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星高照1985

第一百二十七章、招投标的故事

字体:16+-

据悉,闽省将投资兴建一座大型水电站,周东来相当重视,当即带队不远千里实地求证。

一行人风尘仆仆到达闽省腹地虎岩市,上市水利局一打听,确有其事,见来者是西江电建集团的同仁,水利局的同志非常热心,当即将他们引荐给木棉水电站筹建处领导。

筹建中的木棉水电站为特大型混凝土重力坝,大坝设计为碾压混凝土施工,而国内第一座碾压坝就由西江集团施工,集团公司因此荣获多项荣誉及科研成果,属于行业翘楚。

实力赢得尊重,筹建处的同志与电建单位相互钟情,交流甚欢,盘桓虎岩市三日,将电站情况了解通透之后,一行人满意而归。

不久后,江西集团收到木棉水电站招投标邀请函,高度重视,由集团公司第一副局长喻仁初亲自挂帅,各部精兵强将携标书至犹江县城做标。

投标小组共计二十余人,做标期间,整个后勤服务工作由孙正非负责,上官虹燕识大局,全力配合,照顾周到细致。

经过二十余天的精耕细作,标书成。投标小组再入闽省虎岩市,当夜,孙正非驾车陪同喻局、周东来上门拜会筹建处主任。

在愉快友好气氛之中,筹建主任表示经对各投标单位已建项目实地考察对比,实力雄厚的西江集团所建项目工程质量优良,碾压混凝土施工经验特别丰富,筹建处上下十分希望与西江集团携手共创佳绩。

在主任家里,喻局与周来来显得专业低调、谦谦有礼,回到上车,两人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似的,仿佛胜券在握。

第二天,投标小组信心满满地离开虎岩市,沿着海岸线向东行驶,六台小车走走停停,游山玩水式地前往投标开标地点,闽省省城。

省城某宾馆里,投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气氛骤紧,在喻局宏观指示之下,各部人马根据渠道信息抓紧时间调整标书细节。

在这种荣辱与共气氛之中,后勤总管孙正非为同志们提供了周到细致的后勤服务,闲暇之余,他紧跟两位大领导脚步,从中学习招投标工作精髓,同志们高兴,他就乐和;大家伙严肃,他就紧张,非常有意思!

最终,经专家会审、技术答辩等各个环节,西江集团的投标书被综合评定为一标,中标像是铁板钉钉之事。

奇怪的是,开标之后,居然没有直接签订合同。回到犹江,孙正非一直牵挂着木棉水电站情况,半个月之后,他从陶卫东口中获得一些消息。

闽省地方电建工程局不思进取,一直沉浸在等米下锅的计划经济时代里,从而导致单位经济效益差,待岗人数众多。

地方局也参加了木棉电站的招投标工作,但他们要技术没技术,要方案没方案,结果投标排名垫底。

眼看寄以厚望的饭碗花落别家,地方局的老少爷们坐不住了,他们打着“我们要工作,我们要吃饭”的旗号,上省府请愿。

在这个节骨眼上请愿,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看样子,这十拿九稳的工程项目有点悬乎了!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建设项目多不胜数,但你得有一双慧眼,分清“李逵”与“李鬼”才行。

某日,收到特大工程项目招标信息,孙陶二人不远万里赶到西部某偏远县城,费尽心思之后,终于寻到目的地:县郊一栋两层民房,门外挂了个牌匾,上有“XX工程项目筹建指挥部”字样。

自称筹建指挥部主任的人见到来者,二话不说,直接拿出一套项目招投标标书,需二千元认购。

陶卫东心里一凉,他强忍着熊熊怒火,搪塞而去,两人上县水利局一打听,得知该项目目前处于设计阶段,那几个骗子都是些无赖子,专骗外地人来购买标书,不乏有人上当受骗。

离开县水利局,孙正非心里倒没什么,陶卫东却是气得脸色铁青,窝在车里跟个死人似的,于是乎,孙正非一把方向,驾车直奔假冒筹建处。

这一回,车辆远离民房而停,孙正非默不作声地下车而去,不一会儿,窝在车里的陶卫东这才回过神来,他心里一咯噔,七思八想起来,可惜他不擅长打架,去了也是帮倒忙。

豁出去了!陶卫东一咬牙,在车内一番好找,找出两把小小的螺丝刀,在紧张与兴奋之中,他两手紧握螺丝刀,义无反顾地朝着所谓的筹建处走去。

就在这时,孙正非抱着厚厚一沓资料快步而来,远处隐隐传来急促的呼喊声。

“陶总!快上车。”

呃...陶卫东赶紧掉头,麻利上车,孙正非将资料往后座一扔,快速启动车辆,一脚油门,飞驰而去。

到了这时,万分紧张的陶卫东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按下车窗玻璃,伸出脑袋朝后一瞧,一大帮子老百姓拿着锄头钢铲,气势汹汹。

我的个妈呀!吓得陶卫东赶紧缩头,一把按上车窗玻璃。

车辆行驶了好一阵子,陶卫东这才开口问道:“猴子,你到底把人家怎么了?怎么那么多人追你!”

“那几个骗子见我上门,以为我是来买标书的,高兴得不得了!”

“没想到我突然变脸,直接干翻他们三个,然后我砸了指挥部的牌匾,抱起所有的诈骗资料就走。”

“这样也好!省得他们再去骗人。”陶卫东笑嘻嘻问道:“那几个人受伤不重吧?”

“不算重,我没下狠手,要不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喊人。”

“那就好!”

......

南亚某超级华侨财团为支援家乡经济建设,拟在桂省投资兴建一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项目集发电、灌溉、旅游为一体,总投资十二个亿。

收到信息,陶孙两人风尘仆仆赶到桂省省城,这一回,工程筹建处设在知名五星级宾馆里,非常好找。

经中间人引荐,进入豪华总统套房里,孙正非有幸见识了传说中的顶级富豪。中年人,大腹便便,个儿不算高,梳得个大背头,南亚特色花衬衫,浑身上下珠光宝气,在一位年轻貌美的女秘书映衬之下,真是派头十足,贵气逼人!

接下来,女秘书向来宾介绍了爱国华侨的伟大事迹,而后,项目筹建处工作人员拿出全套图纸资料,向陶卫东作详细专业讲解,到了饭点,大富豪那戴满戒指的白净胖手轻轻一挥,女秘书当即恭请二位贵宾上高档豪华包间就餐。

满桌山珍海味间,宾主相谈甚欢,大有一拍即合之势,到了尾声,陶卫东声称车里带有特色厚礼,示意孙正非一同去取,到了停车场,他却说赶紧开车走。

待车辆汇入主干道,孙正非笑问道:“陶总,这伙人是骗子?”

“你觉得呢?”

“那位大富豪有点做作,口音也有点问题,带川味,其他破绽我还没有看出来。”

“我什么都没有看出来,但是刚才谈到投标保证金之时,我说出具银行保函,而那位所谓的合同办主任却说保证金不算多,要求现金支票,我就警惕了!”

孙正非嘿嘿笑道:“对于十几个亿的工程来说,五十万投标保证金确实不算多,难怪他们舍得下本钱设套路。”

“娘的个蛋!又白跑一趟。若非人生地不熟,我还真想逢场作戏,见识见识他们后面的那些套路。”

“我估计他们会使用美人计,让那位美丽动人的女秘书出马,将你迷得昏头转向。”

“哈哈哈...反正有你在,那老子就让他们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桂省铩羽而归不久,周东来得到消息,西南边陲武山州计划上马一个电站项目,陶卫东一查地图,单边路程近两千公里,他担心又是个泡泡,不想去,懒得折腾。

孙正非灵机一动,建议发动广大职工群众,通过人找人的方式探听该项目虚实。周东来觉得这也是个办法,在当晚的生产会上,他承诺有奖征集武山州蛮坡水电站项目信息。

二天一早,烧锅炉的柳老头就找到周东来,说他姑娘在武山州支教,或许能打听到相关信息。周东来大喜,当即好烟好茶招呼,请老柳马上落实。

说来也巧,柳姑娘的男朋友正好在州水利局工作,对该工程项目一清二楚,经过几番电话联系,蛮坡电站的大量信息浮出水面。

在集团公司授权之下,犹江施工局全面负责蛮坡电站的投标工作,而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落在陶卫东身上,由他组织各部门精英在县中行宾馆做标书,孙正非负责后勤工作。

这天夜里,波仔小店K歌之时,陶卫东问孙正非:“老弟,蛮坡电站的标书就要做好了,你说这标书上的项目经理是写曾三元,还是贺仲明呢?”

“写周书记不行吗?”

“不行,那是高海拔地区,周书记身体受不了。”

“那这个电站有没有搞头,我们不会又是想低价中标吧?”

“不会!这个电站设计为薄壁双曲碾压混凝土拱坝,坝高180米,目前只有我们集团公司有这个施工能力及技术水平。所以,我根据那边复杂的地质条件,将部分主体单价上调了百分之二十。”

“单价太高了,恐怕我们中不了标吧?”

“哼哼!如果你是建筑企业,业主单位邀请你来投标,但你兴趣不大也担心做不好,而你又不敢得罪业主,你会怎么做?”

“抬高价格?”

“所以说这个项目的利润空间很大,又很容易出科研成果。而且,不是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必须要招投标,还可以议标,可以讨价还价。”

“那你就写你自己呀!”

“我没兴趣,当然,并不是在标书上填写谁为项目经理,谁就真会出任项目经理,还得看集团公司的意思,但这样至少有一个好处。”

“什么好处?”

“能让集团公司领导对这人有了印象,以后上升的机会或许更大一些。”

听到这里,一段童年往事浮现孙正非的脑海。

曾三元,孙家的正宗老乡,老家相隔十余里。在单位上,两家住同一栋家属楼的不同单元,这人有文凭有本事升得快,年纪轻轻就是土建队副队长,母亲常以他为榜样,激励兄弟俩奋发图强。

当年,父亲卧病在床,孙正非在楼下奋力劈柴,下班经过的曾三元叫了他一声。

“你跟我来一下。”

每次遇上曾三元,孙正非都会笑脸相向,却很难收获那眯眯眼的眯眯笑,今天,眯眯眼居然主动同自己打招呼,他受宠若惊,屁颠屁颠跟上那大步流星。

估计是曾叔想要自己帮忙做什么事情,那我一定要做得让他满意才行!

跟随来到曾家,饭菜已上桌,曾三元端起桌上那碗扣肉,笑眯眯道:“非伢子,你端回去!”

“我不要!我妈妈会骂我的。”结果出乎意料,孙正非有点不知所措。

瞧着孩子那窘样儿,眯眯眼笑道:“曾叔叔给的,你妈怎么会骂你呢?快拿回去!”

若是不受,又害怕母亲骂自己不识好歹,孙正非只得捧碗回家,呈献给母亲,他知道母亲最喜欢吃扣肉。

母亲只看了一眼,便没好气地说:“送回去!”

“妈...人家曾叔叔一片好意,送回去不好吧?”

“做人要有骨气!我们家还没有穷到要去吃人家的残汤剩水。”

“妈!要不我把扣肉倒到垃圾桶里,把碗洗干净再送过去?”

“就这样送回去,快去!”

回想起那碗笑容灿烂的残肉,孙正非心里一阵难受。

曾三元个性张扬且盛气凌人,而贺仲明稳重踏实,吃苦耐劳。做为周东来的心腹,孙正非自然知道领导更加器重谁,他便说道:“那你就写贺仲明吧,周书记更欣赏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