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時間便到了九月。
這一天,楊業一如往常一般,悠閑地坐在府邸內,手裏拿著一本古老的竹簡,翻看著。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翻看這枚竹簡了。
他手中的這本古書,到底算不算儒家經典,還是個問題。
這本竹簡共三百七十三行,全部都是問句。
一口氣問了一百七十三個問題,問了天地自然,問了社會,問了曆史,問了人生。
這首詩涉及到了天地之分,陰陽之變,日月星辰之變,甚至涉及到了神話傳說,甚至涉及到了聖人的惡行,涉及到了治世興衰。
這是作者對傳統思想的一種勇敢的質疑,一種對真理的探求。
楊業認為,如果自己能回答完這一百七十三個問題,那自己的《格物學》就有了一個大致的框架,可以作為自己的儒道立論。
但,這隻是一種猜測。
畢竟,想要讓《格物學》變得更加完美,光是解答這些疑問還遠遠不夠。
楊業認為,自己要構造一種將科學與神學融為一體的東西。
楊業自嘲地笑了笑,現在的自己連門都沒有摸到。
但他依舊沒有放棄,也沒有改變自己的儒家理念。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要是這麽好辦,那些聖人早就這麽做了,還會給楊業這個機會?
就是這樣,楊業才要加倍努力。
如果能創立出《格物學》,他就能開創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成為道祖,觸摸到那條通往彼岸的大道。
楊業這麽一想,心中更是下定了決心。
他想要積累更多的理論。
仿佛是受到楊業的影響,係統界麵上,那本竹簡的閱讀量,已經慢慢的達到了100%。
然後,他的腦海中,慢慢浮現出了一本金燦燦的竹簡。
接下來的一百七十三個問題,以及一千五百六十個文字,也紛紛從金光中飛射而出,急速盤旋不定,仿佛一團團金色的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