“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那么所有的付出和走过的路都是值得的。

偶尔在周五,我会让爸爸帮我接花生,去他们那儿住一晚。

我下班回家,一个人随便吃点,然后换上睡衣,闲闲散散地看会儿电影、翻会儿书,或者躺在**发发呆,直到困了就躺下睡觉。

夜里偶尔会被两只野猫捕食的声音惊醒,空****的房间里,书在安眠,植物在呼吸,月光穿过桂花树把影子落在我的床边,墙上的钟依然在分秒必争……

我起身坐起来,想起刚刚好像做了一个梦,但是又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我有点失落,呆呆地看着地上的树影晃来晃去,竟生出了奇异的念头:这晃动的星星点点会不会是另一个时空的语言密码,会是小忽发来的吗?

遐想一会儿,坐累了我又钻进了被窝里。我侧着身子,呆呆地看着另一个空空的隆起的枕头,它已经很久没有压陷下去的痕迹了,也没有熟悉的味道了。就这么不知道看了多久,也不知什么时候我又再次进入了睡梦中。

回想起小忽刚走的那半年里,我每晚要吃四颗到六颗褪黑素才能入睡,而且没有睡过一次囫囵觉。

后来停了药,每晚喝一杯红酒才能勉强入睡。但酒后哭的频率实在太高,还要为了孩子故作坚强,一天天硬撑着,让我感到身心疲惫。

我从不敢回家,到愿意回来,不想再离开,再到如今可以自己在这里生活,没有任何勉强和故作坚强,我在心底默默地为自己感到欣慰。

原来人一定要经历痛彻心扉后,才会知道勇敢是多么可贵的一种精神。它是自我逐渐强大的内核力量,是能治愈自我而又让自我成长的良药。

如果可以,我真想就这样一个人自在地生活下去。虽然会有无尽的孤单在等着我,但是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和自己的内心和平相处,对我来说,比什么都珍贵。物欲、悲喜都不能左右自己,怀着一颗知足常乐的心,善待自己,热爱生活。

我愿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自我提升和感受生活上,这样,我终会拥有从容的笑容、清澈的眼神和温暖的内在。

这是我追求的幸福,即使我现在还不曾拥有,但我会去努力、去期待。等到我把花生培养成人,他的羽翼丰满时,我一定会过上这样的生活的。

我也不会去拒绝将来可能还会再遇见的爱情,只是我绝不会去刻意地找寻。

难能可贵的缘分如果随处可见,那还有什么值得让人一生珍惜的意义呢?在那个有缘人没有出现之前,我们都应该先和更好的自己相遇。

因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所以我只需坚定信念,走下去就可以了。

小忽的离世,不该成为我人生止步不前的阻力。我要活得有勇气、有力量,那是来自我心底最深处的善意和尊重——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尊重生命,尊重爱。

这个世界没有因为任何人的诞生或者消亡而停止过,四季交替,斗转星移,世界永远在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运行着和演化着。身置其中的我们,就应该好好去感受这个世界,用自己的爱去为这个世界留下不一样的色彩。

这样的生命姿态,难道不比怨天尤人、寻死觅活更有价值吗?

只要努力好好地活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个人又怎么样?孤独又怎么样?

我们大多数人都怕孤独,但孤独在我们长长的一生里,如影相随。

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所说的:“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地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

我喜欢我的“孤独”,因为它真的可以“保护我回家”,可以让我一个人静静地“整理阳光”。

所以,我不排斥孤独,我将孤独融入我的生命里。我相信叔本华对孤独的定义:“孤独是精神优秀者的命运。”

我还没有达到“精神优秀”,但至少,我从孤独中得到精神自由。一味地拒绝孤独,挤出笑容,融入热闹,只会让我感觉到被无形的东西捆绑住。孤独的时候,让我感到自由,我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更好地与自己对话。

在我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我的朋友们曾给予我很多的陪伴、关心与爱。她们会约我去吃饭,陪我去我想去的地方,还时常在微信里问候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会慢慢消散的。朋友们也有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她们或陷入奔波忙碌的工作中,或挣扎于一地鸡毛的生活里。

而我,终要归于我自己的孤独里。我没有失落感,因为我坦然接受着孤独的宿命。甚至在后来,我品尝到孤独更深邃的内涵,我感觉我的精神得到了一种超脱的美好。

是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孤独。因为真正的孤独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真正的孤独是深入骨髓的,是已融入你生命里的。

很多时候,你觉得孤独得难以承受,便想找个人陪。但是拿起手机,在通讯录里一页一页地翻着,看着朋友们的名字一个一个地出现在眼前,你却找不到一个可以陪自己的人。

即使找到一个人,你想告诉他你的孤独,可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想着对方可能在忙,担心打扰他,于是就此作罢。

就算那些极度渴望陪伴的字句发送给一个人,你望眼欲穿地盯着手机屏幕,但对方却不能如你所愿地马上回应你。

甚至有的朋友故意避而不见。他或许猜到了你想说什么,而他在那时正好不想听你说这些。他或许也心情沮丧,难以释怀,他不想听孤独的字句,他只想去做能让他放松和畅快的事情。

我们能为此责备他人吗?我们要为此陷入不被理解的悲伤之中吗?真的没必要。你觉得你被抛弃、被遗忘了,那你的思想就会接收到负面情绪的暗示。

然后这些负面情绪就像长了触手一样,紧紧地抓住你的神经。它们会仰仗着你的悲伤,把你拖进更丧、更绝的怪圈里。

抑郁,看似是外界影响了自己,但实际上是自己的内核出现了问题。

但如果你跳出这个把自己的情绪看得太重要的怪圈,你也试着别太激化自己的情绪,只是以平常心去接受它,然后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到另外一件事上,那么你就会收获截然不同的效果了。

强大的内核力量一定是在悲痛和寂寞的熔炉之中逐渐冶炼而成的,它是一种高度凝聚的精神强度。

而快乐和幸福的时候,人的大脑会亢奋,精神会漫散开来,会忘乎所以贪婪地享受。谁不愿意开怀大笑,感受被爱,正如爱情里大多数女人总渴望永远被爱被呵护一样。

但事实是,一味索取终究不会太长久,一旦被冷淡、被抛弃之后,她们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一个情感的受伤者,不明白为什么对他那么好,他却舍得这样伤害自己。

这其实就是一种内心力量的崩塌。伤痛时不敢面对自己,不敢面对孤独,却总是在渴望被爱、被关心,这是一个弱者最明显的表现。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伤痛带来的情绪发泄适可而止,然后努力去强大自己的内核力量。虽然这个过程要忍受很多痛苦的煎熬,但你终会发现,原来应该好好感谢挫折、感谢痛苦。没有它们的激励,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你其实是可以做你自己人生的领路人的。

周国平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哲学给予人的是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必将造福整个人生。”

如果自己的人生需要好好与孤独共处,为何不坦然以对呢?与孤独共处,正是我们的人生哲学。对于孤独,我们应该用开阔的眼光去看待,用自由的头脑去思索,用智慧的生活态度去面对。

如此,你会更深地领悟到孤独的内涵。它并不是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折磨,相反,它是一场与自我生命的对话。

哪怕你只字未说,但如果能静心去冥想,去反思,去试着接纳自己的内心,去听到一些更真实的声音,或许就在某一刻,你所有的困顿、迷惘都会找到答案,你内心痛苦的枷锁就会打开了,会有光进来。

原来生活不是莽撞地感情用事,是需要有智慧的。

用智慧和真心去经营一段人生,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很了不起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普度众生的能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做的,就是先活好自己。

想想我们一生所拥有的时间,也不过八九十年,除去这已经消耗的二三十年,剩下的时间还真的不是太多。再挪去十几年培养一个孩子,剩下属于自己的时间,也不过就三四十年光景。

这三四十年如何过得精彩,是个大课题,需要我们好好去规划。在这一堂大课里,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享受孤独”。

学有所成后,你的内心就有力量,精神就明亮,然后就可以把专注力用在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上。这样,即使到晚年,你的人生一定会拥有独一无二的精彩,你过的每一天都会闪闪发亮。

想到这里,我竟然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期待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