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从宕父子是越听越惊,昌帝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什么。虽然没有证据,可昌帝清楚的知道当年太子赵秀的死,一定有着极深的内情。
而且,太子这个位置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或者栽赃陷害,这些昌帝都一清二楚。
所以朝臣们上书立太子的时候,昌帝一直在犹豫。
昌帝的犹豫不止是因为自己没有子嗣继承人,也是担心立了太子之后,会社稷不稳。
大昌的建国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一般是江山社稷不册封太子,才容易造成政局不稳。而大昌是个特例,过早的立太子,反而容易引起朝局动**。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若是皇帝活不了几年,随时都嘎嘣一下驾鹤西去了。那么这个时候,太子就可以顺利登基,然后延续国祚。
反之,若是皇帝迟迟不死,当个十几几十年, 那么对于太子来说,就是无尽的煎熬了。
你必须时刻的谨小慎微,若是锋芒毕露,则容易与皇权冲突对皇帝造成极大的威胁。若是你韬光养晦,又会被认为能力不足,很容易被废掉。
比如说西汉的太子刘据,被父亲汉武帝灭族。还有满清康熙的儿子胤礽经过三废三立,胤礽前后做了39年的太子,最终也没坐上皇位。
当年太子赵秀过于优秀,其文韬武略纵横天下。可以这么说,若是赵秀不死,就没有龙大江什么事了。
可偏偏大昌在面对势力较弱的南吴的时候,赵秀率领的大昌精锐却一败涂地,赵秀更是战死沙场。
这一战战况极其惨烈,太子赵秀身边的人几乎全部战死。剩下为数不多的人逃回来却说,太子的死颇有蹊跷。
至于太子如何战死的,没有人说得清楚。昌帝也大起疑心,于是下旨数次彻查,牵连无数。
奈何最后都没有个像样的结果,昌帝似乎隐约也明白,这其中牵扯着巨大的利益关系。
昌帝虽是以武立国,可在门阀贵族把持的朝政中,着实有些力不从心。皇帝尚且如此,做太子的更加身不由己。
在太子赵秀战死之后,昌帝备受打击。宫中嫔妃却无一留下子嗣,昌帝又怕立储再引起纷争,于是一直搁置。
后来昌帝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藏有册立太子诏书的圣旨,藏在了昭仁宫大殿的匾额之后。
等自己驾崩的时候,再由人拿出诏书,诏书上自有继位之君的人选。当然,昭仁宫会有宫卫昼夜把守,无人敢窥伺。
同时,在皇宫密卷中,也会留有副本。到时候一加验证,就知道昌帝立下的后继之君是什么人了。
让赵从宕父子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昌帝立下的后继之君,竟然会是赵平。
不是外戚,也不是公主赵小金。而是,他们老赵家的血脉,尽管赵平如此不堪。
可是昌帝立下的遗嘱中,百年之后的继承人还是赵平。只是昌帝留下了四大顾命大臣,为防止赵平荒**无道做个昏君而已。
昌帝的遗嘱中,只要赵平早日成婚留下子嗣。就由四大顾命大臣,辅佐赵平治理国家。若是赵平烂泥扶不上墙,可以着重培养赵平的孩子。
陈琳并没有念出来四大顾命大臣的名字,昌帝不让念。不过陈琳还是看的心惊肉跳,因为他看到诏书上四大顾命大臣之首的名字不是国舅爷牛俊涛,也不是太师庞天遥。也不是广平王龙大江,而是龙小凡。
诏书的后半部分陈琳并没有念出来,后面的内容当真是触目惊心。不得不佩服昌帝的高瞻远瞩,他竟然在自己百年之后让赵平继皇帝位。而且,加倍离奇的是四大顾命大臣之首的人,赫然竟是龙小凡。
而赵从宕父子则面如死灰,他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到头来居然会是这样的结局。
赵平也没有想到,昌帝会用这种办法册立后继之君。这是为了防止党争,为了保护太子最有效的办法。
而让赵平加倍没有想到的是,昌帝居然册立的后继之君居然是自己。那么、自己现如今的造反,又有什么意义。
小了,自己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赵从宕看了一眼儿子,父子二人心念相同,不由得一起点了点头。
下一刻,赵从宕和赵平拔出腰间的佩剑,纷纷自刎于大殿之上。
昌帝大惊,他伸出手来想阻止。可是,伸出去的手到了半空又缩了回来。然后,昌帝再次的伸出手。
然而这一切早就迟了,赵从宕父子已经横尸就地。昌帝其实内心是纠结的,他并没有真心想要阻止的意思。
赵从宕父子死了,就这么轻易的死掉了。帝位要么是兄终弟及,要么就是从宗亲挑选。古往今来,莫过如是。
赵从宕父子谋划了十几年,到得最后竟然是个天大的笑话。或许,他们自刎的那一刻才是内疚的吧。此时的二人已经横尸就地,关于楚王谋反的案子,也就此烟消云散。
外面的叛军逐渐被右羽林卫的将士或杀或擒,叛乱很快就平静了。没多久,昭仁宫外便想起了右羽林卫指挥使刘库的声音:“微臣刘库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刘库接连喊了三声,就在这个时候,昭仁宫大殿的大门,这才缓缓打开。
而打开殿门的那一刻,昌帝身边的那群黑衣人突然就不见了。没有人知道,这些黑衣人来自哪里,昌帝又是什么时候秘密培养出来这么一支暗卫军队的。
虎衙司指挥使候法的额头冷汗直冒,就连他也没有想到,他们一直以为虎衙司才是昌帝的亲随。谁知道,在虎衙司的背后,还有这么一支来无影去无踪的黑衣暗卫组织。
太要命的是,没有人知道这支黑衣暗卫组织的来历。没有人知道这个黑衣组织的名称,没有人知道这个组织的人数。
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人数应该不会太多。这才是一个真正保护皇帝的保龙一族,甚至于这个黑衣组织连个衙门都没有。
也就是说,这是一支生活在黑暗中的绝密组织。除非到了危急时刻,昌帝不会轻易动用的一支组织。
昌帝身上到底还埋藏了多少的秘密,没有人知道。左羽林卫的刁云飞,已经被五花大绑的押下去了。等待他的,将是最后的审判。
这次叛乱,给京城百姓造成的灾难并不大。对于朝局,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昌帝陆续扳倒门阀贵族的时候,偏偏出现了叛乱。赵从宕父子的死,使得立储之事,愈发变得敏感起来。
现如今的昌帝,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他老赵家,当真是后继无人了。
昌帝赵无缺一族,男丁都没了。那么未来的储君人选会是谁呢,没有人知道。
经过这么一出,臣子们也不敢再上书了。看似,立储问题上已经暂时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那些被赵从宕父子抓起来的臣子,最终都得到了释放。至于赵从宕父子是如何收买的左羽林卫,事情也很快调查清楚了。
楚王赵从宕,在昌帝称帝之后一直远离政治中心,开始韬光养晦。昌帝觉得他们老赵家人丁不旺,对赵从宕父子的所作所为一直隐忍纵容。
于是,赵从宕父子趁机大捞特捞。不禁侵吞漕运贡品,更是贪污受贿兼并了大量的土地。据三法司的调查,楚王府名下的土地,几达万倾。
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京郊周边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赵从宕家的。可是,拥有这么多土地的赵从宕,查抄王府的时候却并没有查出多少钱财了。
这些钱财的去向其实也能想象的出来,都是赵从宕用来收买人心了。单单是送给左羽林卫指挥使刁云飞的银子,就高达百万两。
同时,朝中大大小小二十三名朝臣都受到了赵从宕谋反案的牵连。这二十三个臣子,皆被抄家,全家发配边关为奴。
赵从宕父子利用人性的弱点,拉拢腐蚀左羽林卫的将领。其中,就包括这个指挥使刁云飞。
刁云飞在虎衙司大牢,足足受尽了七七四十九道酷刑。可谓是,生不如死。
虎衙司大牢本就是人间地狱,刁云飞在里面受尽了非人折磨之后,拉到法场凌迟处死。
这也成为了,大昌国第一个被凌迟处死的臣子。谋反重罪,死不足惜。
国舅爷牛俊涛,被从大牢里释放出来。还有哪些被赵从宕父子囚禁的臣子,也都得见了天日。
论功行赏的时候,唯独忘记了龙小凡。似乎,冒着生命危险去城外调拨右羽林卫的人和龙小凡无关。
好在昌帝还算够意思,虽然没有明面的赏赐。关于平定楚王赵从宕谋反一案,没有提及龙小凡的任何功劳。
可是有一点,昌帝下了特赦,龙小凡恢复世子之身,不再是无权无势的庶民了。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意义,一个庶民很一个广平王世子最终都只是暂时的。一旦龙小凡去了公主赵小金,他就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驸马都尉。
成了驸马,就不能再袭爵。这么说起来,其实并不划算。一个驸马都尉,是远远比不上广平王王爵的。好处就是娶了公主,成为了皇亲国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