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支禁军力量驻地都在皇宫,属于胡亥直辖管着,跟随在胡亥左右,只听胡亥一个人的命令,虎符都调不动。
另外卫戍部队中还有八支精兵:
分别为中垒校尉,掌北军门垒内外。
虎贲校尉掌轻车。屯骑校尉掌骑士,有员吏二十八人,领士七百人。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苑门屯兵,主宿卫,领士七百人。
射声桃尉掌宿卫兵,有司马一人,掌待诏射声士,有员吏一百二十九人,领士七百人。
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
越骑校尉掌越兵,有员吏一百二十七人,领士七百人,取材力超越者为之。
屯骑校尉掌宿卫骑兵,有员吏一百二十七人,领士七百人,取材力超越者为之。
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有司马、胡骑司马各一人,员吏一百五十七人,乌桓胡骑七百三十六人。
八校尉总数为六千人左右。这八较尉互不隶属,官职皆为二千石,统领的军队是从地方或少数民族中挑选出来的常备精兵。
八校尉区别于北军南军的兵役制兵源,属于专业军人,有常备武装(区别于普通手无寸铁的北军),类似于常备特种兵。这也是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始。
咸阳周边各郡同样有常备武装,叫做“郡兵”,也称“乡兵”,各郡皆设校尉,辅佐太守处理武职工作,见虎符发兵。这些郡兵也成为了赵扶苏要考虑的因素。
赵扶苏派郎卫,逮捕杜邮县令及县尉。杜邮县令及县尉怀疑郎卫不是秦二世派来的,不肯就范,被郎卫杀死。赵扶苏亲临,斩杀了所有杜邮县敢反抗的官吏。
随后赵扶苏派遣郎卫前往各公子、公主居住的宫殿,催促他们赶紧收拾简装,立即动身。
居住在杜邮的六公子和十公主可不省心。由于不在咸阳,对胡亥、赵高的毒辣手段还未领教过,吵吵嚷嚷,不愿意离开居住的皇子/公主宫殿。
“真是不知道死活!都什么时候了,还贪恋这点荣华富贵,保住小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公子高早一天就到了杜邮,现在跟诸公子抱成一团在痛苦:
“父皇在的时候,我入宫经常会被父皇赐予饮食,出门也常常乘坐父皇的车马;御府中的鲜衣,马厩中的宝马,父皇都曾赏赐过我。”
“如今,父皇已经仙逝,而我却苟活于这人间,这是大大的不孝呀,我不想逃亡,想给父皇殉葬,就将我葬在骊山脚下吧。”
赵扶苏听到,心里那个气啊,太没出息了!下令郎卫:
“将公子高架走,塞进他的马车,押着他立即启程。”
赢阴嫚公主还在撒娇:
“胡亥不会拿我怎么样的!我是父皇最疼爱的女儿,是父皇的掌上明珠。”
赵扶苏从史料中知道,赢阴嫚生前花团锦簇、享尽荣华,是始皇帝最得宠的女儿,然而死状极其凄惨,每根骨头粉碎成数段,可以推断生前必定遭到肢解,尸骸遭到了重物碾压。
看到赢阴嫚还在那里耍公主威风,赵扶苏气不打一处来:
“郎卫,将赢阴嫚拖上公主车架,带上家属仆人,行李没有收拾就不要带了,马上走!”
赵扶苏心里在为诸公子、公主悲哀,如果这时候自己不强硬,他们每一个人最终都是被胡亥想尽办法肢解惨死。
真想不到胡亥为何会对亲哥哥姐妹如此残忍!赵扶苏强行将杜邮居住的诸公子、公主硬塞上车架,舍弃了家当,带上宫中所有人,往直道上赶。
杜邮县衙有漏网之鱼,趁着赵扶苏等人不注意,偷偷溜出杜邮,前往咸阳报信。在半道上遇到了从咸阳城内散布出来寻找赵扶苏的卫戍部队,汇报了赵扶苏诸公子、公主行踪。
胡亥、赵高见赵扶苏离开咸阳,直接威胁已经消除,心中大定。
胡亥问李斯:
“请丞相说该怎么做?”
李斯回答说:
“现在应该封锁消息,是否发兵,请陛下圣断。”
赵高在胡亥耳朵前一番耳语,胡亥怒道:
“事情都到这步了,封锁的住吗?丞相没有周公的遗风,难道周公不杀管叔和蔡叔吗!”
赵高猜到了李斯的小算盘,于是耳语告诉胡亥,胡亥随即给李斯颁赐了印有玺印的诏书,命令他:
“捕杀叛逆者,朕自会赏罚分明!找到叛逆者,短兵相接造成过多杀伤,决不能让叛军返回上郡!”
这个时候,胡亥在赵高的传授下,颁布诏书征调关中三辅附近各县的军队,部署中二千石以下官员,归丞相统辖攻伐扶苏叛军。三辅各地的郡兵武装很快被动员起来了。
到这个时候,如果赵扶苏还没上直道,那么聚拢起来的两千多人就要全军覆灭了。这次进入咸阳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能否完成任务要看能不能及时跳出李斯调集大军形成包围圈的速度。
卫戍部队的指挥官也不是饭桶,在获悉闯皇宫想杀胡亥等人的是扶苏时,有高级指挥官就想到直道是必经之路。但考虑到扶苏是前太子,而且胡亥得位不正,接下来的发展形势未知,动作故意慢腾腾的。
结果先到杜邮的诸公子愣是没完成带出兄弟姐妹的任务,还非要赵扶苏亲自去强行带走弟弟妹妹们。诸公子公主的拖沓和犹豫不决,造成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延误。这浪费的一天时间就是赵扶苏担心的。
直道上,果然遇到了拦截的第一批卫戍部队。
卫戍部队在皇宫外吃了扶苏的亏,高级指挥官都知道扶苏有在百丈之外取大军中上将首级的本事,所以这次指挥官都远远躲在先锋阵线后面,遥控指挥战斗。
两军大规模近战,赵扶苏一把狙击枪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赵扶苏将兰池县傅籍之兵、郎卫、诸公子、公主的身边护卫两千余人进行编组,编成四个五百人队。
荣禄、涧轲为曲侯,各带两个五百人队,为前后军,其余七百余人为中军,赵扶苏亲自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