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京都,比袁正奇更加適合作為北麵督帥的大有人在,就說才能,站在此處的胡廣率領將羌戎兩族納入朝廷統治,
為大昭拓土無數,並且之後吳王之亂,他又領兵在西原攔住吳王南下的進程,隨著小皇帝在京都擒獲小吳王,戰事結束。
顯然,胡廣怎麽看都是要比袁正奇更加適合領兵的。
那麽方正南為何要舉薦袁正奇而不舉薦方正南呢?
當然不是方正南擔心聖後不允,也不是擔心朝中有大臣會在背地裏議論他舉薦人才隻在保皇黨中挑選。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將不離兵,兵有手。
袁正奇自任衛尉以來,便著手掌控南軍,從虎賁宿衛中調了不少心腹過來倚為臂膀,前衛尉黃庭柱也並非是培養私兵的人。
幾年下來,負責守衛皇城的南軍已經基本被袁正奇所掌控。
若方正南此刻舉薦胡廣為北線督帥去統領萬餘人的南軍將士,軍心必會有所動搖,且胡廣自己也不好統帥。
昨日陳玄默便向聖後說過此中道理,如今袁正奇所率南軍潰敗,
而京都城中,北軍分東線南線兩路出京都後,便隻剩下八千人,這八千北軍乃是方正南特意安排在京都以防不測的。
北軍不同於南軍,聖後娘娘自然也是覺得,這樣一支精銳沒有必要再交給袁正奇統領,故而才提出換將的心思。
陳玄默顯然看出聖後娘娘的想法,躬身行禮道:“娘娘聖明,如今大通關已破,劍川王便可**盤石關,”
“紫川之地,雖有地利,也可阻劍川王,可是既然劍川王早有翻越大通山的計劃,便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微臣推測,劍川王不會再大通關多做修整,他定會親率大軍南下,不給衛尉大人反應修整的機會,趁軍心渙散時予以重擊,”
“當然,若衛尉大人有所防備,提前收攏兵馬,召地方官員同心協力,或許能立穩腳跟,我軍前往馳援便不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