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棵饅頭柳

畫餅

字體:16+-

女兒以往寫完作文,總主動拿給他看。這回寫完《記一次活動》,卻往書包裏一塞。他主動去要,女兒臉色泛紅,仿佛做了什麽虧心事。他好奇而擔憂,嚴肅地伸手索要,女兒扭扭脖頸,從書包裏掏出作文,遞給他時眼睛望著別處。

這篇作文記的是一次什麽活動呢?“……全樓的人都看到了那份貼在電梯邊的《倡議書》,幾天裏,電梯內外,議論紛紛,有的說:‘就是呀,咱們樓下的綠地非這麽清理一下不可!’有的說:‘光憑園林局綠化隊和環衛局清潔隊的師傅們的維護打掃,解決不了問題啊,利用星期天大家夥行動一下,是個好主意!’還有的說:‘光這麽拾垃圾不解決根本問題,關鍵還是家家戶戶都別從樓上往下亂扔東西!’絕大部分居民都樂意響應倡議,參加‘星期日半小時仙帚活動’……”

他邊讀邊搖頭。雖說他理解初三學生寫作文可以有幾分虛構,但女兒這回所寫完全是子虛烏有,哪有那樣一份《星期日半小時仙帚活動倡議書》?!“仙帚活動”,虧她想得出來!根據這份《倡議書》,全樓的居民,凡有勞動能力的,應盡量在某個星期日早晨九點鍾,相約下樓,互相配合著撿拾清除散落在該樓四周綠地和空地的紙張、木屑、磚塊、雜物……然後用倡議者捐出的大紙匣和大籮筐集中送往垃圾集中站,前後頂多隻需半小時,然後便“仿佛有一把從天而降的神奇的掃帚,拂去了樓周圍的汙垢……”

他接著往下讀。女兒所記的那一次並不存在的活動,呈現出一幕幕令他五味叢生於心的場景。真的嗎?“樓上那位叔叔”會在看到《倡議書》後,不但不譏笑地問“一人發多少錢呢?”而且“拾完垃圾以後,用手背擦去額上的汗珠,愜意地微笑”麽?“一位高個子的阿姨”,真會“比打扮自己更細心地整理好薔薇叢下的地麵”麽?而“爸爸和媽媽”,真的舍得“推遲去會朋友的時間”,“彎著腰,像搜索敵情的偵察兵一樣,為拾獲的每一件‘戰利品’相視而笑”麽?……隻有這樣的描寫或許是真實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像過節一樣,歡笑地跑著、尖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