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爷割芦苇,围观的百姓们都见了奇景。从来都没有人见过,有人会用芦苇做法事,来求盐的。
就连卢瑾等人也以为龙小凡是在装神弄鬼,这些愚民之法实在是过于幼稚。问题是,前提你得真能造出食盐来才行。
同知段宗幸灾乐祸的问道:“小王爷,您要这些芦苇。不会真的是如同百姓们所言,是用来祭坛设法的吧。”
龙小凡倒也没有生气:“你可以如此之想啊,你可以这么想。”
一旁的通判陈三亮看到龙小凡如此的镇定自若,不由得心里嘀咕起来:“小王爷,您不会期望用这些芦苇**,来制出盐巴来吧。”
谁知龙小凡竟认真的点点头:“对咯,还是陈通判您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点子上了,老子正是想用这芦苇,来造盐。”
陈三亮一怔,还没等反应过来。那些围观的百姓们,登时哄笑起来。
“用芦苇做盐巴,哈哈哈哈,还真是够异想天开。”
“这、这让莫不是疯了吧,芦苇怎能制盐。”
“嘘,那可是小王爷。你这么说可是大不敬,咱们还是先看看再说。”
围观的百姓们窃窃私语,卢瑾他们三人再也忍耐不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了。
段宗忍不住站起身:“哈哈哈哈,既如此。那么下官等人就看看,看看小王爷您是如何用这些芦苇来制盐的了。”
龙小凡的涵养看起来真的很好,他甚至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好啊好啊,那咱们就等等看咯,哈哈哈哈哈。”
龙小凡这一笑,段宗等人跟着一起哈哈大笑。然后带动了所有人,包括那些官兵们都跟着笑了起来。
每个人都在等着看笑话,看眼前这位小王爷的笑话。而龙小凡竟然没有丝毫的生气,换做往常怕早已破口大骂了。
贱鹦鹉吴尺倒是最先的忍不住了,他跳出来对着所有人叫骂起来:“瞎了你们的狗眼,笑你娘的笑!待会儿小王爷弄出盐巴来,看看你们几个狗官还笑不笑得出来!”
吴尺站在一棵柳树的枝头上,对着下面的卢瑾等人叫骂不停。要命的是卢瑾等人知道这只该死的贱鸟是龙小凡的,只能也是敢怒不敢言。
官场上的事都是阿谀奉承互相拍马屁,即便是出了事大家也是极少撕破脸皮的。谁知贱鹦鹉吴尺并没有给他惯出这些毛病来,而是对着这几个官员破口大骂。
“你们几个狗一样的东西,对獠人怂似老狗。对待小王爷却如此的恶毒,你们巴不得看小王爷的好戏。小王爷若是制不出盐巴,丢了脸你们才高兴。那个狗娘养的段宗,就是因为小王爷抓了那个该死的马英才你怀恨在心打击报复。陈三亮你个墙头草蛇鼠一窝,最可恨的是你个狗娘养的卢瑾。你个小小的监军,小王爷重用与你让你暂领平阳军,你个狗东西不但不感激还他娘的恩将仇报。我叉你个先人你八辈祖宗,卢瑾卢瑾,全家上坟,段宗段宗,断子绝孙。陈三亮三亮,你娘最浪...”
吴尺是个什么货色了,一个自幼在青楼长大。与三教九流打交道长大的贱鸟,在醉杏楼那种肮脏不堪的地方,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店里的客人一开始觉得好玩,频频都来逗一下这只鸟儿。后来他们发现这只鹦鹉居然会学人说话,当真就是鹦鹉学舌了。
不过鹦鹉学舌不解其意,鹦鹉是不知道人类说的话所代表的含义的。倒是这吴尺则是个例外,鬼知道是什么原因它竟然进化出了智商。
这些醉杏楼里天南海北的客人什么人都有,每个人到了店里都会教吴尺几句国骂。天南海北各地骂人的方言层出不穷,久了吴尺便意领神会的融会贯通。
若不是龙小凡拦着,平日里吴尺骂的加倍难听加倍的没有底线。只不过到了广平王府,这才有所收敛而已。
如今吴尺站在树梢上,对于卢瑾几个官员的丑恶嘴脸看的一清二楚。也就只有它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撕下了这几个官员的丑陋面具。
偏偏吴尺越说越气,后来就对着几个官员破口大骂起来。先是从他们的祖宗骂起,然后就是他们的家眷高堂。
卢瑾几个官员气的满脸通红,段宗气的一甩袖子:“成何体统,这、这成何体统!”
人家段宗还有陈三亮终究是个文官,那是读过圣贤书的。吴尺骂的这些粗鄙不堪的市井粗语,二人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偏偏吴尺骂的恶毒至极,这些人看在龙小凡的面子上又不好发作。毕竟,你和一只鸟儿过不去,这说出来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而龙小凡也并没有阻止的意思,只是对着几人一拱手:“管教无方管教无方,失礼失礼,在这给你们几个赔不是了。”
吴尺则尖着嗓子:“小王爷,你给这几个狗娘养的东西陪什么不是。趁早挨个宰了,扔芦河里喂鱼去吧。这几个不知道死活的狗官,回头我进京便告诉公主殿下,让公主殿下把这里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万岁爷去。把这几个狗官,全都挨个罢官削职,让他们滚回老家种田去。”
这哪里是赔不是,分明就是在煽风点火。龙小凡只是微笑,卢瑾等人却是暗自心惊。
这只贱鸟虽然骂的恶毒,心中却跟个明镜也似。吴尺清楚的看清了三人的嘴脸,它若是当真回京将这些事告诉了当今公主。
隋国公主赵小金知晓了也就罢了,怕的就是公主当真会把这些事告诉昌帝。到时候昌帝得知真相的话,势必对这三个官员厌恶。那么,他们三人的仕途还要不要了。
卢瑾等人突然发现,自己是得罪不起这个小王爷的。人家可是家世显赫至极的人物,和皇帝都是牵扯不断的。得罪了龙小凡,怕将来真的会后患无穷。
可此时的三人也是骑虎难下,好在此时的狗腿子们终于下河收割了不少的芦苇。就连一向懒散的旺财,都抱着一大捆的芦苇上了岸:“小王爷,这些够么?”
龙小凡稍稍的表示了他的满意:“你个王八蛋干的还不错,够了够了。招呼他们都上岸,准备制盐吧。”
龙小凡说的是如此的轻描淡写,以至于现如今围观的人们心里都打起了鼓。这,难道说真的能做出盐巴来?
有人看到了芦河边上排起来的大锅,还有堆积如山的干柴此外还有哪些木炭细沙还是棉布之类的东西。
众人不免心中嘀咕,因为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有点像是那么回事。
古人的智慧无穷,许多东西正是百姓们日常生活中所慢慢积累发现的。比如说榨油,比如说制作豆腐。
毕竟一开始,谁也不知道一些作物种子还能用来榨油,榨油炒菜是如此的好吃。一开始所有人也不知道磨好的黄豆挤出来的豆汁,加热之后放上石膏会变成豆腐。
毕竟**的豆汁和固态的豆腐,有着天壤之别。可这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据说,豆腐的发明者,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也就是刘邦的孙子。
明朝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书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入乡随俗,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胆地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让大家来尝尝呢,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
当然,这类传说毕竟真实性难以考据。后来人们又发现除了石膏,还有卤水都能点豆腐。
只是这芦苇和食盐实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有人只是在猜测。是不是小王爷用芦苇来当柴火焚烧,去蒸煮什么东西来制盐。
果然,龙小凡很快便下令狗腿子们:“去,把这些收割来的芦苇都烧了。”
芦河沿岸上火光冲天,猛烈地大火噼里啪啦的燃烧着。众人被炽热的火焰炙烤的不敢上前,约莫过了两炷香时分。终于狗腿子们收割来的芦苇,全都烧成了灰。
龙小凡甚至于懒得废话,直接摆了摆手。狗腿子们很快行动起来,他们用铲子将芦苇灰铲进了大锅。剩下的,就是用柴火熬煮还有不断的搅拌了。
其实并不需要熬煮,芦苇内的盐分已经融化进了水中。只是熬煮过后的芦苇汁,更加省事一些。
接下来,就是过滤了。过滤其实也简单,就是底下铺上纱布,然后倒入木炭。一层木炭一层细沙,再一层木炭以此类推。