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书记工程

第二十章 顿悟

字体:16+-

峡江大桥竣工通车后,峡川东城新区和西城新区开始渐渐热闹起来。

市民们都说薛明汉为峡川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是啊,确实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它的建成,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还让峡川市民在工作、劳作之余又有了一个新的休闲去处。无论是清晨、白天、还是傍晚,前往峡江大桥观光赏景的市民都是络绎不绝。

然而,这天清晨,赶到这边晨练的人们却发现,峡江大桥两边不仅设置了路障,还有警察把守,禁止一切车辆、行人通行。原来,交通部门接到上级命令,临时关闭了峡江大桥。关闭的原因,据称是因为今天会有几位特殊的客人要登上峡江大桥的观景台观光赏景。

7点来钟的时候,一个由警车开道的车队向峡江大桥这边驶来。车子停稳后,下来七八个人,一个是薛明汉,一个是易竹刚,另一个则是邹放,还有王一名和钱池,其他的则是陪同前来的机关干部。

登景观台的时候,易竹刚和邹放两个人突然谦让起来,易竹刚说邹放是他师父,理应他走前面,邹放说易竹刚是老领导,更应走前面。最后,薛明汉只好按照年纪的大小,要邹放走在最前面,易竹刚走中间,他跟王一名、钱池走最后。

站在景观台上,薛明汉的心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想到了初到峡川,人地生疏,陪受排挤时的那份茫然与尴尬;想到了峡江大桥的方案从最初的颇受争议,到他力排众意,强行上马,再到招标一波三折,建成通车;想到了已经被“双规”的郭小勇、刘会南、韩启生、易平和、杨华、李宗斌、陈立东……薛明汉真的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明汉,在想什么呢?沉默不语的。”易竹刚问道。

“想的东西太多了。到峡川仅仅一年的时间,但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而且是不愉快之事太多,而让人高兴的事太少,我这个市委书记,当得累啊。”

“你当着累,我看着也累。明汉,仔细找找原因吧。峡川要发展,大力创新、推行改革是必要的,而创新和改革,就必定会影响到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这就意味着会有阻力,峡江大桥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你可要有思想准备呵。”易竹刚说。

一座峡江大桥,已经把峡川搞得腥风血雨,也让他这个市委书记心力交瘁。现在的峡川现在的他,都已经经不起任何的折腾,他只希望,接下来的改革能够顺顺利利,整个峡川一派朝气,和和谐谐。

“邹先生,从上桥到现在,您就一直没有说话,能跟我和易老说说您在思考什么吗?”薛明汉看邹放专情专注地注视着正在建设的新区,似乎完全没有听到他和易竹刚的谈话。他不禁想知道,此时此刻,这个深居简出,心中只有诗只有字的峡川老百姓,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邹放把目光从远处收回,说:“我在想,很多时候权力,就像金庸笔下的一把屠龙刀,令武林各路高手反目仇,举刀相向。从古到今,在中国的官场上,有多少人死在了权力这把刀下,又有多少人利用这把刀击败对手走上更高更大的权力舞台。我不谙官场为人之道,也不懂权力争斗之术,在我看来,权力就似一把双刃剑,既伤了你,也伤了我,争得越凶,斗得越狠,伤得也就越重。这样的争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在更高更大更强的权力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手中拼命抢来的这点权力,有多么的微不足道。”

“说得好!”易竹刚赞道,“师父就是师父,虽身不在官场,但对官场却洞若观火,看得比任何人都深都透。”

“我想,这应该就是我当初拒绝您的要求,坚决不涉入官场的原因吧。”当初易竹刚欣赏邹放的才华,曾多次表示愿意帮邹放在官场谋份差使,但都被邹放谢绝了。

薛明汉也觉得邹放说得很对,权力争斗就是一把双刃剑的,倒下的人解脱了,胜利的人呢,心力交瘁,然后又得迎对新的挑战。这条路没有尽头,也没有谁能预测自己在这条路上,到底能走多远。

“薛书记,那幅《对酒当歌》还在您的办公室挂着吧?”

薛明汉不知道邹放怎么突然问起这个,说:“摘了吧,换幅别的挂上去吧。”邹放停歇了一下,继续说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想当年曹操写下这首诗时,抒发了他求贤若渴,企盼早日成就大业的愿望。但是,中国的文字很微妙,同样的一句话,你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像‘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字句,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

“邹老提醒得对,权力是敏感的东西。你那幅字,歧议太大,有独霸专权,只手遮天之意,还是摘了吧。”易竹刚也说。

“行,我听你们的,摘了,到时再请邹先生给我赐上一幅。”薛明汉说。当初他挂这幅字,是有提醒一些领导干部投靠他,和他一起建功立业的意思,但说他想独霸专权,只手遮天,这可就比窦娥还冤了。对这幅字的非议,王一名也跟他提起过,但他总觉得清者自清,未当回事。

邹放推让着,说:“您还是让易老书记赐字吧,他的字,比我的要好。”

易竹刚当然不同意,说他修炼不到家,还未出师,万万不敢拿出来现丑。

“你们就别争了,哪天你们到我家杀上几盘,谁赢谁写,我作裁判,谁要是敢隐藏实力,就判谁输。”

“好。”

“好!”

“易老,邹先生,我突然想到了一首诗,欠推敲,也不工整,想给你们念念,不足之处还请二位多多指教。”

“念吧,我跟易老洗耳恭听。”邹放说。

易竹刚朝薛明汉点点头,说:“历经磨难成壮志,必有佳句藏心中。我想,明汉的这首诗,必定是其人生的一段深刻感悟,肺腑之言,字朴情真,工不工整已不重要。”

受到易竹刚的鼓励,薛明汉吸了口气,目视前方,缓缓吟道:

上任伊始万事新,寒流袭身起愁云。

峡江大桥招争议,各显其能笼人心。

剥蚕抽丝拨迷雾,利剑出鞘斩幽灵。

官场博弈人憔悴,祈愿明朝天下平。

“易老,邹先生,觉得如何?”

易竹刚没有答话,邹放也没有答话,他们好像正神情专注地看着什么东西,薛明汉不敢打扰他们,顺着易老他们凝望的方向,薛明汉看到漫天的晨雾正逐渐地变淡、变淡,直至散去,而一轮红日正慢慢地、慢慢地跳出云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