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治大唐

第5章 杀人洞

字体:16+-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勇气都是徒劳。

唐军蚁附而上,顷刻间就淹没了这一小股敌军。

梁永忠很快也淹没在刀光剑影之中,身中数余刀,当胸被两支长枪贯入。

身躯却依然不倒,怒目眺望着万千唐军。

只是他紧握在手中的长刀再也无法挥舞!

高句丽最后的屏障已被唐军攻破。

当孟凡身跨乌骓,从容走过木桥,再次来到梁永忠面前的时候,唐军已然攻入安市城内城。

街巷间喊杀声越来越小,几不可闻。

孟凡恭敬的翻身下马,来到梁永忠身前。

“梁老将军,您曾拒天可汗于城下,曾迫使唐国太傅 落慌而逃,几乎身死,面对利益却始终不肯变节,不失为高句丽国的忠臣良将,孟某谨在此答应你,入城之后,不杀一个百姓,你的家小,孟某也会尽力照抚。”

“来人啦,鸣炮十响,为梁老将军送行。”

“诺。”

“轰、轰、轰……”

声声炮响中,唐军士卒们抬起安市城主梁永忠的遗体,缓缓向城中大道上行去。

“厚葬梁老将,将所有战死的高句丽士卒,葬于梁老将军的坟后。”

“诺。”

十万唐军如秋风扫落叶般,**清了城池中的残敌。

当夜,便于城中扎营。

孟凡宣谕士卒,不可侵扰百姓。

一边命人修补城池,安置俘虏。

全军休整三日,三日后起程,继续向平壤城进发。

孟凡招降梁永忠不成,心里郁闷了好几天。

猛虎虽死,其威不倒。

对于一个六百年的古老帝国而言,其数十代人所累积出的归属感,让这个国家产生出几个忠臣良将,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

要想让他们彻底臣服于我大唐,不仅要靠武力征伐,更要加强文化宣传。

使他们逐渐认同汉文化,从而并入华夏族群之中。

想到这儿,孟凡立即手书一封,派人送往后方。

天子峦驾已至新城,不日即可到达安市城。

新君李恪在得知捷报之后,心甚急切,来书说要回快脚程,当天就要来安市城中。

孟凡劝阻了他,告诉他尚有余敌未被清除,恐怕会有人行刺天子。

梁永忠的做法让他相信,高句丽的血性尚在。

如果操之过急,势必会遭到反噬。

就在他写书去往后方,向天子进言,让天子亲自撰写御书,对高句丽百姓予以宣抚时。

安市城北门外,先前两名抓捕了金泰的校尉躲在一户农家小院的地窖内,相对而坐,一阵阵发呆。

两人的脸上都惊恐未定,一身烟火气都还没来得及洗去。

地窖内漆黑一片,只有一盏如豆的灯火在两人中间的一张小木桌上,绽放着顽强的火焰。

其中一人盯着火苗说道:“朴大哥,梁老将军死得惨啦,咱们一定要替他老人家报仇。”

另一人说道:“报仇?怎么报?四面都是唐军,咱们就只剩下两个人,连这地窖都出不去。”

“我听说唐国皇帝要来了,咱们舍得一身剐,把唐国皇帝干了,也留得一世英名,也不堕了梁老将军威名。反正咱哥儿俩这条命,也是梁老将军捡来的。那唐国太傅不好杀,咱们就杀了狗皇帝。皇帝一死,太傅也在劫难逃。就算他立再大的功劳,他们的朝廷也饶不了他。”

“罗兄此言虽不差,可咱们怎么知道唐国皇帝什么时候来?光靠咱们两个,怎么接近得了他?”朴成一脸疑惑,不明白罗仁礼为何这么自信。

难道罗仁礼不光在城外有这所院子,手里还有其它更多底牌?

“不瞒朴大哥,我事先就知道此战必败,但却没想到,兵败如山倒,连梁老将军都战死了。本来我想着,助老将军一齐出逃平壤,因此早做了些准备。”罗仁礼笑道。

“什么准备?”朴成暗暗惊讶。

他们两人是负责梁永忠安全的亲卫队长。

一个是正职,一个是负职。

朴成身为正职队长,居然不知道,罗仁礼还背着他留了后手。

“小弟以将军的名誉,向金泰要了十枚霹雳雷火弹,埋在了南城门的杀人洞里。”罗仁礼得意的说道。

朴成恍然大悟:“难怪你坚持要从南门突围,再饶道北门,到这里藏身。”

“好在我们跑得快,身后追兵不多,要不然小弟今天可就点了那些雷火弹了。”罗仁礼庆幸道。

朴成点点头,略一沉思,忽然发现了什么,沉声道:“怎么才能让唐国皇帝一定走南门呢?万一他要是走北门,那些霹雳雷火弹,岂不是白放了?”

“这个容易,放之前我就想好了,你想南门通往何地?”罗仁礼笑道。

“当然是平壤。”朴成恍然。

唐军早晚必定进攻平壤,只有走南门一条道。

唐国皇帝紧随其后,当然也会从南门经过。

“到时咱们藏身在杀人洞里,趁皇帝的车驾路过,把十枚霹雳雷火弹一齐点燃,你想想,狗皇帝还能活吗?”

“我兄弟要是干成了件大事,也足以留名千古了。”朴成兴奋的说道。

“唐国皇帝不须时日才会进城,进了城也不会立刻就走。咱们完全可以化妆成百姓,潜入城中,假意归附。只要注意些,却露了马脚,应当问题不大。”

试想安市城中,光百姓就有数万之众,谁还能每个人都认识?

他们兄弟虽然是显眼人,常年跟在梁永忠身后,但认识他们的,也大多都是军中诸人。

百姓中又有几人认得他们?

两兄弟一拍即合,干脆脱掉了身上的高句丽军服,钻出地窖把浑身的烟火洗干净。

又换上了百姓的服装,摇身一变,成了安市城外的两个农民。

在宅子里住了两天,眼见地方上很快太平了下来,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安市城中也不再禁商贾。

他兄弟二人便收拾了些山货,推着一辆独轮车,从北城门进了安市城中。

打听了一番他们方才得知,唐国皇帝已然入城。

就住在过去梁老将军的府上。

而唐国太傅孟凡则住在总兵衙门。

坊间并未传出唐军欲进兵平壤的消息。

但两人知道,这样的军机重事,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知道。

只要关于观察粮草的动向,就能明白唐军到底要干什么。

于是,他二人便跑去总兵衙门前,应征进入了唐军的运粮队,成了帮助唐军运送粮草的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