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逍遥驸马爷

第四百二十七章 亡国之君悲大昌

字体:16+-

眼前的一幕,彻底的惊呆了众人。谁能想的到,坤宁宫的这几个太监,竟然是在案发的同一时间服毒自尽。

这里是皇宫,且不说这些太监身上的毒药是如何携带进宫的。这种见血封喉闻之既死的毒药,中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从史书里看,一部分毒药是真实存在的。但在历史记载中,毒被用于政治斗争中的记载远多于在战争中的记载。

有据可查的是,汉代之时,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烈性毒药,并被用于政治斗争中。如汉宣帝的许皇后便是遭到霍光之妻的毒杀,其时宣帝的宠臣张彭祖也遭到其小妾毒害。

《汉书·王莽传》:到了两汉之交,这种事例便越来越多。西汉末年,王莽毒害大司空王崇,其后甚至被指控“毒杀平帝”而遭讨伐。

据统计,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毒药常常被用于政治谋杀中,仅史书有载的便达数十起,其中甚至包括董卓毒害何太后、刘裕毒害晋安帝与晋恭帝以及冯太后毒害献文帝等影响较大的事件。毒药似乎也早早应用于战争之中了。

大致来说,古代的毒药可以分成三种,动物性毒药、植物性毒药以及矿物性毒药。

其实许多东西都是以讹传讹,比若说《两宋博闻》记载“鸩鸟,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

后来我们所说的饮鸩止渴,便是因此而起。可是从科学角度来解释,压根这世上就没有鸩鸟这类的物种。

即便是着墨最多的鹤顶红,也不过是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粉末。而动物性毒药用得较多的还是蛇毒与蝎毒。但由于毒液获取困难,一般来说动物性毒药很少用于战争之中。

大多数毒药都是来自于砒霜,这类道家炼丹所萃取出来的毒药。

非工业化时代,很难获得大量的矿物毒药去大规模应用于战争,起码污染水源这事很难实现。但在古代战争结束以后,人们往往会清理战场,以避免疫病爆发。因此,总有人试图通过人为引发疫病来达到其目的。

比如曾有人通过在上游投入动物尸体的方式来污染水源。由于毒药的炼制、提纯相对困难,通过腐烂的动物尸体来污染水源反而更有可能。从侯景谋建康的事例来看,建康城中“疫死者太半”,更可能采取的是这种方式。

这种事,龙小凡也干过。在讨伐北凉的时候,双方都曾使用污染对方水源地的方法,打到战争的目的。

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想造成瘟疫的流行,从而减弱士兵的战斗力。

毕竟,在一个小小的感冒都有可能要人命的时代,瘟疫是最好的削弱对方战斗力的方法。

此外,还有就是双方会在箭矢上涂抹粪便,来导致敌方中箭士兵患破伤风或者感染细菌而死的方法。这一点,真的屡试不爽。

即便是龙小凡军中,伤病员的死亡率,也是出奇的高。疾病还有伤兵造成的减员,往往要远远大过于一场战役厮杀带来的阵亡。

即便是有着高明的医术,在这方面往往也是无济于事。当面对成千上万的伤兵的时候,军医和草药的匮乏,只能看着一个个士兵在那等死。

而毒药的萃取极为不易,除非是对方主动想求死。否则,想在对方饭菜中下毒进而毒死对方的方法,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难就难在,没有一种毒药无色无味,且真正能够做到见血封喉的秒杀对方。

实际上,还真有。据说,在南越小国中有一种从丛林毒娃以及箭毒木之类的毒物身上,萃取出来的一种毒药。

这种毒药药效猛烈,几乎能达到闻者必死的地步。居然,当人服下此类毒药,短时间内就会停止呼吸。

当然,这仅限于是一种传说。真正见过这种毒药的人,并没有几个。

谁知,在这戒备森严的深宫之中,居然在这几个小太监身上,见到了这类毒药。

几个东窗事发的太监,事先在口中含服了某种蜡丸。一旦阴谋败露,他们就会咬碎蜡丸。紧接着,毒药就会迅速蔓延全身。

难怪,之前赵小金与他们对话的时候。这几人说话含糊其辞,似乎有些口齿不清的样子。原来,是因为他们口中含有蜡丸的原因。

毒药居然都能流入到皇宫之中,若是有人在皇帝饭菜中下毒,后果不堪设想。

昌帝雷霆震怒,幸亏一旁的千户王千元见多识广,他慌忙拱手说道:“陛下,此几人所中之毒,似乎是来自于江湖中的毒药门所炼制的一种毒药。微臣罪该万死,竟让此毒流入宫中。”

赵小金却急忙说道:“父皇,现在不是追究毒药的时候。我叔叔,楚王他、他要谋反了!”

此言一出,昌帝一惊更甚:“甚么,你胡说什么。”

赵小金摇摇头:“孩儿没有胡说,父皇,怕此时京城羽林卫已经控制在我叔叔手中了。眼下,咱们赶紧加强宫中防备吧。你要相信女儿,父皇。”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虎衙司的逻卒飞速来报:“报陛下,京城羽林卫作乱。东城已沦陷,虎衙司在东城所设的驿馆,皆已被攻破。是虎衙司的兄弟们冒死,从东城传来的信息。还请陛下速速决断,京城有人造反了。”

“救命、救命,造反了,羽林卫造反了。公主殿下,殿下羽林卫造反了,快去通知皇帝老儿,要死啦要死啦,咕咕咕咕...”贱鹦鹉吴尺,神色慌张的拍着翅膀,朝着坤宁宫飞了过来。

大不敬对于吴尺来说都不算事,它直接忽视掉了昌帝的存在,一口一个皇帝老儿的叫着,飞到了赵小金的肩膀上:“公主玩完了,完了、完蛋去了。东城那边乱了套了,羽林卫把大臣们的府宅都给围住了。”

说完之后,吴尺才看到了一旁一脸阴沉的昌帝,话到嘴边的那句皇帝老儿,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其实,若不是念在昌帝是赵小金父亲的份上,此时的吴尺早就狗皇帝的叫骂了。

虎衙司千户不等昌帝吩咐,慌忙传令手下:“快,保护陛下。通知虎衙司,宫变!”

宫变,乃是虎衙司最高级别的紧急状态。在虎衙司官员传出宫变消息的第一刻,整个虎衙司就会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虎衙司存在的第一要素不是刺探情报,缉拿逮捕刑讯。而是护卫皇宫的安全,作为皇宫侍卫护驾的组织。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整个虎衙司就会立即运转起来。

皇宫宫门紧闭,没处宫门口迅速调集了大内侍卫守卫。同时,虎衙司指挥使候法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宫变的消息,整个虎衙司如临大敌。

虎衙司在京城有三万官差,五万逻卒,此外那些帮助搜集情报的人员更是不计其数。官差属于虎衙司正式编制,也就是昌帝身边的死忠中的死忠,这一部分人会成为皇宫侍卫,负责整个皇宫的安全。

逻卒也是虎衙司的编制内成员,只不过他们负责的都是搜集情报之类的工作了。这部分人,大都是散落京城各处。每一处地方,都有虎衙司办公驿站的。

而此时的虎衙司指挥使候法,所能调集起来的属下,不过区区五千多人。

其余的人要么来不及通知,要么已经成为了左羽林卫的阶下囚。

这五六千人迅速进入皇宫各处城门,防止外敌入侵。可是城内的左羽林卫已经控制了局势,他们很快就会集结大军开始进攻皇宫。

到时候,虎衙司这区区数千兵勇,又能抵挡到几时。

昌帝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苦心经营,历尽艰难闯下的开过王朝,难不成就要戛然而止不成。

按理说,开创一个王朝的皇帝,都是具有雄才伟略的。昌帝虽不敢比肩历朝历代的太祖皇帝们,可自己也还是很自负的。

谁能想到,居然会发生如此惊变。自己的兄弟赵从宕,他竟然要谋反。

在这之前,昌帝竟然没有得到丝毫的讯息。同时,更让昌帝震惊的是,赵从宕从哪儿收买来的这么多人为他死心塌地的效忠。

他凭什么,自己对待这些人都不薄。尤其是左羽林卫的将领们,昌帝一直都视为心腹。这些人为何要背叛自己,昌帝想不通。

加倍让他想不通的是,既然自己的弟弟赵从宕能够谋反,且做的如此滴水不漏。那么至少证明了一件事,赵从宕并不是所谓的烂泥扶不上墙。

他在韬光养晦,实则此人大智若愚。

这就让昌帝不明白了,昌帝其实从一开始就想过,培养赵平为储君的。奈何赵平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人愤慨,残忍暴虐,最终臣子反对昌帝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什么放着白给的储君不要,他们要选择造反呢。昌帝和所有人一样,都是一头雾水。

要命的是,时局似乎已经无力控制。赵从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今整个京城已经沦与他手了。

“罢了罢了,朕的大昌要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