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的妖嬈

武薑,鄭國的不穩定因素

字體:16+-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大隧之外,其樂也融融。——《左傳》

這是《左傳》裏一個不孝的兒子和一個不慈的母親再次見麵的情景,如果你想知道這裏麵的故事請繼續看下去。

鄭國的起源

隨著周平王的遷都,周王朝畫上了一個頓號,但是很快它又會被劃上一個省略號了。這個省略號代表著曆史進人了中國女性的第一個活躍期,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

本篇的故事發生在春秋初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鄭國。

鄭國這個國家好像在東周並不太出名,大部分人對這個國家並不太了解,因為這個國家建國很晚。

鄭國建立在公元前806年,那時正是周宣王統治的時期,有一天,周宣王把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姬友封為伯爵,所以我們稱姬友為鄭伯友,就是曆史上的鄭桓公。

鄭桓公的事跡我在前麵已經給大家介紹過,其實就是我在上一章中說的鄭伯,這個人是賢臣,百姓很愛戴他,官拜司徒,最後為周幽王力戰而死。

鄭桓公是忠臣不假,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很清楚周朝就要毀在周幽王的手裏了,自己盡忠職守拚上老命就足以對得起周王朝了,犯不上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也搭上。因為鄭國的屬地離鎬京太近,一旦發生變故,就會處於兩難的境地。救援鎬京,自己的國家肯定是首當其衝,來犯之敵如果太強,還很有可能會捎帶腳把自己滅了。(《國語?鄭語》:“王室多故,餘懼及焉。”)

估計是周幽王幾次“烽火戲諸侯”把鄭國真正地折騰慘了,鄭桓公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東遷”。

鄭桓公便問了上章我們提到過的那個精通算卦的太史伯,雖然老愛說怪話,但那些怪話確實很準的。

鄭桓公見到太史伯就問您看我把鄭國遷到哪裏比較好呢?”(《史記》上說:“予安逃死乎?”《國語》上說:“其何所可以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