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商海

§第三節

字體:16+-

葉含青提前五分鍾來到了這座木結構的別致、古樸、清幽的“紅房子”。

緊挨著“紅房子”的是兩溜兒參差不齊的呈灰黑色的危屋舊房,間或也有個把霓紅燈裝飾的小飯館和美發屋。相比之下,“紅房子”頗像一件舊衣服上的新補丁,醒目得很。使得這條不繁華的街道上匆匆而過的行人,經過“紅房子”總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有的人甚至好奇地駐足打量一番“紅房子”頭上的綠“帽子”——由一大片綠色植物組成的屋簷,還有“紅房子”前麵停車場上車型各異的小轎車、摩托車。

據說“紅房子”生意很好。尤其是晚上十點鍾以後。如今的北京隻要有點兒特點的娛樂場所,便很少會有消停的時候。那怕你躲在旮旯裏,那些“款爺”和“頑主”們總有本事掘地三尺,一夜間使門可羅雀的清幽場變成車馬人流花蝶飛舞之處。

“紅房子”以其返樸歸真的格調曾經一度火爆到極致。但火爆中自然含著很大的附庸風雅地成分。這世道,人們好嚐鮮。但真正眷戀一份在文明社會日益消失的古樸自然的人畢竟隻是一小撮。在這一小撮中,盡管喜歡這份情調,但囊中羞澀者——

“紅房子”畢竟價格不菲,也隻能偶而光顧之。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紅房子”“回頭客”的逐漸變成一批有點兒情調也能玩得起情調的至少是薄有資產的人。而“紅房子”盡管已經失去了創辦初期的輝煌,但卻有一個穩定的市場。和當今因數量擠了質量導致娛樂業正無奈地承受一碗湯三個人喝的衰敗光景相比,“紅房子”的中產階級生活已經使主人很知足了。

含青久聞“紅房子”盛名。但未曾光顧過。這種地方還不是工薪階層消費之處。

一個晚上幾百元,對月薪幾千的含青也不是小數。何況含青一向對卡拉OK“迪”廳飯局之類的興趣不大。很多時候應酬出於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