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修仙,宫里请了一批方士炼制金丹,以炼得长生药。这引出了赵扶苏对焚书坑儒的回忆。赵扶苏追随者扶苏的记忆,回想到扶苏与始皇帝冲突最激烈的时候。
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在统一中国之后,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
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
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等等。
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四百六十余人活埋于咸阳。
赵扶苏在现代一直都认为秦始皇坑的是“儒”,有一个理由是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称所坑者为“生”,而司马迁在《史记》索引中的说“自汉以来儒者皆号生”,所以,“生”即“儒者”。
其实,这明显是断章取义,因为汉代以前,方术之士也可以叫生,如《史记》中有载的安期生就是著名的术士。所以,秦代的“生”不完全是儒生。
况且,“坑儒”是秦始皇去世一百多后才出现的说法,于是有人认为,“坑儒”应是西汉文人出于对秦始皇暴政的愤怒,而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
后世也有很多人认为秦始皇并没有坑过儒,他坑的其实是“方士”。方士中可能有儒生前面虽然论证了秦始皇并没有专门坑儒,但是所坑的“生”中,是否有一部分是儒生或准儒生呢?
赵扶苏在扶苏的记忆中回想当时与始皇帝发生冲突的情景:
秦始皇“焚书坑生”之后,扶苏谏道:
“如今天下初定,远方的人民未必心服。这些儒生(原文是“诸生”)都是学习孔子的,陛下这么严厉地惩罚他们,我怕天下百姓因此而恐惧不安。请皇上明察。”
秦始皇闻谏大怒,把扶苏赶到遥远的北方边境,当蒙恬的监军去了。此举,导致了后来的沙丘之变。赵扶苏如今又回到咸阳城,可惜父皇已经在沙丘被谋害了。物是人非,不免伤感起来。
司马迁在记载秦始皇咸阳坑生一事时,只是笼统地说“诸生”或者“术士”,扶苏在进谏时,则把“诸生”的意思解释得非常明白:“诸生皆诵法孔子。”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徒子徒孙自然就是儒生,《史记》记述看似混乱,是因为秦始皇喜鬼神之事,派人到处求仙药,于是有一些儒生便投其所好,混进术士的队伍,想借此博取功名利禄。
不想却遭到方士牵连,秦始皇坑方士时,连同假装方士的儒生也一起坑了。所以司马迁才说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另外,方术之士多数也是读书人,可算是准儒生。
赵扶苏也是感慨,杀戮之下,必定伤及无辜,这些被坑的“生”中难免会有一些被错杀的儒生。如今始皇帝逝去,这天下该由我来重着笔墨了。
赵扶苏开始在扶苏的记忆里找衔接的事件,考虑从何处着手?
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他说: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秦始皇听后不动声色,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他反驳说:
“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为了别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
他向秦始皇提出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在宴会散后第二天,就在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
不到30天时间,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图书馆内的一套藏书。
赵扶苏从扶苏的记忆中得知,后世所说的始皇帝焚书,烧的只是民间乱七八糟的野史。正史都在皇家图书馆里收藏着。
至于后世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是因为项羽莽夫进咸阳一把火烧了皇宫,大火三月不熄,先秦万千正史书册都在大火中彻底化为灰烬。
赵扶苏如今穿越而来,要将先秦书籍打包带走!万一历史再次重演,莽夫项羽真的打进咸阳怎么办。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这一天,嬴政驾幸梁山宫,随行的人马车骑甚众。把酒临风,驻足山顶时,秦始皇偶一抬头,发现丞相的随从很多,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当时秦朝的丞相设左右两名,分别是李斯和冯去疾,不知超标的是哪位。
这一细微的举动被随侍在侧的一个中贵人(宦官)发现了,这个中贵人与超标的丞相是朋友,就将皇帝对他的车骑过多似有不满这一情况泄露了出去。
几天以后,秦始皇不知道如何听说了此事,于是大起诏狱,把当时在身旁的中贵人全部处死,弄得人人自危。
“就从这里着手!”
赵扶苏从扶苏的记忆中找到了突破口。
“一是要接近群众,不能与群众割裂开;二要部分恢复分封制。救下弟弟妹妹们的任务意味着后续要安排好弟弟妹妹们的去处。”
“胡亥集团的势力要先消减,从哪里着手呢?”
网文小白特点就是太弱了,毫无头绪啊。扶苏的弟弟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小到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对世间炎凉困苦啥都不知道。
胡亥在皇宫之外的政策实施者是李斯。得先把李斯修理了,下一步才可能是胡亥。
“李斯说起来还是我岳父!可惜沙丘政变时,李斯头脑不清醒,走到我对立面去了。”
要扳倒李斯,就要从李斯的施政中找漏洞,然后进行反击。赵扶苏开始搜有关李斯施政期间的可疑点。
公元前218年,始皇帝东巡到博浪沙时,遭到张良和一名力士行刺,但是击错了马车。始皇帝受到惊吓,捉拿了数日没有捉到,然后下诏全国大搜捕十天,毫无结果。
公元前217年,大秦复辟秦惠文王铲除了一百二十年的严苛法家政策,重启暴秦模式。
公元前216年十二月,始皇帝在咸阳便衣出行,宫中四位武林高手随行保护,晚上在兰池碰到了强盗,四位武林高手出手将强盗打死。始皇帝下令在咸阳大搜查二十天,无果。
关中米价涨到一石一千六百钱。
公元前215年,方士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胡当指胡亥,但始皇帝以为是北边的胡人,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常驻北疆,北击胡人,攻略河南地。
公元前213年,李斯奏请焚书坑儒。
公元前211年,有陨星坠落东郡,有人在上面刻:
“始皇帝死而地分。”
追查作案人,未得。始皇帝下令将居住在陨石周围的人都杀了。
秋季,有使者夜过华阴平舒道,遇山鬼献玉,山鬼言:“今年祖龙死。”
始皇帝请求卜辞,卜辞说巡游天下可以解灾祸。于是始皇帝开始最后一次巡游帝国。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巡游帝国途中,于沙丘被谋杀,李斯、赵高、胡亥发动沙丘政变,谋杀扶苏。
赵扶苏从中看出了李斯的阴谋轨迹,原来沙丘政变不是一时之作,而是前奏满满。赵扶苏决定先拿李斯开刀。自己岳父又如何?历史上扶苏被谋杀,这位岳父可是握有绝对否决的权力,是他放弃了扶苏。
陨石案涉事的人都杀光了,自然不可能翻案。
有迹可查的是张良、力士行刺案;兰池强盗案;燕人卢生以鬼神事,奏入图书案;山鬼献玉案;卜辞巡游案;带胡亥出巡案;沙丘政变案。
赵扶苏整理出一条完整的政变实施计划。
“太可怕了!想不到李斯居高位时就开始谋划杀掉始皇帝。先搞乱大秦政体;然后大肆消耗民力,导致民怨沸腾;再不重视农业生产,导致关中米价暴涨;接着利用始皇帝信鬼神,装神弄鬼。”
“这些鬼神之事,多半是李斯安排做的。始皇帝一步步被李斯引诱入圈套,而不自知,终于命丧沙丘!”
赵扶苏胸中怒火已经燃起:
“李斯这厮,死有余辜!先从哪里下手?”
赵扶苏想着怎么开始剪除李斯。
“李斯生有三子,长子李由,任三川郡郡守,不在咸阳。二子李甲任兰池县尉,三子李幸住在丞相府。娶的都是始皇帝帝女。幼子李侥年幼,在上蔡老家。女儿皆嫁给始皇帝诸公子。”
“最容易清除的是李斯的女儿。如今始皇帝诸公子都聚集在一起,嫁给诸公子的李斯女儿们也赶往朔方城,包括自己的夫人李青城。”
赵扶苏想了想,心里划下一条底线:
“只要李斯女儿不出来阻止自己复仇,就放过她们。如果她们想尽办法阻挠自己向李斯复仇,甚至反过来帮着李斯对付自己,那么就别怪我了。始皇帝、扶苏的仇不可不报。”
“任兰池县尉的李甲就是复仇的第一个目标!”
赵扶苏将娶了李斯女儿的诸公子排除在外,通知其他十五位公子,率领门客及仆从三百余人,主动出击。
自荣禄斩杀了前来骚扰的咸阳巡逻队之后,赵高明显消停下来。宫殿外暂时没有卫兵监视。
赵扶苏与诸公子策马前往兰池。
负责盯梢的太监很快将诸公子有动作的消息传送进了宫中,赵高大概猜到诸公子要干啥,决定坐山观虎斗。
赵扶苏到了兰池县,直往县尉驻地而去。李甲正率领数百人在操练,见到有人闯进,立即上前阻止:
“军营重地,严禁乱闯。”
赵扶苏也不答话,狙击机甲具现,左手合金盾,右手军用锤,策马而来,举锤就往下砸。
李甲将手上长戈举起,避开锤子,直刺赵扶苏。
“好武艺!”
李甲没有挡住锤子,而是利用长戈兵器长的优势,如果赵扶苏不想办法格挡长戈,那么锤子没有砸到李甲,赵扶苏已经被长戈刺死。
可是,赵扶苏左手有盾啊!
赵扶苏左手合金盾往长戈前一挡,锤子去势不减,硬往李甲身上砸去!
“当!”
一声清脆的响声过后,李甲手中长戈刺中盾面,竟然被生生折断。
赵扶苏马力十足,区区一支长戈哪里挡得住分毫?
李甲手中长戈折断后,盾反产生了晕眩效果,楞在原地一瞬间。这时赵扶苏的军用锤到了。
“噗!”
沉闷的声音响起,赵扶苏手中军用锤正好砸在李甲头上,将那头颅砸得稀碎!
跟随赵扶苏冲击的诸公子也奋勇争先,带着门客仆从将数百名秦兵俘虏。
“当今帝位当属公子扶苏,你等可愿追随?”
被俘虏的秦兵见到扶苏勇猛非同凡人,连抬头仰视扶苏都不敢,有几位听说胡亥篡位的秦兵伏在地上道:
“我等愿意追随扶苏皇帝!”
赵扶苏也不怕他们反叛,当场放了他们,令他们打开县兵器库,全副装备,又打开县库,将粮仓的粮食充做军粮辎重。
赵扶苏将兰池县令拘来。
“始皇帝曾经在兰池遇强盗袭击,此案进展如何?”
兰池县令想不到事隔六年,还有人来查案,而且来的是前太子扶苏!
“微臣还在追查。”
赵扶苏想着估计这县令压根就没有认真查案,问道:
“你把六年来查此案的档案调来给我看看。”
兰池县令脸上刷地一下变白了:
“县里缉拿强盗归县尉管辖,县尉已经被公子击杀,无人可问。”
赵扶苏不悦:
“人死了,档案还在吧。”
兰池县令只好装作要去拿档案的样子。
赵扶苏示意一位皇弟带着门客押着县令去县衙内查找档案。看着县令腿都在发抖,走路都不稳,已经知道结果。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一下。
“皇兄,县衙内并无任何缉拿强盗幕后真凶的档案。”
赵扶苏见回来时就已经是被人架着才能站立的县令:
“据县令位,不务县令事,杀了!”
“点齐兰池县傅籍之兵,杀了篡位的胡亥!”
赵扶苏喊出了口号,眼的余光在诸公子脸上扫了一遍,发现诸公子大多没有表态。
“可怜的弟弟们,还在抱着美梦没醒。如果我不是穿越而来,过段时间,你们尽皆被胡亥腰斩于咸阳闹市。”
赵扶苏带着各自心怀小心思的诸位皇弟弟们,收刮了县衙和县令府上的银钱物资,将在兰池附近的牛车、马车尽皆征收,在兰池住了一宿。
第二天开拔,前往宋子城。
宋子城及周边居住着从六国前来的十二万户富豪,鱼龙混杂。
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之前,秦都咸阳的人口是二十五万。始皇帝下令将六国的王公贵族,富贵大家,统一迁移到咸阳进行集中管理。
大迁徙完成之后,秦都咸阳的人口一下子飙升到一百二十余万,增加了九十五万人口。每户富豪平均迁来九人。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徒三万户丽邑,五万户云阳。”,咸阳人口几乎减少了三分之二,但仍然有五十余万人,依旧是全国最繁华的巨大城市。
咸阳老城居住着老秦人二十五万,新城宋子城及周围居住着另外一半主要由六国富豪组成的人群。
赵扶苏带着近千人,挂起扶苏的旗帜,一路上无人敢拦截。
宋子城外,楚国王族见到扶苏的旗帜,长跪不起:
“大王可算回咸阳来了。”
扶苏重视儒学,贤德之名早已传遍大秦帝国。儒生都盼望着扶苏能即位大秦皇帝位,也都期待能获得扶苏亲睐,能晋升仕途。
赵扶苏感受到了儒家在六国富豪中根基极深。
“大家起身说话。”
赵扶苏毕竟还没有夺得皇帝位,自己大概率这次不可能推翻胡亥政权,如果这次接近了宋子城内六国儒生,在离开后,不知道有多少儒生将遭受牵连。以胡亥残暴性格,必会杀得血流漂橹。
赵扶苏来这里有两件事:一是查山鬼献玉案;二是查张良、力士行刺始皇帝案。
宋子城内有巡逻队和衙役管理着市井秩序,见到扶苏带着大军过来,哪里敢上前阻拦。
赵扶苏进了县衙,将县尉赵迪叫了过来:
“点齐傅籍之兵,开兵器库和粮仓。”
赵迪倔强地回道:
“没有兵符,不能征兵!”
这赵迪是赵高的弟弟,赵扶苏原本还没想着马上收拾赵高派系的人,那么送到嘴边的肉哪能不吃呢?
赵扶苏一个箭步闪到赵迪跟前,右手军用锤具现,只一击,那赵迪的脑袋就从项上消失了,撒了一地的红白之物,还有残破的头颅碎片。
赵扶苏狙击机甲闪现,挡住了四处飞溅起来喷了赵扶苏一身的污物,然后光芒四射,污物消失,恢复一身鲜亮的机甲。
“我的命令就是兵符,不从者,斩立决!”
赵扶苏将十四位皇弟们留下,征发宋子城及附近的傅籍之兵。自己则在宋子城中逛起街来。专门逛玉器店,在一家经营门面最大的玉器店前停下了脚步。
“店家,这玉佩看着像是宫里的物什?”
赵扶苏不具现出狙击机甲时,人畜无害的样子,看上去就是一位翩翩公子。
“公子,您眼光真的毒辣!”
店小二满脸堆笑:
“我们店专门为宫里制作玉器。店里的玉器手工与送往宫中的都是一样一样的。”
赵扶苏拿出始皇帝那年掉落在黄河里的玉佩,被山鬼捡回来交给使者带回还给始皇帝的那块,交给店小二:
“你看这个款式和这种质地的玉佩,店里能制作?”
店小二结果玉佩翻看了一阵:
“公子,您手上这玉佩就是我们店里雕琢的。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店一共就雕琢了两块,还都是从同一块玉石上切出来的。所以玉佩款式、质地都一样。”
赵扶苏装作伤感的样子:
“我祖上传给我的时候也说是原来有一对,只是不知道另外一块去哪了。”
店小二见不得客人伤感,急忙劝慰道:
“公子稍作等待。我们店的玉器卖出去的时候都记有账本。您手上的玉佩极为珍贵,想来账上的记载应该还在。我去帮您查一查,看还有一块玉佩是谁买走了?”
赵扶苏很是满意,拿了十几枚铜钱,塞到店小二手里:
“麻烦小哥了。说不定是我祖上给我配的婚配呢。”
店小二欢欢喜喜地进后台去了。
赵扶苏就在门店里边逛边等。
过了几盏茶的功夫,店小二出来了:
“恭喜公子,买玉佩的人家贵不可言!”
赵扶苏来了兴致:
“谁家?”
“当今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斯大人。”
赵扶苏面带微笑,心里想着:果然是他!狐狸尾巴终于被我抓住了。又从袖中拿了半吊钱,赏给店小二,转身离开。
“可惜这些任务不是狙击机甲发布的,不然,我该领到任务完成奖励了。”
赵扶苏刚这么感叹,狙击机甲程序就发来了消息:
“获得账本:李斯购买一对同款同质玉佩的签名账本。”
接下来是张良、大力士刺杀始皇帝案。
张良,字子房。原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时期的丞相。父亲张平是相厘王,悼惠王的丞相。张良因韩国亡国破家之恨,意图刺杀秦始皇。
张良曾在淮阳学礼,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
张良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带着他回到国内,并为他专门打制一只重达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
公元前218年,当张良得知秦始皇要出行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埋伏的地点。最终张良选择了博浪沙(博浪沙在河南省原阳县东郊)。
博浪沙的地理位置优越,路面沙丘起伏所以秦始皇的车队的速度就会降低,而且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官渡河,芦苇丛生,便于逃跑。
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
秦始皇的马车是用六匹马拉的“天子六驾”,大臣“四驾”就很容易区别。
但是秦始皇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早早的做了准备,准备了多辆副车,每辆都是由六匹马拉的,就容易混淆刺客。据说这一方法是由原来秦国的国尉尉缭准备的。
秦始皇的车架临近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就做好了狙击秦始皇的准备。但最终击中的是伪装的车驾。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
张良在大秦帝国全国通缉下,逃到了下邳躲了起来。至于大力士,史书上没有记载。
赵扶苏考虑从大力士着手查线索。人的力气大,身高也必定高。赵扶苏准备查一下大秦帝国境内还有哪些巨人。
公元前221年,正当秦始皇刚兼并六国,地方官员发来了个大新闻:临洮县发现了十二个巨人。
临洮,在今天甘肃定西,秦朝西北边城。这十二个巨人,据说都穿着戎狄的服装,每个人身长五丈,按秦制一丈为2.31米,差不多有六个人高大了。
巨人留下的脚印都有六尺长,不过这一打巨人比较安分守己,没有寻衅滋事、杀人放火,出来走一场秀就不见了。
这样的戎狄归服实况,被秦始皇认为是祥瑞之兆。正好没收的六国兵器没处用,于是干脆把它们熔化了,按照巨人模样铸了十二个铜人,每个重达二十四万斤,摆在阿房宫门前。
当时有个身高一丈三的将军阮翁仲,正好在临洮打过匈奴一顿。所以大家把这十二个青铜巨人也叫“翁仲”,之后把墓前的石手办也叫“石翁仲”。
这十二个巨人是什么来历呢?原来他们就是周代的长狄,长狄的祖上正是鼎鼎大名的防风氏。传说大禹曾经在会稽山大会诸侯,防风氏迟到了,大禹为了扬威就把他杀鸡儆猴。
防风氏到底有多高大呢,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就在会稽山得到一块巨骨,就这么一块骨头可以装满一车。没人认识这是啥,拿去问孔子,孔子就说是防风氏。
之后大禹有次出游南海,防风氏两个故臣想报仇,埋伏起来想刺杀大禹。不料当时雷雨交加、双龙升天,这哥俩觉得是上天要惩罚自己,还没动手杀人就吓得把自己杀了。
大禹后来了解也情况,对他们的忠心耿耿也是服,于是拔掉捅在他们胸口的刀子,用不死仙药救活了他们。但是胸口还是留下了个洞。然后他们后代都是这个样子,被称为贯胸国,也有叫穿胸国。
长狄在春秋前期非常活跃,他们还建立了鄋瞒国。春秋初期,长狄老大缘斯去打宋国,结果被司徒皇父充石反杀。之后的领袖侨如又组织去鲁国搞事,他身材高大,飞沙走石、刀枪不入。
但鲁国大夫叔孙得臣是个武林高手,人狠话不多,一箭射穿侨如的罩门眼睛,侨如、虺和豹三兄弟都被杀死。卫国又趁火打劫攻入鄋瞒杀死了简如,最后一个头目焚如逃到潞国,被晋国顺手牵羊吃掉。
可见长狄虽然牛高马大,但战斗力约等于五,所以逢武功高强之人必输,巨人族就此灭亡了。在秦始皇时出现的这打也是转瞬即逝,不过秦始皇把他们和匈奴联系起来,好好炒作了一把。
至于十二个青铜巨人,在西汉建立时,被移到未央宫门口。东汉末年董卓进入长安,把其中十个熔铸成了钱币,剩下两个几度转手,最后被前秦苻坚毁去。
赵扶苏根据历史记载,巨人国在战国时代就已经被消灭了,但民间还是会有巨人后代。这宋子城内说不定就有巨人的消息。
六国富豪,需要保镖的,如果遇到巨人后代,大概率会收养过来做打手,给自己当仆从,武力值看上去就爆棚,一般人轻易不敢招惹。
赵扶苏就打着这个心思,在街上乱逛,还到处打听有没有巨人出没。
正在问着,一处院墙里面冒出来一个巨人的头。院子围墙高度正常一丈高,这高出整整一个头出来,那巨人身高接近三米了!
赵扶苏正看得发愣,刚刚询问的那人说话了:
“这家富豪原来是韩国的,来得时候就带了这巨人过来。据说那巨人特能吃,一顿能吃五六个人的饭。”
赵扶苏已经忽略了那人的唠叨,走上前敲开了那户人家大门。
门一开,一个脸盆大小的手出现在赵扶苏眼前,着实吓了他一跳。
院子主人从屋内走了出来,隔着院子看到一位翩翩公子,气质非凡,似乎跟始皇帝有点像。
院子主人不敢怠慢,赶紧将赵扶苏请进院子,侍女将香茶奉上。
主人见赵扶苏眼光总在打量身边立着的巨人,一种自豪感由心而生,出现在脸上:
“敢问公子前来何事?我家巨人脾气很好,不轻易伤人。”
“不瞒仁兄,我也想要巨人做仆从,因此在宋子城中寻找。敢问仁兄,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得到巨人?”
赵扶苏张口就编了一个典故。
“原来公子也是为巨人而来。这宋子城中知道我有巨人仆从的人不少,也曾来问过我。我也是机缘之下得的。这位巨人小的时候是流民,我见他年纪虽然小,但是有力气,就收留了他。”
“不曾想他身高长得比常人快一倍,少年时就身高超过一丈,现在身高有一丈五尺。我就留作仆从,随行时负责保护我。”
“你有话但可问他。”
院子主人倒是不小气。
“你家中还有谁?”
赵扶苏问道。
那巨人只是憨憨地笑:
“我从小就是孤儿,遇到老爷之前的记忆很模糊,只记得在山里,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出了山里,后面就到处流浪,被老爷收留。”
赵扶苏知道问不出什么来,看年龄,应该与张良带回国内的巨人没有什么交集。于是与院子主人拉了一回家常。
赵扶苏又问道:
“不知这宋子城内,还有那些富豪人家有巨人仆从?”
院子主人道:
“宋子城中一共有五户人家有巨人仆从。我们常保持联系,准备给巨人仆从婚配,好让巨人能够繁衍,这样,我们这些人家往后家里代代人都有巨人仆从。”
赵扶苏听到这话,有点替巨人族悲哀:
“竟然沦落到被豢养的地步了,被富豪人家当作私有财产来看待。”
赵扶苏得了消息,马上一家一家问过去。一直问了四家都没有消息。
在敲开第五家富豪人家时,开门的巨人身高不是太高,大概一丈,比其他四家的巨人明显矮了一头,目光中透着精明,丝毫没有巨人族那痴痴呆呆的样子。
赵扶苏心里一动。
在宾主落座之后,赵扶苏说起也想要一位巨人仆从的话题。
“我家这位巨人却不是本土的,从东海来的。他家里到有亲人,只是他出来时间久了,又赶上战乱,忘记时,族人已经散了。”
赵扶苏听到东海两字,觉得稳了。
“你们家进入宋子城,就没有秦军或者衙役前来盘查人口?进行籍贯登记什么的?”
招待赵扶苏的主人家唠嗑起了家常,直说这宋子城的秦军对待自家很客气,其实这巨人是秦军的一个五百主塞给他的。
“我家进城的时候,守城秦军不知道哪里看中我家,塞了他过来,说他作战时受了伤,不能再上战场,军中粮食不多,都快被他吃穷了,准备让他退伍,问我家要不要护卫?”
“我自然求之不得!马上答应了下来。”
“那守城的秦军领队还记得是谁吗?”
院子主人端起茶轻轻喝了一口:
“我是后来出入城门时,听到他手下军士叫他李由县尉。”
赵扶苏明白了,线索已经明了。
告辞了院子主人,赵扶苏返回宋子城县衙。宋子城登记的傅籍之兵都是富家子弟,虽有五万之众,但都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打不了仗。不过,这不是重点。赵扶苏不要他们去打仗。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李斯。
“这个李斯,吃里爬外,享受着大秦的高官厚禄,却在帮六国残留贵族办事。,今天我要试着杀掉他。”
赵扶苏发尽宋子城傅籍之兵,将县兵器库和粮库全部打开,城里富豪的牛车马车也全部强行征用,装载了所有物资,下令由皇弟荣禄等四人带领,前往朔方城。
赵扶苏带十位公子,领着一千士卒杀向咸阳城。
胡亥此时在皇宫中已经吓得六神无主,双目空洞:
“抢哥哥的东西,这是不义;不听父皇的安排,是不孝;能力不行却要硬上,这是不智。”
赵高在旁边劝说道:
“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已生变。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
胡亥眼里重新有了光:
“那就动手,去做吧!”
赵高用虎符,开始调兵。
赵扶苏领着一千人,从城门冲了进去,大部分直往丞相府去了。分出两百人到诸公子住的宫殿,请留守的皇弟一起前来围困丞相府。
留守的皇弟夫人皆是李斯女儿,见赵扶苏领军围垦老丈人的府邸,甚是疑惑:
“皇兄,您夫人也是李斯家女儿,为何如今要围攻他府邸?”
赵扶苏道:
“说来话长,李斯谋害了父皇,十恶不赦,今天誓要杀了他!”
一千多人围住了丞相府邸,不到一刻钟,大门被打破,赵扶苏第一个冲进丞相府邸。
“公子饶命!丞相并不在府邸。”
有认得扶苏及诸公子的家丁忙不迭地出来,跪在地上边磕头边说道,生怕说晚了,被那杀神般的扶苏给宰了。
“李斯那斯在哪?”
赵扶苏怒气冲天。
“禀告诸公子,丞相还在上朝,在皇宫中,并不在府邸内。小的么不敢说谎。”
赵扶苏见大白天,心知是自己乱了分寸。
“去打皇宫!”
赵扶苏掉头往皇宫杀去。
这么一耽误,给了在皇宫中的赵高及群臣有了反应时间。一张张盖着虎符的调兵符节从皇宫中送往咸阳城内驻军及周边各处。
赵扶苏接近皇宫时就发现没什么人活动,平时这里会有太监进出,如今静得只能听见自己一队人马的马蹄声和众军跑步的脚步声。
“不好,来晚了。我当速战速决,否则等咸阳周边的大军得了兵符前来勤王,我带的这支军队就完了。”
赵扶苏已经能看见宫门,之间皇宫大门紧闭。城墙上站着宫廷卫队。
“就这区区数百人,能耐我何!”
“狙击机甲!”
鲜亮的狙击机甲具现,在阳光下闪着光,刺亮众军。
距离皇宫大门一百丈时,赵扶苏停了下来,手势也让跟随的众军停下。
“列阵!”
在众军乱哄哄列阵的时候,赵扶苏将狙击枪瞄准镜对着城墙上的宫廷卫兵。
“都是甲士!”
赵扶苏只要将目标套进瞄准镜,扣下扳机,被瞄准镜套住的目标立即被击中眉心,百发百中。
“获得一颗狙击子弹奖励。”
“获得一颗狙击子弹奖励。”
“获得一颗狙击子弹奖励。”
“获得一颗狙击子弹奖励。”
……
一连串的奖励信息充满了脑海。
“终于等到了久违的奖励!”
赵扶苏自己动脑筋做了好几个任务,都没有收到一点点奖励,现在感受到一条接一条的奖励信息,有着满满的享受感。
狙击枪里击发出去一发狙击子弹,狙杀目标后,马上又获得一发狙击子弹,自动出现在狙击枪的弹匣中。这样狙击枪里永远都有子弹。
十分钟过去,皇宫大门两侧的城墙上,已经没有了宫廷卫兵,皆被狙杀!
“狙击机甲获得足够的升级点数,是否升级?”
脑海中出现了信息提示。
“升级!”
“狙击机甲升级为:上造。属性:力量10;耐力10;防御10;一百五十丈内百发百中。”
狙击距离增加了五十丈!
赵扶苏瞄准镜中能清晰地看到一百五十丈外的目标,皇宫整面城墙都在狙击枪的精准狙击范围内。
皇宫内胡亥记得开始团团转:
“我就说不能抢哥哥的帝位。我的能力比不上哥哥扶苏,你们就是不听,非要骗我登上帝位,现在弄成这样,怎么办!”
赵高低眉顺眼,小声哄着胡亥:
“陛下,调兵的虎符都已经送出去了,稍安勿躁。救兵很快就会来。皇宫里还有宫廷卫队,可以抵挡一阵子。”
胡亥听赵高这么说,安静了一些。
“李斯,你和郎中令、卫尉、太仆等几位九卿出去,带皇宫卫队替朕抵挡一阵!”
李斯领命,与郎中令、卫尉、太仆三位九卿一起走出大殿,来到安门前。
丞相李斯领着三位九卿还未出东阙门,就见到皇宫卫队溃逃进来。
“安门已经失手,扶苏殿下正带兵冲进丞相府!”
皇宫里丞相办公的地方叫丞相府。
赵扶苏选择攻击距离丞相府最近的安门,一鼓作气,十几分钟时间就狙杀光城墙上的皇宫卫队,吓得剩下的皇宫卫队连头都不敢冒出来。等赵扶苏大军即将攻破安门大门,皇宫卫队全部逃进第二道宫墙。
赵扶苏也不去追赶逃跑的皇宫卫队,径直往丞相府内冲去。
丞相府内自然见不到李斯,李斯在大殿上陪着胡亥。
赵扶苏见丞相府里找不到李斯,知道李斯是进大殿了,率军往武库冲过去。
皇宫武库里有精良的兵器和盔甲。
“获得连弩。”
狙击机甲程序发现了好东西,在赵扶苏脑海里打出了信息。
赵扶苏让诸公子先行装备,然后下令让冲进来的一千余军士全部换装!
进武库前冲进去的是一群杂兵,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盔甲分明,手执利器的精锐之师,至少装备上来看,武装到了极点:
每人一副盔甲,一张弩,一壶弩箭,一面盾牌,一支长戈。
赵扶苏留下五百人,命五位皇弟各率领一百人,死守武库:
“只要有人想靠近武库夺取武器,杀无赦!”
赵扶苏带着其余士卒开始向皇宫第二道宫墙发起攻击。
皇宫卫队在第一道城墙防守时吃了大亏,只要露头的卫兵,全部被赵扶苏狙击枪不费力气干掉了。在防守第二道宫墙时都学乖了,没有一位卫兵露头。
“这就难办了!”
赵扶苏想不到皇宫卫队会这么防守。既然皇宫卫队直接放弃在城墙上防守,那么就直接攻打宫门吧!
皇宫的宫门修建的十分牢固,使用了大量金属。
赵扶苏具现出军用锤,
“咣咣咣咣”
地一通猛敲,但是丝毫不能动摇宫门半分。
“难道宫门都是由铁浇铸而成?”
赵扶苏想不到还有什么样的大门经得起五百斤力量的连续狂敲。
赵扶苏敲了半天,发现敲不动宫门,想起来还有事情没做。
“这第一步要考虑的是,要拿下政治唯一合法性,保证说的话是唯一算数的!”
“四位皇弟,你们各率领一百人,前往攻打北阙门。若能攻下北阙门,则各带一百人封锁住东南西北四座司马门,确保无人能从宫里出来传递任何消息。”
“干掉或拿下此时宿卫宫门的卫尉武装,截断政令。”
“第二步,取得合法文件印章,占领政治制高点。遇到郎中令率领的卫队,要击败他或者完全控制住他。然后将玉玺和虎符掌握在手中,控制住胡亥。之后还有谁敢不听话!”
“第三步,控制剩下的南军和城外的北军。用虎符调动南北军。大军只听军令,到时候谁指挥得动大军,谁就是皇帝。”
赵扶苏由于耽误了行程,跑错了地方,先拐去丞相府邸,而不是第一时间围攻皇宫,让胡亥有时间制作虎符调兵。
赵扶苏久攻宫门不下,担心秦军接受了虎符之后,大军前来,自己这次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一千余人就要全葬送在皇宫里了。
“我得想一个万全之策,才能带着一千余大军,离开皇宫,全身而退。”
秦帝国实行严密的禁卫制度。在首都咸阳,有八万左右的禁卫军守卫着帝国皇帝的安全。帝国皇帝身边最核心的一层防卫线,由一千人的武装郎官组成。
他们由郎中令指挥,负责皇帝的日常安全。每天在秦宫殿门外廊中或陛阶两旁执戟护卫皇帝。卫尉所掌握的三万卫士是保卫帝国皇帝的第二道防线。
他们白天警卫于皇宫的各处大门,夜晚在各处宫室间巡逻。最外围,则是多达五万人的咸阳卫戍部队。
他们是保卫咸阳和关中地区的主力,也是帝国的重要战略机动部队,平时按野战军模式驻扎,遇有情况由皇帝直接指挥。
而将核心精锐力量纳入禁卫军体系、掌握在君王手中的这一传统,甚至要追溯至商周交替的那个年代。秦二世立刻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禁卫军。
史载:秦二世征集五万精锐,屯卫咸阳,担任咸阳卫戍军。为了照顾这些人的饮食起居,秦二世还特意命令下面郡县调拨豆类、小米以及干草等物资进行“特供”。
根据《云梦秦简》的记载,秦军中拥有第三级爵位—簪袅的人才能享受到提供干草的待遇。可见,秦代禁卫军的待遇标准要比普通士卒高两个档次。
秦帝国禁卫军的受重视程度,还能从沿袭秦制的汉朝管中窥豹。汉代迎送禁卫军士兵有一套较为隆重的仪式。
士兵们初至,丞相要亲自“到都门外劳赐”,服役期间还要赐给士兵肉、米等,当士兵服役期满,皇帝要亲自到场“飨赐作乐”。
不过无论是在戏水抵挡住周文大军,还是在从军时受到优待和重视,最重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咸阳卫戍军是整个帝国的精锐所在。
周文王六年(约公元前1062年),灭崇之战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灭崇是周国征伐商朝前的最后一战。拿下殷商重要属国—崇国(今陕西户县附近),周国就获得了灭商的前进基地。
这已经是周文王亲率大军第二次来攻了。之前,崇国凭借着高大的城墙整整抵抗了三十天,“军三旬而不降”。
这次,周文王率军堆起了土山,形成登城垒道,周军冲上了崇国的城墙。在《左传》的记载中,崇国最后的结局仅仅是四个字—“因垒而降”。
难道曾经顽强抵抗过的崇国军人就这么轻易地投降了?《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记载了背后的血腥和残酷:“以伐崇墉……攸馘安安。”
可见周军冲上了城墙之后,顽强的崇国军人仍然不打算屈服,到处都是殊死的搏斗,鲜血涂满了城墙。周军杀死的崇国军人如此之多,以至于搜集首级都力不从心,只能搜集敌人的左耳来献功。
甚至连《易经》中都留下类似的场景描写:“乘其墉,弗克攻,吉。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能承担先锋登城任务的士兵历来都是敢战之士。
他们登上了城墙,没有获得胜利,甚至有的士兵被吓得号啕大哭。也就是说,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场面的恐怖和血腥将先登士兵的意志压垮了。
直到有一支后续精锐部队投入战斗,攻城方才破涕而笑,最终战胜了顽强的敌人。
很遗憾的是,后续那些骁勇的拥有青铜般意志的精锐军人,虽然能够无视眼前的恐怖杀场,用纵情大笑来表达对死亡的蔑视,却没能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但是,精锐战士的奋战并不总会湮灭于历史的尘埃当中。周文王灭崇之战的十六年后,一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出现于历史舞台上。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果),在商郊的牧野(现河南淇县附近),一方是如林的十七万殷商军队;一方是规模小得多的周军。
“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人”。此前,周武王与诸侯会兵,有战车四千乘。现在以这么少的前兵力来攻打殷商,是什么给了他此等胆量?
曾有人试图以君王的仁德来作为解读,仿佛周武王的义兵一到,殷商军队就纷纷倒戈了。可孟子曰:“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那周武王的勇气和信心到底来自哪里?来自他的精锐部队—“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史记·周本纪》则记载下了这支精锐的名字—“虎贲三千”。
对于“虎贲”两个字,汉代经学家孔安国有如下解释:“虎贲,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奔驰中的猛虎,是力量和速度的最完美结合体,是大自然中最强悍的杀戮机器。
用虎贲来形容这支精锐部队,既说明了其骁勇无比,也隐喻了其作战方式:担任全军的开路先锋,如猛虎般咆哮着直冲敌阵,“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牧野之战中就是如此。周武王先派姜尚率领一百人去试探商军阵形的薄弱之处,“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这就如同一只啄木鸟轻啄树皮来探查一棵大树哪里有蛀虫的孔洞,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猛虎的致命一击。
“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