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往往是伴隨著大旱一起而來的。
孟家的一百二十頃良田,自然也和銅人原上的其它鄉民們一樣,顆粒無收。
鄉民們整天早出晚歸,想盡各種辦法,在關中平原上四處捕捉蝗蟲。
再運往萬年縣衙設置的收購點,換取錢帛,購買可以充饑的糧食。
其先,橡子豆腐和椒鹽蝗蟲,隻要六文錢一鬥,相互參半,供應充足。伴隨著蝗蟲和橡子的數量越來越少,災民們終於還是到了食不果腹的境地。
好在朝廷的轉運司,已從關外陸續調運若幹糧草進了長安城內。
雖然杯水車薪,仍然難於平抑日益增高的糧價,卻因此而使很多人保住了性命。
朝廷的粥場仍在艱難的維持,采購橡子的隊伍,也已深入到終南山腹地百餘裏。
孟家莊上下,在孟凡洞查先機的情況下,衣食無憂,安然度過了整個秋季。
在此期間,灞城酒樓雖然沒辦法開張,可孟凡也沒閑著。
他見豆腐在大唐如此廣收歡迎,決定在豆製品的製作上,作足功夫,開發出一係列新的品種,以鞏固自己豆腐發明者的地位。
他知道,即使保密工作做得再好,早晚有一天,豆腐的製作工藝,也最終會被他人攻破或者盜取。到那時,自己的豆製品矩陣,就會是又一個堅不可催的壁壘。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他矢誌要在餐飲行業,成為名實其實的霸主。
因此,他很快又開發出了豆腐幹,豆腐皮,豆腐泡,腐竹等一係列新的食材。
當福菊從長安城回來,見到這些食材的時候,簡直驚掉了下巴。
他們又利用歇業的這段時間,在灞城的酒樓裏,開設了廚藝培訓班。
在孟家莊及銅人鄉,乃至整個灞城鎮,招收了一批背景清白的弟子,進入一刀流。
由孟凡手把手交給福菊更多的菜式,再由福菊教給這些新招收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