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39岁,女性。
勤勤恳恳的家政服务人员,旱涝凭天。
39岁的年纪,不算大,也不算小。
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认真的态度,拥有着不少忠实的顾客。
她的话很少,只本本分分干活,赚些辛苦钱。
她自己住,有一个女儿,今年15岁,送回老家了。
她本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可是她的男人,一口咬定女儿不是亲生,立刻和自己做了离婚登记。
这还不算完,前夫借着这件事,话说得无比下流。
就连后来她做了家政,前夫都说,这不是什么见得人的勾当。
那个年代,没有DNA鉴定的高科技,全凭眉眼、脸蛋,无处争辩。
到了如今,也没了分辨的必要。
家里的人,对她的态度,被前夫完全带跑偏了。
她很少回去,好在孩子无罪,家里人,对孩子很好。
日复一日,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孤魂野鬼,活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
她把赚来的钱,寄回家里,全当是孩子的抚养费。
当她得知,有个惊人的计划,邀请她加入,立刻毫不犹豫答应了。
而且,事后,还能得到一笔钱,所有的牵绊就都没有了。
关于女儿,她不是不想,已经分别多年,见了也陌生。
只凭借那一点点血缘,她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那些人,真的很厉害,他们选择了路通集团的职工楼,并帮助李冬梅成了这里的常客。
在这里,她不仅可以省去支付中介费,还可以获得相对自由的时间。
她认识了小卖店的宋毅,外号二狗子。
宋毅这个人,很不错,在生活上帮助了李冬梅,也为她设计了最后要走的路。
逐渐熟络之后,李冬梅对宋毅,产生一种依赖。
可是,她的感情,终究是错付了。
宋毅自己,也有一段,难忘的回忆。
那一天,李冬梅按照约定,来到张大爷家。
她卖力地打扫,虽然已经下定了决心,但脑子乱,只有干活才能好些。
她在卫生间鼓弄了半天,才将那上面的按钮,都记在脑子里。
她听宋毅说,这种死法,会很痛苦。
可是,她不怕,再痛苦,也没有这日子难熬。
她把洗好的衣物,拿到阳台晾晒。
碰到了张大爷,她打了招呼,继续干活。
个子太低,她踩着梯子,刚好够得到。
张大爷过来帮忙,可是他不老实,两只手竟然握着李冬梅的大腿。
这个动作,很突然,让李冬梅嘴里哼着的歌,都跑调了。
“老张!我把象棋拿走了!”
李冬梅想推开张大爷,可是张大爷不肯。
她只好保持这个姿势,快速把衣物挂好。
她一边回话,一边用力冲了出去。
她听着张大爷说要加钱,心里的火气,噌的一声上来了。
就是因为这些蜚语流言,她才会到了今天的地步,只觉得恶心难忍。
“叔!你要是再这样,我下次可不来了!”
她的客气话,可没让张大爷清醒下来。
顺带,她还摔了一下洗脸盆,都无济于事。
张大爷隔着五张红灿灿的票子,在李冬梅的腿上,狠狠摸了一把。
李冬梅靠着墙,有些慌乱,但是她连死都不怕,还会怕这个吗?
她想着,这样的男人,要是能一块带走就好了。
让其为自己的行为,吃些苦头。
她看着票子装在自己的口袋,张大爷正酝酿着更激进的动作。
“在家吗?我是你王姐,想借点盐!”
门外有人喊话,张大爷惊慌失措,没了兴致。
张大爷不关门的习惯,此刻却成了他的大救星。
张大爷出门和人吵了起来。
“臭娘们!家里盐没了,不知道买吗?每天就是借借借,嘴上抹石灰,白吃!”
“死老张,你的脸怎么这么大呢?怎么哪也有你?你姑奶奶爱借就借,你算哪根葱!你有本事,你也去借,借得来算你行!”
李冬梅的心,剧烈跳动着,这可是个好机会。
不用等宋毅来,那样就可以把宋毅的嫌疑,彻底排除在外了。
她看到了墙上的蟑螂,知道那是一只,提前准备好的假蟑螂。
她拿起拖把,够不到,接下来就是找马扎了。
踩上马扎,晃晃悠悠,她的身体靠着洗衣机。
距离如此之近,她完全可以准确落入其中。
可是,她不想就这么便宜了张大爷。
灵光一闪,她抓住了旁边的简易支架。
简易支架并不牢固,轻轻用力,就脱落了。
她顺势倒了下去,并把屁股对准了洗衣机的内筒。
脑袋重重撞在了墙上,她没有喊,强忍着。
她的身体,顺势钻进去了。
她的手,轻轻划过甩干的按钮。
洗衣机的盖子,正巧也合上了,省去了她的功夫。
洗衣机开始工作,她想着心中的苦涩,不发一言。
卫生间外,张大爷正吵得火热。
洗衣机的声音,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宋毅把晒好的床单,送到了张大爷的家里,正撞见孟建国在那里劝架。
宋毅平静把床单放在张大爷家门口,他听得到洗衣机转动的声音,一切已经了然于胸。
……
李冬梅的事件,没有那么多的目击者。
事件的真相,只能凭借着马锋和范思辰的叙述,表现出它原本应该的样子。
张大爷,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他没有被李冬梅拉下水。
不幸的是,他的家,是一个死者的葬身之处。
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还是巧合?
不过,李冬梅的临场发挥,成功干扰了案件的侦破。如果宋毅能够早些出现,也许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李冬梅的遭遇,足够令人唏嘘。
这里面,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世界对一个人的包容程度,不是一个人可以左右的,它是由许许多多的人汇聚而成的。
而作为李冬梅的家人,无疑是分量最重的一部分。
这像是一种警示,告诫着众人,要拥有更加包容的心,要关注身边人。
李冬梅的离去,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惋惜。
最起码,生死,是个人的选择。
而李冬梅,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她疲惫的一生中,这应该,是最自由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