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春风

第二十五章 收到来自齐工的鼓励

字体:16+-

齐修竹刚回到车间,就听到有人叫她:“齐工!齐工!这儿!”

肖勇智在工位旁向他招手,旁边还站着他师傅苏福华和小组长韩志。她忙快步走过去。

她先礼貌地跟苏师傅打了招呼,再转头问道:“小肖师傅,你找我?”

肖勇智穿着厚厚的白色电焊服,头发里、脸上往外渗着汗,他随手撸了一把,说道:“我们有个问题,争论不下,想请教请教你。”

“不敢不敢,前辈在此,岂敢造次。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讨论。”齐修竹很开心有人找她讨论技术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肖勇智今天的工作进度非常慢,他焊件时不着急不着慌,慢吞吞的没有效率,师兄韩志看着心急,就批评道:“师弟,你瞅瞅这点儿活让你干得,磨磨叽叽的,一道焊缝,从左到右,一下子就走完了,你磨什么洋工。”

肖勇智抬头看了看师兄跟前的焊件,又回头看了看自己跟前的,一对比才知道,师兄已经快完活儿,而自己才干了还不到三分之一。

他放下焊枪,回想了一下,道:“师傅说了,焊这个活儿不能着急,要稳、慢、均。这样才是优质的焊件。”

“师傅说的没错,但是活不急时,随便你慢工出细活,可现在你看看,”韩志抬手指了指旁边的一堆待加工的焊件,急道,“这么多活等着,动作不快点儿,不是耽误工期吗?”

“那我去问问师傅。”肖勇智说着起身去找苏福华。

韩志对这个小师弟又爱又恨,爱的是他的活儿干的是真漂亮,恨的是,这孩子有时候就是轴,你说啥都没用,非得他自己想明白了才行。

没一会儿,师徒俩回来了,苏福华对韩志道:“勇智说得没错,这种件急不得,焊枪必须慢走。快走和慢走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质量会有差别。”

“可是师傅,我们完成的件拿去探伤,并没有发现问题,这不就说明,其实快慢是一样的,只要均匀就行。”

苏福华被问住了,以他多年的经验,他觉得自己和小徒弟的做法绝对没错,然而,他又说不出个子午卯酉。如果不能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韩志就有理由要求肖勇智提高效率。

就在这时,齐修竹回车间了,肖勇智想起之前拧螺丝时,她跟自己讲的理论,心想,说不定她能从焊件内部的理论基础上给出个说法,忙招手叫她过来。

听了肖勇智的问题,齐修竹并不藏拙,她首先肯定了苏福华和肖勇智说的做法:“苏师傅不愧是我们动力厂的‘厂宝’,这种焊件的确应该像苏师傅说的那样慢慢来。首先,每一道焊接都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匀,小肖师傅的速度把握很好,这样可以获得好的焊接组织和性能,尤其是不会造成大的应力集中。其次咱这个是多层多道焊接,层间温度把握尤其重要,焊完一层要让温度降到达标才能进入下一层,否则的话容易造成裂纹。”

听完齐修竹的一番解释,三个人心悦诚服。苏福华看着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心中佩服,自己干了一辈子,很多问题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做事往往单凭经验,而自己不懂的问题,小姑娘三言两语就解释得清清楚楚。

韩志听了也不得不点头,他虽然着急出效率,但此时也不好继续催促大家赶工。

肖勇智没吱声,他盯着焊件,皱着眉头半天才问道:“那遇到类似的焊件,是不是都需要这样操作,比如转轮焊接?”

“转轮焊接需要注意的更多,大的转轮多人焊接,首先要对称和同时,这样保证焊接应力和变形对称,不会改变件的形状。其次就是焊工都要像你说的一样,按照上面的方式焊接。”

齐修竹耐心地一一为他解答,两个人蹲在一处,两颗脑袋凑在一起,一个讲得细致,一个听得仔细。

一旁的苏福华见了,不禁暗暗点头。

苏福华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爱才,他看人的标准首先要人品好,心要正,第二要聪明,脑袋瓜好使,学东西快;第三是爱学习、爱钻研,遇到难题要知难而上,而不是绕道走;第四是胆子大,敢于挑战困难,也敢于挑战权威。

想拜入苏师傅门下,难,只有他看好了的人他才收,想找关系挖门子,或是硬派给他,他绝对不收。

想出徒,难上加难。一般的普工学徒期最长三年,而苏福华不管这些,他觉得可以出徒了,才放人走。

这一点他在收徒弟时就说得明明白白,不愿意的可以换师傅,一旦拜了师傅,想中途当逃兵,没门儿。

所以,二三十年下来,虽然苏师傅亲自带出来的徒弟曲指可数,却个个是精英。冷作分厂的二把手冯一凡、销售处的马骏……都是在各部门挑大梁的,徒子徒孙占了半个分厂。

逢年过节,都往师傅家里跑,人到礼到,师傅家里的大事小情,全是徒弟们操持,根本不用师傅开口。

更对他们的小师弟肖勇智耳提面命,师傅年纪大了,务必要照顾好他老人家,有啥麻烦事、为难事,别劳动师傅,只管找师兄们解决。

下班前,苏福华对小徒弟道:“今天的事看清楚没,还是得多读书,为啥厂子里现在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各种福利都向他们倾斜,因为他们有价值。现在各种构件向着大和先进的方向发展,材料也变得强度更高,要求更高。我们的焊接不是仅仅依靠经验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焊接的设务也在不断改良,你要想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焊工,就得不断地学习,包括其他方面的知识。”

“是啊,师傅,方工前段时间搬到我家对门了,他虽然早就大学毕业了,但现在每天都在学习。他几乎不怎么看电视,也从来不出去打牌、喝酒。除了带孩子,就是在家看书。”

肖勇智停了停,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刚才小齐夸我了。”

“哦?有人夸我徒弟,那我可得好好听听,是怎么夸的。”苏福华促狭地笑问道。

“她说我聪明,一点就通,还说……说我应该继续学习。”

“这个我支持,咱们技术处的陈威就是夜大毕业的,现在也能独当一面,很不错。”

现在读电大、夜大的并不少见,不过大多都是家里有门路,想着拿个文凭往办公室调动,或者是中专、大专毕业的希望提高一下学历。车间工人读的并不多见。

女孩子随口的一句话,对他产生的触动却是极大的。

自从得了齐修竹的建议,肖勇智便对读夜大的事上了心。刚上班时,家里人或身边人,包括组长、段长等,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干活儿,多跟师傅学技术,只要把技术学到手了,走遍天下都不怕。”

所以当齐修竹对他说:“你可以多看看书,最好系统地学习一下。你现在技术已经很不错了,再有理论的支持,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来个理论联系实际,你有不会的来问我,我有不懂的来问你。”

肖勇智忙不迭地就答应了,他心下暗忖,自己岂不是占了大便宜。

他一想到齐修竹当时对他说的话,心里就像将开未开的水,在锅底泛起细细小小的气泡,继而咕嘟咕嘟地沸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