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京都大梁上空的乌云已经覆盖了好几天,没到夜晚也会有雷鸣闪电降下,可奇怪的是,接连时日,都不见雨水,只是阴沉,
阴沉的就像京都好些人的心情,像大昭的国运,今天亦是如此。
只不过在某一刹那,长街上穿过了一道剑光,非常耀眼,照亮了整条阴沉许久的长街,这条街名叫朱雀大街。
后来有识得的人揭露,那剑光是当朝帝师,吏部尚书,军机处大臣向伯符,此去再镇天阙关。
不论是帝师的身份还是向伯符本身在江湖上的名望,这一举动都足以给京都一些百姓带来些许心安,当然,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自是无用。
而在皇城长乐宫中。
圣后娘娘看到太监涂末和锦衣卫指挥同知牛牟分别押着几个头上带着麻袋的人进入殿中,这让他倍感错愕。
"卫八子,这就是你要给哀家看的东西?"
"圣后娘娘请稍安勿躁,这些事还需从十几日玉儿接到陛下交付臣妾旨意时说起,"玉儿显得很是平静。
袁秋水听见这话却已经面露激动,"陛下十几日前就已经告知妹妹安然无虞?"
稍微沉默后的圣后突然向永寿殿的方向看去,隐约间仿佛已经听见里面传来的哭声,"你们倒是心狠,不告诉哀家便罢,连亲生母亲也未曾告知,"
自从赵启在东林山遭伏后,住在永寿殿的闵太后便开始以泪洗面,整日里更是追着询问有没有皇帝的消息。
几次过来,圣后都发现闵太后变得越发憔悴,甚至精神上看起来都有些问题似的。
而玉儿每天晚上都回去陪她,可没有得到赵启的具体消息,闵太后依然是很崩溃,直到这几日,白天停不下晚上睡不着的闵太后病倒在床,
如此这般,倒反而好了些,更能得到休息。
玉儿向圣后跪下请罪,她也是没有办法,赵启以大昭百年基业开一场赌局,若不小心翼翼,便会万劫不复。
若将皇帝安然无虞的消息告诉闵太后,某些人必然能够看出,
反之,闵太后越伤心,便越会有人以为皇帝已经遭遇不测,圣后娘娘至今还在朝臣及天下人面前模棱两可,不过是为了稳定将要涣散的人心。
"起来吧,"
都已经到了这般地步,圣后自然不可能去怪罪玉儿,只是皇帝居然将京都之事悉数托付给玉儿这个才二十的女子,
便是她也感到万分诧异,"皇帝如此看重你,不惜将京都诸事交由你打理,哀家又如何好责怪于你,说吧,皇帝究竟想做什么,为什么至今不回京?"
牛牟和涂末将人押进来后,便很识趣的躬身离开。
玉儿望着跪在地上,上前摘掉两人头上的头套,说道:"圣后娘娘,他们两人是锦衣卫所抓获的叛军内应。"
"什么?内应?"
圣后脸色微变,盯着跪在地上的两个男子,嘴中皆塞满了布带,脸色惊恐。
"他们是当初背叛朝廷的裴安,所安排在京都的人,"
当玉儿的目光落在两名男子身上时,变得宛若极北冰川中的千年兵刃,锋利的同时还坚硬无比。
两人似乎是这几日遭到过什么酷刑般,感受到玉儿锋利冰冷的目光,身子下意识的哆嗦一下。
见此情形,圣后定神望着玉儿, 原本对这个女子的认知再一次发生极大的变化。
当玉儿再看向圣后时,恭敬有礼,不会有半分逾矩,"这个人从战事爆发以来,屡次三番进入司农寺卿府宅之中,"
"或是装作送菜入府的菜农,或是装作长工进入府宅,为的都是与梁大人密谈,所为的便是他们大军攻破三公,兵临京都城下,"
"再请司农寺卿以为内应,打开京都城门,好让叛军攻入皇城,逼迫圣后,做出违背天下民心之事。"
所谓违背天下民心之事,自然是叛军最后的目的。
就目前来看,剑川王和南安王应该都是为了帮助鲁王登上天子之位,毕竟前者虽是王爷,可血脉相差太远,后者虽也有几分争夺皇位的能力,可比之鲁王还是差得太远。
"当真如此?!"
"圣后娘娘请看,这是锦衣卫十几日来审问的结果,"玉儿奉上审问的供词。
圣后没有怀疑玉儿在故意诓骗于她,那怕眼前这个女子本身是越国人,问道:"那么另一人呢?"
"回娘娘,他所负责的是联络光禄寺卿柳湖,"
玉儿说道:"事实上,如今朝中大臣,真正安分守己的臣子已没有几人,前几日殿下要从锦衣卫中挑选精干之兵离京,"
"臣妾之所以没有答应,便是为了奉陛下旨意监控京都,以防有人做叛军内应,只不过,更为重要的是陛下想要借此危难,见证忠心。"
两份供词,一段简单的解释,
看起来说服力完全不够,似乎也不足以解释皇帝究竟想要做什么。
然圣后何许人,她也不是没有派人找寻皇帝的踪迹,宫中她也派人盯着玉儿的鸣鸾殿,很多事情串联起来她便也想明白了,
而玉儿最后那句‘见证忠心’已更是让她瞳孔震颤,"见证忠心?你的意思是,皇帝要拿大昭百年基业去见证忠心?"
面对圣后娘娘随时可能爆发的怒火,玉儿躬身,不卑不亢,"回圣后娘娘,陛下说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大昭要想换取新生,必先进入死地。"
"好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
圣后语调已乱,她对皇帝其实有所猜测,譬如暗中调派兵马,寻找时机,以及制敌,可无论如何她也没有料到,
小皇帝居然敢将江山社稷随手放于险地,"他那里来的气魄,他凭什么敢下这样的决定。"
看着上方努力压制自己情绪的圣后,玉儿郑重说道:"圣后,他是您的儿子,更是大昭的皇帝,他当然能下这样的决定。"
闻听此言。
圣后眼看控制不住的情绪,突然间反而平息下来。
殿中不知过去多久,圣后娘娘渐渐长舒出一口气,问道:"这么说,现在京都城外三路大军合围而来,都是皇帝乐于看见的了。"
"回圣后娘娘,陛下不止是隔岸观火,还为叛军推波助澜,"玉儿平静的声音落响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