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邮局

后记

字体:16+-

提笔写下我和花生在小忽离开之后的生活,本想将它留给未来的花生,也想给自己的成长留份纪念,更希望来年再去陵园时,捎给远方的小忽。但是,写着写着,我又情不自禁地想把这些平淡中带有生活磨砺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读者,以及与我有着相似经历的人。

我当然算不上什么明灯,但我愿意把自己曾深陷泥潭、努力向阳的人生体验,分享给那些有着苦痛遭遇的人们。

我相信,文字有种精神力量,它能于无形之中激励人心。你也要相信,看似无人能懂你,但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总有懂你的人,也总有人在默默地陪伴着你。

只要怀揣信念,坚强地活着,终会渡过自己的苦难。

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每一位愿意翻开此书的朋友,感谢你们的支持,以及对我和孩子的喜爱。因为你们的这份喜爱,才让《人间告白》多次加印,这是我曾经从未想过的事情。

但我也从未因此而扬扬自得、自命不凡,对我这样一位“素人”作者而言,我只有真诚的感谢与深深的感恩。

两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记得当初写下《人间告白》的那些日夜。

在那段我最痛苦的日子里,我原本只想兑现和小忽之间的承诺,用文字记录下我们的故事。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有一种叫作“自我疗愈”的力量随之而来,我想,如果我能从深海之中找到浮出水面、换得一次又一次呼吸的机会,我是不是也可以把这份力量,分享给更多正沉沦于深海之中的人们呢?

这也是我再次提笔写下这本书的初衷所在。

一个人想要治愈好自己,并再去治愈另外一群人,绝不是简单的一些文字或者图片就可以做到的。

虽然这本书的文字并不多,可我却写了近两年时间。在我看来,没有真正去经历过生活的人,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

我不是一个小说家,我没法虚构和编造出我没有经历过的人生,甚至我也写不出任何华丽的辞藻,我只想做一个生活的亲历者和记录者。

当我因为黑夜而想念爱人到痛彻心扉时,当我因为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想见到爸爸”时,当我走在人群中看到无数对幸福的爱侣时,当我要面对养家和经济困难时……我能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去描述这些感受呢?

我甚至来不及做任何描述,我只能勇敢地去经历它、感受它,然后去接受它。

这本书写的是我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经历,我始终相信生活是最好的笔者,真诚是最好的传递。

我曾在写《人间告白》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并不会因为曾让我经历了死亡的风暴,就在往后余生还我一帆风顺。所以一直以来,我从不曾怠慢过生活,我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在这些三餐四季、柴米油盐、努力生活的每一天里,我一边培育孩子,一边走出泥泞。

我并不想活出任何人心中的样子,我只是做了一个母亲该做的事情,只是走了一段女人需要自我成长的路程。

《人间告白》记录了一个女孩的爱情与成长,这本书呈现的是一个女孩走向女人的历练之路。

我曾渴望自己一直是一个少女,无论容颜或者体态,都能一直青春和稚嫩。我记得二十九岁最后一天的我,是多么惧怕三十岁的到来。

但是在经历了与挚爱的生离死别,经历了独自抚养一个孩子,经历了养家与追寻梦想以后的今天,我发现如今这个成熟、独立、自强、果敢又无所畏惧的自己,才是我心里最爱的样子。

女人一生有各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象征着一段旅程。我曾不留遗憾地完成了妻子的这段旅程,我还想继续用心地走完作为妈妈、作为女儿、作为一个女人自己的旅程。

从女孩走向女人,不仅是一个身份的转换,更是一场身心的转变。

我觉得一个人应在该有的年龄去做最该做的事。

我曾轰轰烈烈地为爱疯狂、为爱执着、为爱奔赴一切,我至今仍不觉一丝后悔。可现在,对爱情,我还能这样吗?当然,如果愿意,我也可以,可是我不愿意。

很多人觉得我放不下小忽,是我太执拗、太固执,不愿走出来,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现在的年龄该做的事不是只有爱情。

做妻子时,我曾用尽全力奔赴爱,不留遗憾。如今,妻子这个身份已经退场,可我还拥有母亲这个角色。

既然我已经是一位母亲,我就不能自私地在这个时候再去奔赴另一场爱情,从而忽略掉一个母亲该做的事。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但是能理解的人却不多。因为在世俗的眼光里,一个孤单的女人是可怜的,带孩子是辛苦的,这样一辈子是不可能的。

当然不需要一辈子,爱情或许还会再来,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明白了这个道理,自己会豁然开朗很多。

而且我一直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是他们选了我们作为父母,我们为何要辜负这份深情?

女人的一生永远都不止一个身份,真的不需要把任何一个身份的重量无限放大,那样会变成生命沉重的枷锁,尤其是在爱情里的身份。

这本书的所有视角,都来自我这个丧偶和单亲的母亲。

我勇敢地把自己真实的生活展现出来,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议论和探讨。我仅仅是用了一种我坚定的信念在生活,我接纳了自己的身份。

无论丧偶或是单亲,这些身份不过就是一个标签而已,它们无法影响我继续好好生活的信念。或许这份信念对于没有任何标签的你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慰藉的力量呢?

我经历了这么多,都在努力地活着,你又为何要丧气和悲观呢?

这本书不是要给你任何人生箴言,也不是要让同样遭受不幸的你去效仿生活,我只是想用我朴实的文字,传递出一份远方的温暖给你:

生活没你看到的那么甜,也并非你想象的那么苦。命运或许早已注定,但是人生是可以靠自己改变的。永远不要指望有人会主动拉你走出苦海,会带你改变生活现状,会给你美好的未来,我们最该指望的人,永远只有自己。

我真心地期望着四十岁的自己是这样的:

该有的皱纹就让它自然地留在脸上,该一生追求的梦想依然不曾停歇,该印刻在心里的人不再只是为他流泪,该看的好书一本也没落下,该一辈子守住的好友还一直在联系,该好好爱护的孩子,正健康快乐地成长着,该是一生港湾的家也依旧温馨舒适……至于是否有该来的那个人,一切随缘,不予强求。

再次感谢你,在茫茫书海中翻开这本书。但愿这本书,能温暖你心上的某个角落。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