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扶苏贴近李青城的耳边,轻声说道:
“你的身体,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品。”
他的话让李青城感到一股热浪涌上心头,她的身体像是被点燃了一样,急需一丝清凉来缓解这份炽热。
赵扶苏的手指在李青城全身各处的肌肤上划过,如同弹奏一曲动人的乐章。这个美丽的画面让李青城完全沉醉,她的眼中只有赵扶苏的俊美身影和那双热烈的眼神。
数天之后,蒙毅将审理结果呈报上来:
“幕后主使是李斯。”
“按律当斩李斯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李斯的女儿李青城是我夫人,按照秦律该当如何?”
赵扶苏问蒙毅。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经不算李斯的家人,所以灭三族不包括已经出嫁的女儿。”
赵扶苏这下放下了心。
蒙毅建言道:
“李斯竟敢派出刺客刺杀天子,已犯下不赦之罪。臣愿领一军,前往咸阳,将李斯擒下,并带回他三族,斩于天子跟前!”
赵扶苏这次准备率领大军亲自前往咸阳,解决李斯这颗墙头草。
在大军集结之前,赵扶苏觉得普通士兵的武器还需要提升一下品质。大秦高端武器冶炼和锻造技术远超现代,但是普通兵器品质还不高,普遍使用铁制武器。
赵扶苏来到朔方城冶铁工坊转了转,将铁官都召集过来。
春秋战国时代,华夏的冶铁规模很大,但是熔炉化出来的铁水不是含碳量太高,就是太低。
铁水含碳量太低就是生铁,虽然坚硬,但是很脆,做成武器很容易破碎。
铁水含碳量太高就成了熟铁,虽然很柔软,但是硬度不高,做成武器,很容易就钝了。
只有含碳量不高不低的才叫钢,可以用来大批量铸造武器。普通士兵的武器需求量大,没有那么多工匠,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慢慢锻造出批量千年不锈,吹毛断发的宝剑利器,能上阵杀敌就可以。
赵扶苏想到了冶炼钢铁的灌钢法。
“初锻‘熟铁’于炉,徐以生镤下之,名曰餧铁,餧饱则镤不入也。于时渣滓尽去,锤而条之,乃成钢。”
这种灌钢法,“熟铁”仅仅是初锻过的,组织较为疏松,便增大了生、“熟”铁接触反应面,所含氧化夹杂亦较多,可提高碳氧反应的强度,增强去渣能力。
这样来炼钢,熟铁中的部分氧化亚铁可被还原,提高了金属收得率。
第三,生铁不是直接覆盖于“熟铁”之上,亦非夹于“熟铁”间,而是“以生铁于‘熟铁’上,擦而入之”、“徐以生镤下之”,生铁、“熟”铁保持一定距离的,可有控制地进行灌淋。
冶炼操作时无需封泥、涂泥,以及覆盖破草履,简化了工序。
赵扶苏传授完灌钢法后,大秦铁官们严谨记录下赵扶苏所传授的每一个过程,不解之处,频频提问。
赵扶苏其实也不知其所以然,只是知道个大概,怕言多必失,拿出了权威之势:
“不解之处,多炼几炉就通了。我只传授炼钢之法,具体实际炼钢中的问题,需要你们在实践中完善。希望不久你们能将完善的炼钢实操手册制定出来。”
大秦的铁官工作效率极高,熟铁、生铁都是现成的,一回到冶铁作坊,就开始捣鼓起灌钢法。
很快第一炉钢出炉,钢水直接引导进兵器模具,浇筑出四十件兵器胚胎。
这批钢质兵器胚胎转到打铁工匠手中时,只是锤击了几下,工匠们就知道,手中的兵器胚胎不凡!
“这批兵器似乎都是神兵原料,你们从何得来?”
打铁工匠们纷纷询问送来兵器的铁官署人员。
“这是天子新传授的炼钢之法炼出来的钢。”
“这可都是神兵原料啊!”
打铁工匠们爱不释手,生怕打坏了兵器,全部小心翼翼地开始锻造、冷萃工艺。
当第一批四十件兵器锻打冷萃完毕,每一把兵器都十分锋利坚韧。
打铁工匠们纷纷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兵器上。
“想不到我们有生之年也能锻打出这么多神兵!此生不愧为铁匠矣!”
简单易操作的灌钢法很快普及,每一炉冶铁铁水都采用灌钢法,高品质的钢大量产生,每天都有百吨以上的钢生产出来。
大秦帝国时期,普通士兵手持兵器所需的钢重五斤,披甲所需钢四十斤,盾牌需钢十五斤,每天可以熔铸三千余套甲士装备。
赵扶苏准备将连弩精骑往重装骑兵方向发展。重装骑士身披铠甲、马披铠甲,防御力高,可以很有效地防御远距离弓箭攻击和近距离较弱的肉身搏斗攻击。
铠甲虽然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需要的钢不少。打造每位重骑兵全套装备需要消耗重一百二十斤的钢。在没有采用灌钢法的时候,不可能生产出这么大量的钢来打造装备。
在灌钢法普及之后,朔方城更是急速扩大冶铁规模,日产钢提升到了将近四百吨。同时将九原城的打铁工匠也全部调到朔方城加急打造重骑兵装备,每天可打造出六千套重骑兵装备。
五万套重骑兵装备打造完毕后,赵扶苏组建了五万连弩精骑,全部换装重骑兵装备。
重骑兵们如同一片乌云,黑压压地覆盖了城墙。他们身披厚重的铠甲,仿佛不破不灭的铁壁,映衬出一种肃杀的气氛。他们的步伐沉稳有力,如同地震的轰鸣,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压迫感。
蒙毅这次作为先锋,走在最前面。他头戴镶嵌着红宝石的钢盔,神情严肃,眼神犹如寒冰一般冷酷。他手中的长剑,在阳光下闪烁着残忍的光芒。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片冲天的尘土。
马蹄下,大地仿佛都在颤抖。身后沉重的钢甲如同厚重的历史,每一声蹄响都是回忆的破碎。骑兵们神情坚毅,他们视死如归,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一列列重骑兵如同一道道钢铁长城,他们策马扬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