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幸存者營地,雷鳴沒有過多的經驗,這種事情還得交給專門的人來做,在村子重建之前,雷鳴就主動退出了營地領導人的選舉。將位置交給了更具有領導者能力的朱洪斌。
被選為營長的朱洪斌第一件事便是給這個新生營地起了個名字——旭日營,同車隊的前綴名字一樣。
雷鳴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麽,他要的是一個能給自己和自己所關愛的人安居的‘家’。
跟隨旭日車隊北上的這段日子裏,他的個人形象和威望已經在無形中影響到了車隊裏的所有人。這份從心底裏的尊重與敬仰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隨著改造的持續推進,村子內外已經按照一開始的規劃那樣,完成了各項改造工作。即便在白寸山上和鄉間野路裏,雷鳴也安裝了不少困敵陷阱。
接下來的就是如何將村子內各個區域完善好,將防禦工事加固及強化。
這座村子本來的占地麵積就不大,作為群山深處的一座小型村莊,它在和平時代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在村子建立初期就沒想著它會朝著萬人城鎮甚至百萬人城市的方向發展。
雷鳴之所以一開始選中這裏作為幸存者營地的‘地基’,也正是它有一定量的現代化建築,同時又不至於太多。
要不然的話雷鳴選擇的會是建築物比這裏多數十倍的城鎮作為過渡性幸存者營地的‘地基’。
隨著雷鳴帶回來的幸存者數量增加,村子裏的人口也從一開始的二十多個,上升至接近一百人。
雖然沒達到規劃初期的兩百號人上限,但相對應的問題還是擺在了以朱洪斌為首的決策層麵前。
“如何生產生活物資”成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村子裏剩下的生活物資還能滿足當前的日常消耗,可隨著人數的增加,又沒有外來物資的補給,這樣下去遲早會出現物資耗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